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地處福建東南的泉州雖然不是淪陷區,但同樣遭受日軍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各種侵略。面對日軍的暴行,泉州人民奮起鬥爭,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給予了侵略者毫不留情的打擊。
一、日軍侵略泉州的罪行
政治上扶植漢奸勢力,禍害百姓。抗戰期間,日軍在福建欲重演華北事變,企圖假借閩人自治,因而不斷加快對土匪、漢奸等勢力的扶持,實施其“以華制華”的毒計。在1936年7月前,日軍就派鈴木三郎化名杉村,作為閩省偽自治委員會軍事委員從事自治會籌備和發展事宜。鈴木三郎聯絡閩省各地匪首為各地的策動主腦,其中就有德化的匪首張雄南及其侄張克武。這些土匪平時擄人勒贖,殘殺百姓,禍害鄉里,可謂無惡不作,得到日本人的扶植後更是作惡多端,刺探軍情,偽造貨幣,引誘閩人加入日籍,不斷擴大作惡的勢力。1936年,日本參謀本部駐滬情報處軍事諜報員高橋赴閩與駐閩日總領事中村豐一、閩省偽自治委員會軍事委員鈴木三郎密商組織所謂“自治軍”,委派張雄南為偽福建和平救國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張克武為德化偽自治軍司令。此外,日本人還假借招募礦工為名,在泉州、惠安一帶招募壯丁赴臺灣實施軍事訓練,準備於必要時遣回原籍充作先遣隊內應。另外,日本人原田幸雄發起組織“敬佛會”,在廈門新南旅社設立機關,在泉州設立分會,以敬佛為名,聯絡各地流氓土匪進行種種陰謀活動;日本人土橋大郎秘密在安溪、晉江等處設立“生命保險株式會社”,專以拉攏各地土匪、擴充漢奸組織為目的。
經濟上靠掠奪和走私等手段搞破壞。七七事變之前,日軍就開始唆使日臺浪人開展煙賭娼及走私等不正當營業,以破壞福建的經濟,泉州也深受其害。1936年5、6月間,臺督府駐閩特工特派員桑原義夫召集會議制定對閩侵略手段,即:“須先切實扶助走私之進展,以為政治奪取之張本,……奪取航權,……獲得福建礦產開採權。以臺灣為中心,設立大規模之信託公司,吸收礦產、漁業、土地等權利,並舉行日貨巡迴展覽會,作普遍之宣傳,以擴大推銷私貨之地區。”其對閩經濟掠奪之心昭然若揭。日軍對泉州經濟的掠奪和破壞同樣十分卑鄙。1936年6月15日,臺督召集會議決定一系列侵略陰謀,其中就有“供給民軍槍械軍費,換取安溪礦”的詭計。可見日軍對於掠奪泉州的資源是虎視眈眈的。與此同時,對泉州百姓的物資搶奪也是赤裸裸的:1938年冬,惠安峰尾一艘貨船載糖貨2000擔在浙江海面被日軍劫走;1940年7月間,僅泉港峰尾一地的貨船就被日軍搶走紅糖8.3萬斤、桂圓乾3.3萬斤、紗布棉花960多件、鰻魚6萬斤以及鹽無數。1939年1月30日,日軍將儲存在金門的500餘箱煙土利用漢奸運往漳泉銷售。1940年,晉江縣永寧、沙崗、蚶江、深滬、圍頭、陳埭等地走私猖獗,走私貨物大都來自設在鼓浪嶼海面的日貨交換站。日軍這種公然的掠奪、搶劫、走私使泉州百姓損失慘重,深受其害。
軍事上實施暴行殘殺泉州人民。從1937年5月底開始,日軍在軍事上就以極其殘暴的轟炸、炮擊、劫船、槍殺等手段殘害泉州百姓,欠下一筆筆血債。
