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紅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同時,江西又是全國最綠的省份之一,綠色是江西最大的優勢。走進江西,處處是景,處處如畫,紅與綠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中,江西共有5條紅色精品線路入選,“井岡之路·星火燎原”“英雄城·紅色城”“紅色搖籃·革命贛南”“秋收起義·湘贛紅旗”和“古徽州·新農村”所包含的豐富景觀,為我們展示出江西大地百年奮鬥的壯麗畫卷。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是贛鄱大地的厚重底色,南昌被譽為“人民軍隊的搖籃”,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瑞金被譽為“共和國的搖籃”。江西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巍巍井岡山,滔滔贛江水,銘記著那段氣壯山河的紅色歷史。
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序廳,有一組名為“石破天驚”的雕塑。崩裂的石塊中,一隻強勁有力的大手破石而出,手指緊扣扳機,將手中的步槍高高擎起。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一聲槍響,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如今已成為人們追尋紅色記憶、接受紅色教育的熱門景點。今年“五一”假期,江西多個紅色旅遊景點遊客人次同比增長300%,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每天5000張參觀票都被早早預訂。
截至2020年12月,江西擁有47家紅色A級旅遊景區,年遊客接待量超過百萬人次。江西紅色旅遊注重開發主題性、複合性線路,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給遊客,滿足多元化需求。井岡山推出了“吃一頓紅米飯,唱一首紅軍歌,走一趟紅軍路,讀一本紅軍書,聽一堂傳統課,掃一次紅軍墓”的“六個一”活動,讓遊客在親身體驗中感悟紅色,淬鍊初心使命,這些活動尤其受到青少年的歡迎。瑞金積極探索“紅色旅遊+文化體驗”模式,不斷增強紅色旅遊的感染性、觀賞性、參與性,系列情景劇再現了當年“一蘇大會議”“擴紅參軍”等情景,變靜態的展示為動態的參與,讓紅色旅遊產品活了起來。
保護綠色生態
九江市修水縣是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的重要策源地。在秋收起義中,修水鑄造了“三個第一”,即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在這裡設計、製作並率先升起;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這裡組建;秋收起義第一槍在這裡打響。
走進紅色修水,發現這裡還是綠色王國。五梅山至今儲存著江南的原始森林,生長著12萬株珍貴的南方紅豆杉,被譽為天然氧吧、度假天堂。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在修水境內流長130餘公里,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河流。修河似綢緞般溫柔地環繞著修水城。綠水青山如今已成為修水最大的品牌。近年來,修水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制定綠色規劃、發展綠色產業、實施綠色工程、健全綠色制度、打造綠色品牌、培育綠色文化。至2020年底,全縣封山育林410萬畝,造林2.4萬餘畝,退化林修復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2%,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6天。
在江西,像修水這樣生態秀美的地方隨處可見。如今的贛鄱大地,開窗有景、出門見綠,呈現出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秀美畫卷。
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在日前舉行的“百年輝煌紅土地感恩奮進譜新篇”主題釋出會上介紹,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被譽為“世界溼地、候鳥王國”。2020年在鄱陽湖監測的越冬候鳥有63種、68萬隻。江西“省鳥”白鶴,全世界只有4000餘隻,去年在鄱陽湖監測到了4000餘隻白鶴,96%以上的白鶴都在鄱陽湖越冬。當地正在打造白鶴小鎮,歡迎遊客到鄱陽湖看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色。
產業振興鄉村
春日裡走進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田間盛開著的金燦燦的油菜花與粉牆黛瓦的古民居,相映在清澈溪流間,如置身畫中。婺源跳出傳統意義上單純種農作物油菜的思維,用造景觀的理念經營農業,用抓旅遊的理念打造花海,促進生態農業與旅遊業互動雙贏,“油菜花經濟”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除了花海,茶園也為婺源帶來了生機。婺源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成為著名茶區。唐朝陸羽所著《茶經》,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近年來,婺源創新地將茶葉與旅遊深度結合共同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鄉村特色的“茶旅融合”之路。2021中國婺源茶文化旅遊節日前舉辦,婺源擁有有機茶園面積7.65萬畝,有機茶連續25年佔歐盟市場50%以上份額。除了有機茶園,婺源還有茶文化研學遊基地和茶文化主題民宿。過去,茶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現在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片片綠葉變成了致富的“金葉”。
贛州的贛南臍橙聞名遐邇。橙色產業為革命老區帶來了致富路。贛南臍橙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試種成功後,贛州拉開了臍橙產業發展序幕,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走上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發展道路。贛州是中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年產量世界第三、種植面積世界第一。依託強大的品牌價值和產業帶動能力,一大批農民透過種植臍橙實現脫貧致富,臍橙產業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也是全國產業扶貧典範之一。
未來,江西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作者 趙珊)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