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談交通》,2018年停播。
卻在停播之後熱度不減反增,成為一檔現象級節目。
並且有著一連串的“意料之外”。
《譚談交通》起初是四川本土節目,只在成都“都市生活頻道”播放。
沒上過上星衛視,但意料之外的是,停播後,節目卻在影片網站受到熱捧。
很多期節目點選量都突破百萬,甚至千萬。
《譚談交通》內容主打交通警示教育,看似枯燥刻板。
但意料之外的是,節目找準了“寓教於樂”的定位和風格。
做得比熱門綜藝都有趣,而且一不小心就做了上千期,某瓣評分9.6。
第三個“意料之外”就是節目的主持人——譚警官。
他是一名“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交通警察。
但卻意料之外地火出了圈,甚至比某些真正的主持人都火。
人稱“最有影響力的交警”。
他幽默詼諧接地氣,成為了貫穿起上千期節目的靈魂人物。
節目停播後,年過四十的他在單位裡管起了後勤,遠離了公眾的視線。
網友們則起勁地在影片網站上剪輯著《譚談交通》的鬼畜影片。
這些影片的傳播不斷使“譚警官”收穫新的粉絲,引發新的話題。
“譚警官”雖退出“江湖”,但“江湖”上一直有他的傳說。
然而,當他再次主動出現在公眾面前時,
卻是向公眾坦露自己患了中度抑鬱症,已經吃了很久的藥。
很多觀眾難以把節目中那個積極樂觀、幽默風趣的譚警官與抑鬱症聯絡起來。
告別了“譚警官”這一身份的譚喬,迴歸到最初的自已。
他告訴大家 :“譚警官他可能是一個神壇上的傢伙,而譚喬是一個要吃五穀雜糧,要生百病的凡人。”
從譚喬到譚警官
譚喬,70後,成都人,18歲入伍。
退伍後,恰逢交警隊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00名交警。
譚喬報名考試,脫下軍裝,換上警服。
成為一名交通警察,也是譚喬懵懂時的夢想。
16歲時,他親眼目睹一起慘烈的車禍。
鮮活的生命瞬間消逝在車輪下,直擊心靈的慘痛場面讓他覺得當一名交警很好。
可以教人守規矩,甚至還能救人。
初入行,譚喬每天按部就班地做著普通交警的工作,指揮交通、處理違章、開具罰單。
譚喬說,與後來的“譚警官”相比,自己剛開始挺嚴肅的,但天生嘴碎。
就算要給人開罰單也會多說幾句,就是想讓大家更能接受。
2005年,電視臺想要與交警隊合作,開辦一檔交通警示節目。
需要真正的交通警察出鏡主持,譚喬並不是最初被考慮的人選。
經典小品《主角與配角》裡,朱時茂濃眉大眼一看就是主角。
而陳佩斯扮演的“陳小二”賊眉鼠眼一看就只能當配角。
譚喬後來調侃,電視臺當時想找一個形象好氣質佳的“朱時茂”。
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於是便找來了他這個“陳小二”。
伴隨著《譚談交通》的首播,譚警官上線了。
一車、一交警、一攝像,避開人聲喧鬧、車流滾滾的鬧市區。
整日晃盪在成都市郊,碰到交通違章的就上去“抓個現行”,教育一番、以儆效尤。
剛開始錄製的時候,譚喬是生澀的、緊張的、內斂的。
時刻“收著的”譚喬把《譚談交通》做得四平八穩。
為了能快速進入角色,更加自如地主持,譚喬平日裡沒事就練習,找拍攝的感覺。
隨著在節目中的積累和不斷的適應,譚喬逐漸找到了做節目的感覺。
也逐漸成為人們後來喜愛的譚警官。
他小時候喜歡聽評書、聽相聲,做節目後愛積累。
加上話多、反應快,所以腦袋裡“有詞”、肚子裡“有貨”,做起節目來不冷場。
同時,他又不端架子、溫和親切。
所以很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讓違章者開啟話匣子。
節目中的譚警官從不打官腔、講官話,說的都是老百姓能聽懂的話。
遇上確實對交通法規不熟的違章人員,他不急不躁。
會把法規條例掰開了講、揉碎了講,而且他十分擅長“引導式教育”。
不斷丟擲問題,讓對方回答,一問一答、一來一回。
有時候違章的人自己就弄懂了,電視機前的觀眾也懂了。
一期節目中,譚警官在路上看到一輛違章牽引的電動車。
拉著數米長的建築材料,馳騁在機動車道上。
譚警官攔下騎車的大爺,問道:“你該走哪兒?”