日機狂轟濫炸。1937年5月31日上午,日機7架轟炸惠安縣城,炸死8人、重傷4人,自此,泉州百姓開始陷入日機濫炸、驚恐不安的痛苦深淵。日機的狂轟濫炸尤以1938年和1939年為烈,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日機轟炸泉州全境從1937年5月開始,到1943年9月底,共實施33次轟炸,出動142架次飛機、投彈268枚,造成泉州百姓傷亡437人,炸燬房屋、店鋪、學校、船隻無數,給泉州人民造成空前的災難。1941年3月3日上午8時半,泉州城的百姓陸續走上街頭,準備開始一天的勞作。一架日機飛入泉州城上空盤旋數圈後,突然向中山南路、萬壽支路、水巷及聚寶街等人群密集處投下7個炸彈,除一彈落水外,其餘6彈在人群中爆炸,瞬間血肉橫飛、斷頭殘臂、呼天搶地,觸目驚心,十分慘烈。這次轟炸造成泉州百姓傷亡52人,炸燬房屋14座,史稱“三·三血債”。日軍對泉州百姓這種“無差別轟炸”的罪行令人髮指。
炮擊和劫船。除了空中轟炸,日軍又動用軍艦炮擊、搶劫泉州沿海手無寸鐵的百姓,造成沿海百姓生命和財產的嚴重損失。1937年5月25日,日軍軍艦就開始猖狂地在惠安秀塗海面肆行搔擾。次年5月17日清晨,日軍軍艦炮擊晉江溜沃、圍頭、金井各鄉,發彈數十發;中午,日艦又炮擊崇武。1939年5月,惠安峰尾三桅大船2艘在浙江海面被日軍劫走,船員2人被打死;6月22日,又有一貨船在浙江台州海面被日軍劫走,船員21人慘遭殺害。此後,日軍不斷搶劫泉屬運輸貨船及漁船,殺害船員、漁民。1940年7月,惠安大岞5艘漁船在臺灣海峽被日艦劫走,57名漁民被囚於臺中監獄,其中29人被殺害,28人被押往南洋充軍。1940年7月15日下午,日本戰艦5艘在崇武半島海域騷擾,先後撞翻20多艘漁船,漁民100多人落海,被日軍當作活靶射擊,當場死亡20多人,屍漂海面,慘絕人寰。1941年1月20日下午6時許,日軍航空母艦一艘抵晉江祥芝海域,開炮轟擊;又派出飛機一架盤旋掃射,祥芝漁民死傷5人,漁船被毀4艘,房屋倒塌多座。
製造慘案及毒殺華僑。1940年7月16日,日軍200多人在飛機、軍艦的掩護下,分2路從外高和梅林登陸,進犯永寧。駐外高村的20多名海防戰士雖然浴血奮戰,終因力量懸殊,難擋兇悍的入侵者,全部壯烈犧牲。日軍佔領永寧後,就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日軍所到之處,燒殺姦淫,無惡不作,十幾個村莊慘遭其害,焚燬船舶近300艘、房屋90多座、學校3所,殺害村民80多人,傷10餘人,財物被搶劫一空,史稱“永寧慘案”。同日,日機6架分2批侵入崇武、獺窟等地轟炸。同時,日艦向陸上開炮轟擊。稍後,日軍300多人從後海、三嶼、港亁等處登陸,竄入崇武城,另一支日軍200多人從獺窟登陸。日軍登陸後一路燒殺搶掠,僅崇武一地民眾死傷145人,被燒燬漁、商船436艘,燒燬房屋556間、廟宇1座,其他財產損失無數,史稱“崇武慘案”。日本侵略者製造這兩起慘案使永寧和崇武百姓遭受空前的劫難,數以千計的漁民、船民流離失所,生計無著,慘狀難以言喻。1940年1月下旬,泉州地區出國華僑約700多人,由泉州港乘“智多”及“聖路沙”號兩輪至鼓浪嶼前往南洋各地。抵鼓浪嶼後,被駐廈門的日軍拘禁於虎頭山風臺厝,被藉口防疫逐一強迫注射毒針。華僑同胞到菲律賓後,毒發身死者甚多。這是日本侵略者對泉州人民欠下的又一筆血債。
荼毒金門百姓。1937年10月26日5時,日艦炮擊金門古岡、金水等處。9時,敵機2架低空掃射,掩護艦艇8艘載日軍數百人在金門登陸。金門原屬國民黨軍第157師作戰地境,地廣兵單,該島未派兵守備。11時,金門地方人士曾與敵抵抗,雖堅持苦戰,終因敵眾我寡,被敵繳械後,被日軍機槍掃射而死。日軍上島後嚴查戶口,壯丁均被殘殺,無一倖免者,金門遂告失陷。日軍據島後,先後在後浦、沙美成立偽地方治安維持會,對金門實施各種侵略,其中最惡毒的是實施毒化政策。其一是強迫種煙。日軍強迫金門農民種植煙苗,每農戶須種植一畝以上,違者即拘送海軍部嚴施體刑。據記載,金門全島普遍種植鴉片6000畝左右,每年獲生膏5000餘斤,由日軍統一收繳,再推售到內地。其二是設定煙廁供民吸食。據檔案記載,當時日軍在全島共設22所煙廁供吸食,且每所每月強制配售150兩,致使吸食成癮甚深者達百餘人,吸食未成深癮者不計其數,嚴重摧殘金門百姓。此外,日本侵略者還在金門各村鎮遍設日語講習所,強迫兒童入學,以“日華親善”等為教材,施行奴化教育,其險惡用心由此可見。
