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
“秀水河子具體在什麼位置?”蔣介石在聽國民黨軍隊在秀水河子被打敗的彙報時,抬頭看了看身邊的副官問。
“一個小村落。”副官回答:“在瀋陽的西北邊。”
“瀋陽?”蔣介石一臉木然……
這是電視劇《大決戰》第二集中,我軍在東北戰場上第一個殲滅戰獲勝後的一個劇情鏡頭。
1946年2月上旬,秀水河子一戰,我軍大獲全勝,打響了東北解放戰爭第一槍,也樹立了我軍戰勝美械裝備國民黨軍的信心。
戰場秀水河子為兵家必爭之地
法庫縣是瀋陽的北大門,秀水河子南通新民、瀋陽,北接康平,東至開原,西鄰彰武,四通八達,地居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法庫縣城西走40公里,有一個普通的小山村,這就是秀水河子鎮所在地秀水河子村,當年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曾設在這裡。
1946年2月上旬,國民黨軍集中4個美械裝備師,企圖驅逐東北民主聯軍,搶佔鐵路運輸線,開啟進佔瀋陽的北大門。2月9日,敵第13軍89師265團一個營由彰武出發,經葉茂臺到達秀水河子,266團全部由大虎山乘汽車北進,增援秀水河子。
1946年春節一過,東北民主聯軍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北進的國民黨軍一部,打擊其進攻氣焰。
2月13日黃昏,我軍第7旅兩個團從東南及西南、第1師兩個團從北及西北方向發起攻擊,首先奪取虎皮山、北山等外圍陣地,爾後攻入村內,展開激烈巷戰,至14日晨結束戰鬥,全殲1600餘敵人。與此同時,我阻援部隊殲滅國民黨軍第52軍第2師一部。
《瀋陽日報》1996年4月5日刊登了原瀋陽軍區副參謀長韓鏖的一篇文章《我經歷的秀水河之戰》,講述了戰鬥的激烈程度:“13日黃昏,戰鬥打響。22時,1師第1、2團首先對敵發起猛攻,敵人借堅固工事拼命抵抗,並多次進行反衝擊,致使我第一次攻擊未克。20分鐘過後,7旅主攻方向在旅團炮火支援下,以排山倒海之勢突入敵陣地,與敵展開激烈巷戰……”
秀水河子之戰,我軍打了一場乾淨利落的殲滅戰。戰後,國民黨軍東北最高軍事指揮官杜聿明發出長嘆,秀水河子之戰是“蔣軍在東北第一次整個團被消滅的開始。”
陵園埋葬著800多名烈士
為了紀念在秀水河子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在秀水河子村北山崗處修了秀水河子戰役革命烈士陵園並建了秀水河子殲滅戰紀念館。1997年9月,這裡被瀋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瀋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一走進佔地面積12250平方米的秀水河子戰役革命烈士陵園,可見正門豎有四個高大的仿古門垛,橫額上有“秀水河子烈士陵園”八個金色大字。陵園中青松翠柏,莊嚴肅穆。迎面是一座建在正方形臺基上高達15.7米紀念碑。在碑的後面,埋葬著800多名在秀水河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
位於大門右側的“秀水河子殲滅戰紀念館”內,陳列著殲滅戰中犧牲將士留下的鋼筆、佩章、手錶、書信等遺物,每一件遺物都彷彿帶著戰爭的硝煙向觀眾撲面而來。
記者透過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得知,秀水河子一戰使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揚名黑土地,併為其後來成為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師寫下了重重的一筆。參與秀水河子殲滅戰的部隊指揮員梁必業、梁興初、彭明治、劉震、江擁輝、唐青山等,後來成為我軍赫赫有名的開國將軍。
1948年11月2日,瀋陽宣告解放,這標誌著全東北的解放,也使解放戰爭中敵我雙方軍力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從而加速瞭解放全中國的歷史程序。也是從此,瀋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陳鳳軍
本文來自【瀋陽日報-瀋陽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