大爺回答“到二仙橋。”
譚警官繼續問:“到二仙橋那該走哪兒?”
“走成華大道。”
一看對方並沒有理解自己“諄諄善誘”的苦心,譚警官便換了方向。
問道:“你這車子能拉嗎?”
大爺看了眼鏡頭,小心翼翼地說:“能,只能拉一點不能拉多了。”
譚警官不放棄,還是繼續引導大爺。
但大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兩人“各說各的”。
在二仙橋和成華大道上繞了好久。
正好碰上節目的熱心觀眾拉著譚警官求合影,譚警官立刻抓住機會。
跟大爺說:“聽到他們說什麼了吧?你看他們多關心交通安全。”
大爺卻回答:“他們說找你好久了,他們是想上電視。”
這期節目除了讓大爺最終明白電動車走快車道,違章牽引都是錯誤的之外。
還成為了《譚談交通》的高光時刻,在很多網友心中都認為這是最搞笑的一期。
事實上,“二仙橋大爺”與節目中的很多普通違章者一樣。
被交警攔下,還有攝像機對著自己,一下子便緊張慌亂起來。
神經一緊繃,大腦便“宕機”,難免會說一些沒太經過思考的話。
碰上這樣的違章者,譚警官會讓攝像師先別拍。
把違章者拉到路邊坐下,點根菸,拉拉家常。
等對方放鬆下來再開始拍攝。
不過,如果碰上見到交警不怵、看到鏡頭就興奮的違章者。
節目就好錄許多,而且“笑果”十足。
有一次,譚警官看到路上一輛電動車不光違章載人。
駕駛者更是以詭異的姿勢在開車,乍一看很像是用嘴開車。
攔下,要求二人下車,車上的兩個人卻死活不下來。
一個說不能鬆手,鬆手車就不走了。
另一個說不能下車,下車板凳要掉的。
兩個騎著“破爛”電動車的年輕人趕著去給人裝櫥櫃。
他們面對鏡頭異常鬆弛。
一邊給警官講述怎麼把一輛新電動車騎成現在這個樣子。
一邊不忘給自己的品牌打打廣告。
一番教育後,譚警官准備“放行”,讓兩人去修車。
但對方卻問“給不給點兒片酬”,都配合採訪這麼久了。
譚警官一副“惱羞成怒”的樣子,反問剛才你還打廣告了,你給不給廣告費。
一看片酬無望,違章者趕緊抓住機會,面對鏡頭又來了一輪廣告。
很多人說,這一期《譚談交通》比春晚小品好看。
不光有起承轉合,還有首尾呼應。
一檔交通警示節目能做成這樣,譚警官功不可沒。
正是他擺出平等交流的姿態,才能與性格各異的老百姓碰撞出不同的節目效果。
有時,譚警官的這種“幽默執法”還能四兩撥千斤。
讓那些有點兒社會地位的人卸下防備、擺正態度。
一次,譚警官攔下一輛違章車輛。
司機起先有些傲慢,抱著雙臂,一副疏離又冷漠的樣子。
譚警官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幾句話問出對方是習武之人。
還是香港國際武術節裁判。
他見招拆招,聊起了對方的門派。
然後說出對方門派著名傳人曾保護過孫中山先生。
又順勢引出 “各派武學都是為了保護生命”的觀點。
幾個回合下來,剛才還十分抗拒的違章者心悅誠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十幾年的拍攝中,譚警官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也與《譚談交通》共同成長,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他總是笑呵呵,有時甚至有點“慫”。
碰上以為警察要“打人”、情緒有點激動的違章者,
他好言相勸,不敢動手,只敢動嘴。
他有點兒“貧”,愛說段子。
所以碰上同樣話多的違章者便喜歡和他耍貧嘴,他也樂呵呵地配合。
他專業紮實,偶爾碰到“超綱題”也能詳細講解。
有路人在樹叢裡“方便”時撿到一把槍,碰巧經過的譚警官立刻認出這是把真槍。
停下車就是一通科普,從這把槍的型號到威力。
