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當黃河中下游孕育著中華文明,龍山文化也在山東章丘生了根。這是章丘“來龍去脈”中的第一次“來龍”。
只不過,在1928年之前並沒有“龍山文化”一名。直到位於章丘龍山鎮的城子崖遺址被意外發現,這段長達千年的“無名之史”因此得名“龍山文化”。此後,中國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城子崖遺址成為“中國考古聖地”,章丘點亮了東方人類發展史上的第一地標。
第二次“來龍”發生在章丘的西北之境,黃河終於擺脫了中上游山谷的束縛,席捲大量泥沙奔流而過,頻頻上演“黃龍擺尾”之奇觀。
2706年前,一代霸主齊桓公站在黃河支流古濟水東岸邊,選一山頭作為千里齊長城的起點,攜眾一路向西,就地取材,翻山越嶺修至章丘邊界,在境內築起全長約70公里的齊長城,成為章丘之南最堅實的城池營壘,這也是章丘年代最早的古建築遺蹟。
經幾代齊王增修,橫亙於齊魯大地的“山東脊樑”蜿蜒如龍,全長約618公里,比秦朝修建的萬里長城早了近半個世紀,是當之無愧的“長城之父”,這是章丘的第三次“來龍”。
當龍山文化奠定了章丘的根基,黃河與齊長城勾勒出這座城的輪廓,生態之水和歷史之變正在悄然譜寫著章丘這方土地上的三大“去脈”。
與趵突泉齊名的章丘百脈泉,自古便有稱“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作為章丘八景之一,百脈泉是繡江河的源頭,周圍20泉匯聚為“百脈泉泉群”,這是章丘“泉脈”之所在。
“文脈”因人而興,章丘不僅是一代詞宗李清照的故鄉,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唐代名相房玄齡、明代戲曲家李開先也從這裡發跡,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蘇東坡,清代思想家顧炎武、文學家蒲松齡,文人墨客在章丘留有詩文,共同書寫了豪情萬丈。
“人脈”在300年闖關東大潮中得以延續,章丘人作為人口大遷移中的一支,與黃河搏擊、與命運抗衡,勇於走出山海關,開拓關外新生活。如今,作為電視劇《闖關東》的取景地,朱家峪保留了古風古貌的建築格局,被稱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如果說,深遠且璀璨的“來龍去脈”是章丘的光輝歲月,那麼,作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章丘時代的下半場才剛剛打響。
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國自貿區濟南片區建設四大機遇,聚力撬動“山泉河湖城”五大資源,點上照亮“五朵金花”,線上串起“四大走廊”,片上同舉南-中-北三大片區,開創全景佈局、全民參與、全業培育的全域旅遊章丘模式。
城域全景:山水園林生態城
8月,第十二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上,濟南市獲評東亞文化之都。作為省會城市群的中央活動區和大客廳,章丘是洛莊漢墓的發現地,出土文物中鎏金當盧馬頭龍身,象徵著龍馬精神,紋飾和做工都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是西河文化的典型器物,西河文化是比龍山文化更早的史前文化,二者與東平陵城遺址共同成為龍山三處國家級文化保護遺址,是“中國龍山泉韻章丘”旅遊品牌的根基。
章丘的“泉韻”在百脈泉,自古以來就是章丘的生命源頭。如今,明水古城國際泉水旅遊度假區專案以百脈泉為中心,在2018年3月份開始動工,三年半時間終將再現明清盛況。
明水古城與浙江烏鎮陳向宏團隊合作,總佔地面積2406畝,總投資200億元,是泉脈與文脈相延續、文化和旅遊相融合的未來空間,更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優選專案。
作為山東省、濟南市兩級重點專案,明水古城以泉建城,集清照文化、泉水文化、儒商文化、鐵匠文化為核心主題,將成為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為一體的國際休閒度假綜合旅遊目的地,是打造城市核心會客廳和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泉與河相映,繡源河40裡風貌帶上,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搬遷已經完成,為全力打造濟南東部觀光帶、產業帶和文旅集聚區,一顆名為華僑城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濟南華僑城繡源河文旅綜合專案,以世界級城市濱水度假區為定位,以“一軸一帶四廊七板塊”架構全盤,總投資500億,先後建設主題公園、特色小鎮、文化體驗、主題酒店、溼地公園、休閒產業、宜居社群等諸多業態。