二、泉州人民的抗日救亡鬥爭
泉州人民有著反侵略的光榮傳統。九一八事變後,泉州各校學生紛紛走出校門,舉行集合遊行,成立學生反日救國會。而後,為更廣泛地開展反日鬥爭,1931年9月30日,成立晉江各縣反日救國會,組織召開救國大會並舉行示威遊行。同時,各校組織宣傳隊、糾察隊和義勇隊,開展抗日宣傳和抵制日貨運動,掀起抗日救國的熱潮。一二·九運動爆發後,泉州熱血青年再次掀起了抗日救國的熱潮,號召各校學生團結起來,援助華北學生愛國運動,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七七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在這危急時刻,中共中央發出“共產黨員應實際上成為各地救亡運動與救亡組織之發起人、宣傳者、組織者”的號召,中共泉州地方組織堅決執行中央的指示,廣泛發動各階層人士和廣大民眾加入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成立各種抗日救亡團體。九一八事變後,泉州社會各界滿懷愛國之情,迅速行動起來,成立各種抗日救亡團體開展救亡活動。1931年9月,泉州學聯和各校師生就聯合工人、店員組織泉州反日救國會,開展宣傳反日救國和抵制日貨的活動。1933年4月,中共惠安特支組織東北義勇軍抗日後援會,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募捐慰問品,發動學生寫慰問信,以實際行動支援東北人民抗日鬥爭。1935年12月下旬,泉州各中學師生響應北平學生一二·九愛國運動,成立晉江學生援助華北學生救國運動聯合會,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37年8月初,泉州國民黨當局成立了各黨派聯合組織的福建省抗敵後援會晉江縣分會(簡稱晉江縣抗敵後援會),中共晉南工委書記李剛指派中共黨員辜仲釗組織人員參加晉江縣抗敵後援會。與此同時,其他各縣也先後成立抗敵後援會和婦女抗敵後援隊。緊接著,泉州社會各界也都行動起來,相繼成立了泉州文化青年抗敵後援會、泉州民船船員抗敵後援隊、泉州文化青年抗敵服務團、晉江婦女抗敵後援隊、泉州人力車工人抗敵後援隊、工人抗敵後援隊等。在泉州的臺灣同胞也組織抗日復土同盟會。中國回教救國協會福建分會也在泉州成立。這些抗日救亡團體建立後,積極開展慰勞、徵募、宣傳、罷工罷課、抵制日貨等抗日工作,喚起了泉州百姓的愛國救亡熱情,成為泉州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活躍組織和堅強後盾。
