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諸多舉世聞名的景點,也吸引著絡繹不絕慕名而來的旅遊愛好者。在2020年,我國旅遊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衝擊和影響,即便如此,北京市的旅遊收入仍在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領跑全國。
在北京市的石景山區,有一座建於明朝的寺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明德正五年(1510年)間,承德寺始建,三年後竣工,總佔地1.9萬平方米。寺廟坐北朝南,廟中除了繁茂的參天古樹,還建有山門寶殿、禮佛法堂與廂房屋舍。明朝正德皇帝也在寺廟山門額的牌匾之上,題了“敕賜承恩寺”五字。
傳聞寺廟所坐落之處,本有一所唐代古剎的古剎,太監劉瑾以此為基,建成了承恩寺。而後,承恩寺便有著“三不”之說——不開廟,不做道場,不受香火,一直延續至今。清朝時,曾有王親禮貴,多次在寺廟中住宿。寺廟的四角處,各建有一個石砌的碉樓,碉樓頂部有瞭望孔,底部有地下室,門窗、樓梯等設施設定齊全,四個地道之間也有地道相通,人們可以在其中自由出入。此外,寺廟西半部進行禮佛活動,而東半部卻供奉著武聖關公的。這樣的結構與做法,決不符合尋常寺廟的常態,不由引發世人對承恩寺功能的猜測。
明成祖時期,朝廷的軍隊分為三營,名為三千、五軍與神機。景泰元年,15萬精兵被兵部尚書于謙選出,進行了集中團練,分作了十營。而承恩寺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通道處,連線著西山與北京平原,地處軍事要塞,非常有必要駐紮一支軍隊。也就是說,承恩寺表面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實則很有可能是一處隱秘的軍事機關。
承恩寺的修建者太監劉瑾,是一位作惡多端的奸佞之人,最終因謀反的罪名,被處以酷刑——凌遲處死。劉瑾被處死之時,承恩寺恰好剛剛動工。在處置劉瑾前夕,明武宗曾在其一直隨身攜帶的扇子裡,發現有兩把鋒利的暗器。此外,在劉瑾家中還發現了大量盔甲、弓弩等兵器,以及私制的玉璽、龍袍、玉帶等違禁之物。承恩寺在剛剛建成之後就山門緊閉,也許正是由於這場變故,也不失為一種說法。
時至今日,承恩寺仍未完全對外開放,但寺內的“燕京八絕博物館”,可供遊客預約參觀。這座非國有博物館由近百位的非遺傳承人和美工大師歷經十年的時間,共同打造。博物館中還能觀賞到一些寺廟景觀,一睹這所寺廟的神秘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