已經營業的歡樂薈擁有三大國家級核心驅動項,國家寶藏是首先亮出的兩張王牌,依託2000㎡奇妙劇場,央視《國家寶藏》首創兒童國寶劇場落戶於此,植根龍山文化,將典型代表“黑陶”作為創作原型,呈現一出國寶文化新演藝戲劇《蛋殼陶尋親記》,並首創兒童國寶故事體系《國寶總動員》。
另一張是中國國家地理王牌,全國首個家庭自然科學娛樂場館落戶章丘華僑城。5000平方米的體驗空間裡,數字技術和互動裝置通力打造三大模組——中國特有物種、世界三極、科學之力。幾何書店、文化定製餐飲市集、酒店、360極限飛球配套而成,近3000平米的生活空間,將成為省會城市群的文化高地。
水的靈動塑造了章丘人的才情,與闖關東文化一起鑄造了全域旅遊時代的“創情”。
和以泉為脈的明水古城、以河為帶的華僑城異曲同工,長鹿白雲湖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以湖為床,以白雲湖、東湖水庫、白雲水庫“三湖溼地”的生態優勢為藍圖,迎來長鹿集團首次跨江北上,突破差異性難關、嫁接章丘城市品牌與長鹿模式,打造一個佔地2500餘畝的“進階版”國際度假區,與藍城白雲湖文旅康養等專案共同打造獨具魅力的“水鄉白雲”旅遊康養勝地。
大專案引進、新業態培育,章丘突破布局散、規模小的旅遊發展困境,生態修復章丘國家森林公園大胡山風景區,開創濟東產業新城,聚力打造“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區,實現章丘全域旅遊的“全景觀”;新專案漸起,古建築彌新,保護開發洛莊漢王陵遺址公園、龍山文化博物館、七星臺齊長城等歷史遺址,實現章丘全域旅遊的“全時觀”;新舊勢能轉換、文旅深度融合,章丘秉承“大局觀”正在成為集休閒度假、生態康養、文化創意於一身的現代山水園林城市。
鄉域集聚:鄉村旅遊連片發展
隨著城市不斷髮生蝶變,章丘鄉村振興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鄉村旅遊是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城鄉協同發展的不二路徑。在2020年山東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精品旅遊特色村)名單上,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垛莊鎮東車廂村、文祖街道石子口村成為章丘版“富春山居圖”的一種顏色。
三澗溪村在舊村改造中,將100多套明清時期的老院進行修繕,成為民宿和民俗產業、非遺作坊的原生態場景。在農業特色園區裡,一條生態農業+觀光采摘+休閒度假的創業新路已經開闢,7個觀光采摘大棚種植面積達7000平米,全年收入約60萬元,一顆西紅柿帶領村民過上了紅火日子,對外展銷章丘土特產的“農事匯”平臺助力農業旅遊走上現代化快車道。
石子口村,村如其名,原本坐落在齊長城腳下的“窮山溝”裡,憑藉高達80%的植被覆蓋率、原生態,透過以石造景的高階民宿、齊長城研學基地、無人機實訓基地、真人CS巷戰等多種休閒業態,實力演繹了一場從空殼村到明星村的“變形記”。此外,太極康養中心、藝術家創作基地等落成,青年創客團隊入駐,多國藝術家前來,齊長城鄉村藝術節、齊長城文化藝術論壇成功舉辦,石頭老城已經成為了鄉村生活美學綜合體。
章丘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鄉村旅遊賽道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聚集型示範區。
五彩山村位於章丘南部山區,與其說它是一個村,不如說它是一片村,六個鄉村連片成景,另一個鄉村旅遊“省重點”東車廂村就在其中。
深秋是五彩村的網紅季,賞紅葉、宿鄉居已經成為五彩村的必打卡專案,紅色是五彩中最耀眼的一色。按照“一村一品”的規劃宗旨,東車廂村和十八盤村的原始院落成為網紅民宿的雛形。連續五年舉辦的紅葉旅遊節暨紅葉攝影大賽為五彩村引入客流,僅一個月垛莊鎮接待遊客超過12萬,“五彩山村”景區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00餘萬元,輻射帶動全鎮增加旅遊收入3000萬元以上。
南有五彩村,北有黃河鎮。黃河在章丘全程奔流27公里,貫穿全鎮,章丘黃河鎮因此成為黃河流域唯一一座以母親河為名的行政單位。當年深受黃河決堤之苦的灘區群眾,在2020年遷入幸福河社群。由此,撤黃河鎮,立黃河街道,這裡成為章丘北部的“天然氧吧”。關於黃河灘區變幸福社群的生活軌跡,成為“黃河鄉村記憶館”裡的歷史見證,由《大河奔流》、《治河大業》和《幸福黃河》三部分講述章丘與母親河的千年變革。
