A股市場的規律顯示,當中石油表現之際,調整可能就要來了。三季度市場先高後低,最近也的確有較大調整,但與中石油無關,和一些地方“拉閘限電”帶來的預期改變有關。部分券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限電讓投資者預期出現分化,並對四季度結構性行情產生影響。
迎結構性機會視窗期
三季度的市場維持萬億成交氛圍,但指數整體表現平庸。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在三季度64個交易日中,62個交易日的成交金額突破了萬億元,而上證指數、深證指數與創業板則分別以-0.64%、-5.62%、-6.69%的表現收官,“量升價跌”現象明顯。
在記者採訪的金信深圳成長基金經理黃飆看來,出現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體現在市場、行業等多個層面的“分化”,“首先從基本面看,經濟同比增速放緩,疫情反覆之下消費復甦緩慢,上游價格推動通脹壓力上升,經濟總體處於存量博弈格局,中下游上市公司三季報存在一定放緩壓力。從板塊輪動看,不同行業受到的利多及擾動因素差異較大,市場解讀也存在較多分歧。此外,由於前三季度板塊表現與機構之間的業績差異較大,都會對四季度乃至明年的佈局上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當前指數總體處於震盪格局,結構性行情的特徵較為突出,這樣的特徵可能仍將持續。”
相比壓制行情的因素,推動行情發展的積極因素也在累積。黃飆認為,“從基本面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在逐步弱化,供應鏈在逐步恢復正常,經濟各方面將逐步回到正軌。其次,成長性資產調整已較為充分,比如TMT、醫藥、大消費等板塊估值已回到2019年以來的中樞以下位置。此外,當前處於諸多技術創新集中爆發的階段,科技對經濟的引領作用日益明顯。”
而且,股市對資金的吸引力也有望進一步增強。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曾萬平向記者表示,“如果從資產對比的角度來看,地產被抑制、理財利率下降,股市的價值就得到很好的凸顯,這些是支撐四季度市場行情的重要有利因素。”因此,三季度市場的表現更像是為四季度行情做預演。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四季度是一個佈局結構性機會比較好的視窗期,因為四季度的市場資金往往是比較有效的,投資人會提前在四季度佈局來年的高景氣度方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主線。”
對於當前備受市場關注的一些地方的“拉閘限電”現象,曾萬平表示,“對於市場來講,如果‘限電’是‘一刀切’的,那麼就會是市場最大的潛在風險之一。從背後原因來看,煤炭價格上漲,電價不跟隨上調,導致電廠的發電動力嚴重缺失,這是當前這種現象的最核心問題。所以現在最需要的對策就是提高電價,如果不提高電價,無法保障電力的正常供應和企業正常運轉。”
市場對於限電問題有一定擔心,記者注意到,近期有多家公司均公告澄清“雙控”對公司產生的負面影響,但股價仍受到較大影響。以化工行業為例,申萬化工板塊近半個月內下跌近10%,鋼鐵、有色跌幅均超過15%。從上市公司來看,更有多家公司跌幅超過30%。
激進者聚焦能源“硬科技”
鑑於以上情況,券商對四季度市場的判斷仍較為積極,並將投資機會分為“激進”和“保守”兩大主要策略。所謂的激進是指投資者謀求在年底階段收穫超額收益,對此,券商們的建議是圍繞“高景氣”做文章。
對於偏進攻的方向,劉晨明向記者表示,“我們主要聚焦高景氣度行業。比如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產業鏈主線、光伏、軍工以及部分半導體裝置材料等領域,在今年維持高景氣度的領域,在四季度仍有可能呈現比較明顯的投資機會。”
而在曾萬平看來,“雙碳”時代最大機會聚焦能源化工。“比如與電力、能源相關的領域,我認為是重點的關注領域。全球的資源都在漲價,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國外很多國家的一度電在1元~2元錢之間,而中國是0.5元一度電,如果我們從成本壓力以及與海外對比來看,上提電價的預期是存在的。”
曾萬平進一步表示,“從大的宏觀背景來看,主要邏輯是在‘雙碳’時代,能源化工的價值含量大幅提升。以前這些領域長期被低估,包括電力等被看成夕陽產業、落後產能,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雙碳’時代,這類能源的供給增速越來越慢,但需求在不斷提升,所以會出現供不應求,價格上漲。而‘雙碳’時代最大機會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受限電影響,近期能源股表現強勢,記者注意到,申萬電力裝置板塊三季度累計上漲高達28.74%,而截至9月30日收盤兩市10餘隻電力股均出現漲停。
保守者積極關注消費白馬
與“激進者”相對,“保守者”可以積極關注低估值藍籌以及超跌的食品飲料。劉晨明指出,“‘保守’策略主要體現在這類低估值的藍籌板塊,比如白色家電、水泥、工程機械等,這類投資往往需要比較樂觀的經濟預期或者比較強的經濟刺激力度,但就今年而言,經濟預期並不樂觀,並且缺乏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所以,這類低估值藍籌在四季度創造超額收益的難度很大,但長期佈局的角度來說是可以的。”
在估值水平方面,消費白馬今年以來經歷了大幅調整,估值水平接近歷史中位數。以食品飲料為例,據記者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收盤,申萬食品飲料年內下跌2.2%,居於申萬28個大類行業跌幅榜單第8位,目前整體估值為43倍,較年初下降超過兩成。在機構人士來看,消費板塊已經具備相對估值優勢。黃飆認為,“大消費的長期邏輯仍然堅實,龍頭公司地位較為穩固,很多標的的估值已經回到歷史中樞下方。”
劉晨明表示,“食品飲料目前估值已經處於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疊加一些提價預期的催化,板塊整體出現了階段性的超跌反彈。但我們認為大的趨勢性機會還有待觀察,仍需要等待估值足夠便宜,基本面出現向好的拐點,消費行業才會出現比較大的機會。”
劉晨明指出,“我們會重點參考一個投資指標,就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減去滬深300的股息率,這個指標代表了滬深300的相對吸引力,而滬深300第一大權重就是大消費。今年春節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減去滬深300股息率達到了兩倍標準差,兩倍標準差是極貴的位置。而目前的最新位置大概在平均值附近。所以,我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合理位置。當該數值達到-2倍標準差時,消費的大級別上漲行業或許就會到來。”
本文源自證券市場紅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