各種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泉州各種抗日救亡團體建立後,深入開展抗日宣傳、慰勞將士、抗敵募捐、救助難民、抵制日貨等運動,激起了廣大民眾的愛國救國熱情,影響很大。1931年10月6日和1933年6月7日,泉州各界兩次總罷業,分別有2萬餘人參加集會遊行,形成聲勢浩大的抗日浪潮。在抗日救亡運動中最活躍的形式是進行抗日救亡宣傳。以共產黨員為主要骨幹的晉江縣抗敵後援會成立了宣傳工作團,組成若干宣傳隊,分赴南安、永春、安溪各縣鄉村演出、講演,組織討論會,舉辦抗戰刊物展覽等。每到一地,觀眾雲集,反響很好。泉州音樂界成立晉江抗敵歌詠研究社,中共泉州中心縣委以此為基礎組成宣傳工作團歌詠教導團。各縣的抗敵後援會以共產黨員為骨幹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抗日宣傳活動,有抗戰形勢講演會、歌詠大遊行、畫展、抗日劇演出、抗敵燈謎晚會等。泉州抗日救亡運動的深入開展,激起了廣大民眾的愛國救國熱情。
積極自救,守望相助。抗戰全面爆發後,泉州人民很快行動起來,積極開展自救。1937年9月中旬,晉江縣總工會成立工人抗戰後援隊,下設運輸、交通、擔架3個大隊、28箇中隊和一個獨立小隊,共有隊員1700多人,隨時準備投入抗日救援。1938年3月,南安縣開始自毀公路以防日軍入侵。此後,泉州沿海公路、泉永德公路、福泉公路等陸續自毀,以防日軍入侵。同年6月,停泊在石井港的“泉州”、“涵江”、“永樂”、“福泉”等4艘輪船被鑿沉,以防日艦駛入安海港。與此同時,泉州成為廈門和金門的遷移後方,接收了大量難民和機構遷移。1937年10月和1938年5月,金門、廈門相繼淪陷後,一批批難民逃往泉州,泉州地方當局和抗敵後援會在開元寺、溫陵養老院、平民救濟院、婦人養老院設難民收容所從事救濟,為時3個多月,收容難民近5萬人。1939年1月,華僑葉乃矧、商戶蘇由甲捐資倡辦德化鳳林慈兒院,收容永春、德化、大田縣孤貧兒童及前方陣亡將士遺孤。4月,德化縣接收來自廈門、金門、莆田、晉江等地難民684人。1937年10月和12月,廈門集美中學、師範、商業學校、農業職業學校、水產航海學校等相繼遷到安溪。為避免日機轟炸,在泉州的省立晉江中學、泉州泉中、培元中學、晦鳴中學、民生農校、養正中學等也相繼內遷德化、安溪及南安等。泉州人民的積極自救和守望相救成為閩南人民抗日救亡運動中特別的內容。
武裝自衛,保國保鄉。廈門、金門相繼淪陷後,泉州地區成為前線,日軍飛機時常入侵沿海集鎮上空搔擾破壞,形勢驟然緊張起來。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精神,決定在晉江、南安地區廣泛發動群眾,組織地方武裝,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38年10月,泉州中心縣委邀請晉江、南安24個鄉的28個聯保主任到南安官橋深坑鄉舉行聯席會議,作出了建立晉南聯鄉抗日自衛隊的決定,提出了保國保鄉的口號。泉州各界人士對建立抗日武裝都十分支援,許多人爭著報名參加抗日隊伍,還紛紛捐餉捐糧。透過一段時間的組織發動,晉南聯鄉抗日自衛隊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配備了各式各樣的武器,對泉州地區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起了較大的鼓舞作用。在泉州人民反日抗日熱潮下,當地的漢奸組織“中日防共懇親會泉州分會”、“泉廈第十二戰區同盟會”和“白衣軍黨”均被破獲,而德化匪首張雄南亦在1939年5月被剿而斃命。1940年4月19日,南安水頭、石井、蓮河、大嶝及金門等地抗日誌士組成的“金門復土救鄉團”40餘人,配合國民黨軍夜襲金門之侵犯日軍,殲敵50多人,繳獲機槍2挺、步槍10餘支。泉州人民的武裝自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軍的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