朱家峪作為《闖關東》電視劇的拍攝地,修復了文昌閣、朱氏家祠等古建築,保留了康熙立交古橋等景觀,探索了鄉村旅遊影視化的實踐;石匣村舉辦“過半年”暨鄉村振興戲劇節,引人入村,體驗攢伏羊、賞美景、唱大戲、過半年的民俗文化。
章丘之美,美在鄉土,以特色鮮明的示範點照亮鄉村旅遊實踐,形成片區聯動、產業興旺的聚集區,打造“花樣垛莊”“詩畫文祖”“繽紛繡惠”“繡江古韻”“瓜果飄香”等1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同步打造總面積200餘平方公里的223個省市區鎮示範樣板村莊,開創一條具有可借鑑、可互動的鄉村振興之路。
業態融合:打造場景化體驗空間
基於“南部山水風情、中部泉水特色、北部田園風光”的全景規劃,鄉村旅遊是延長章丘文化旅遊鏈條、構建全域旅遊大局觀的重要引擎。從鄉村到城市、從古村到新貌、從文化到生態、從一餐到四季,透過產業融合、業態培育,實現全域旅遊在章丘的百花齊放。
龍山文化、黃河文明、齊長城文化,三次“來龍”鑄造了章丘文化的堅實根基,龍山文化博物館作為山東首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鎮館之寶紅陶鬹和蛋殼黑陶杯向駐足的人講述四千年前的文明。以清照文化、闖關東文化為底蘊,建造研學基地和古建展館,成為文化場景化的體驗空間。
章丘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南有山水、中部有泉、北有溼地,生態優勢明顯。白雲湖退漁還溼之後鳥語花香,走上水生基地經濟+觀光休閒+水鄉採摘+美食民宿的產業融合之路;為打造“水鄉白雲”生態旅遊目的地,環湖大堤的閉環通行,為開展半馬、釣魚比賽、腳踏車賽事等體育賽事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紫緣香草園將生態優勢牽手婚慶,1600多個取景點創造了婚紗攝影基地的第一桶金,目前已吸納當地200多人就業。
善用“+”法,酒旅融合,創新工業旅遊新模式,2020年百脈泉酒文化旅遊景區成為第二批省級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以傳統生態釀酒技術為線索,建造一系列酒文化為主體的景觀業態;打造酒之夢劇場,推出大型情景劇《夢醉福祥和》,透過開窖儀式表演、釀酒實操全程,展示百脈泉酒文化與章丘文脈的內涵關聯。目前,章丘已有2家工業旅遊景區,4個工業旅遊示範點,正在建立2家工業旅遊基地。
紅色旅遊來自鄉村,辛銳展覽館、普集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裝紅色教育基地、三澗溪村、闖關東文化展覽館、東方商人田園綜合體毛主席像章展覽館、官莊北王村章丘縣第一屆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郭恆祥烈士紀念碑等7處,被評為章丘區紅色旅遊教育基地。策劃5條一日遊、2條二日遊紅色旅遊主題線路,為銘記革命歷史、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提供不同選擇。嫁接生態康養遊、自駕露營遊等,紅色旅遊以革命血脈為章丘全域旅遊助燃。
橋,是章丘夜間旅遊的“開關”,夜幕之下,繡源河之上,橫臥著的巨型銀龍穿越古今,點亮萬家燈火和遊客的心。
城,是夜的歸宿,食,是夜經濟的人間滋味。華燈初上的城市燈光璀璨,只有臺灣不夜城通宵達旦。龍山豆腐、黃家烤肉等本土特色讓遊客一口吃下章丘文化,臺灣特色飲食文化為這座千年古城注入新鮮活力。
夜,往城市邊緣蔓延,七星臺遠方房車宿營地位於齊長城腳下,地處濟南、章丘、萊蕪、泰安四城交界處,因“七峰競秀,勢若北斗”而得名,總面積2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70米,森林覆蓋率在95%以上。“天上北斗星,人間七星臺”,瑤池、齊長城、武聖門、鵲橋訴說七星臺的戰功赫赫,承載了人們對於星河辰海的夢好追求。
如今,垛莊“山東省自駕遊小鎮”已經啟動,相繼建設三澗溪田園綜合體、黃河之戀等專案,建成金沙灣滑雪場和“戲雪與親子”主題滑雪場,日益完善的冬季旅遊業態成為親子旅遊、團建旅遊的度假首選。
章丘,是一個從城子崖醒來的巨人,先天優勢的地理位置和地勢形態,塑造了他的骨骼,以明水古城的中心位置為心臟,向北、向南,成片區聚集發展;引進世界級、國家級大專案,靈秀胡山、明水古城、魅力繡源、水鄉白雲、智造新城“五朵金花”是章丘全域旅遊的強大器官,承擔了營養輸送和更新迭代的重要作用;七大系列旅遊產品和業態日益完善,特色文化遊、生態遊、鄉村遊、工業遊、紅色遊、冬季遊、夜間遊是章丘全域旅遊的動脈血管,串聯起古與今,聯動城與鄉。全身心投入在全域旅遊賽道上,章丘的精彩,還在後頭。(李潔)
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