再到非法持槍的量刑全都講解了一遍。
嚇得對方直呼:“我以後不敢隨便小便了。”
雖然大多數時候,譚警官都是以平易近人的態度示人。
但他也有著自己的“逆鱗”,一碰就炸。
常看《譚談交通》的人都知道,
譚警官生平兩大零容忍:大車違章與豪車飆車。
因為這兩類行為真的可能要人命。
看到在街道瘋狂飆車、連闖紅燈、隨意穿越雙實線的豪車,
截停之後便是狂風暴雨般地批評和責問。
“你開的牧馬人,我今天很想罵人。”
“你開的瑪莎拉蒂要出了事,真得灑一地。”
“其他人的生命,在你們心中不值錢……你們兩個車加起來250萬,你們可能覺得撞死幾個人賠點錢算什麼。”
“你們為了赴宴開快車,但這樣會讓其他交通參與者去赴死。”
“你們在開車的時候要有車德,面對其他生命的時候要有良心。
面對罔置他人生命於不顧的危險行為,譚警官從來不留情面。
總是一陣瘋狂“輸出”,平常總是開不出的罰單,此時開得尤為痛快。
這樣嚴厲的處罰和問責,自然也惹得此類違章者不滿。
覺得譚警官在電視上不過是作秀,和藹的樣子都是裝出來的。
面對這樣的指責,譚警官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己就是區別對待。
因為別的違章者知錯就改,不像他們故意違章、危險駕駛。
所以碰上他們這樣的人,自己就是平靜不下來。
從譚警官迴歸譚喬
嬉笑怒罵間,《譚談交通》做了十幾年。
既教育了人,又記錄下成百上千尋常百姓的生活。
節目存在的意義,似乎已經超越了節目本身,更像是一部市井生活的紀錄片。
讓許許多多平凡人在鏡頭前留下了他們的酸辛苦辣與喜怒哀樂。
所以,很多觀眾笑過之後會哭。
《譚談交通》也讓許多人體會到了“喜劇的背後是悲劇”這句話的沉重。
節目中,許多普通人揹著重擔奔波在路上,有時犯錯也僅僅是為了討生活。
一期節目中,鏡頭裡遠遠拍到了一座移動的“小山”。
譚警官追上去,“小山”的前面,是一個瘦小的男人。
他駝著背,身上揹著凳子、爐子還有笨重的木床,吃力地蹬著破舊的腳踏車。
譚警官讓他趕緊放下來,他卻說“我放下就站不起來了。”
男人說平時也是這樣給老闆們搬家的,自已從不走快車道,沒危險的。
旁人看來心驚膽戰,但對於有些人卻是尋常生活,而《譚談交通》裡也曾不止一次地拍下這樣的超載。
這個男人揹著200斤的貨物行駛在路上,被攔下時一個勁兒地給譚警官說好話。
他說自己快六十了,兒女負擔重,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老婆身體又不好,一天要吃七八十的藥。
所以自已要多拉貨把老婆養起來,自已這一趟只賺二十,求警官不要罰他款。
罰單自然是沒有開,但譚警官也不讓他再揹著這麼多貨上路,讓他找輛三輪車運過去。
男人不肯,一再說自已拉兩件貨只賺二十,找三輪車還要倒貼錢。
譚警官拿出錢,告訴他這錢自已出了。
男人不收,拗不過警官想要接。
但看了一眼就說太多了,譚警官執意讓他收著,餘下的錢買點肉改善生活。
譚警官不止一次在節目中給違章者塞過錢。
他在教育警示之外,還能與違章者共情。
這讓節目有“人味”,也讓譚警官有人氣。
譚警官最火的時候,央視找過他,開出3萬的月薪。
地方臺也找他,薪水比央視翻了一番,6萬一個月。
還有的地方臺找到他,直接說譚警官這個名字現在是價值過億的IP。
他們有信心把譚警官打造得更火。
這些他都拒絕了,也從未想過要將名氣轉化為流量。
因為他有自己的抱負——讓成都交警的形象“全國皆知,甚至全球皆知”。
並且篤定,只要努力堅持,“在體制內還是有希望的”。
希望是有的,但壓力如影隨形。
他是成都交警的“門面”,獲過很多獎,公安部春晚也上過好幾次。
但在單位裡,他的身份卻模糊而搖擺,同事對他的認同度也不高。
常年在外錄節目,他似乎成了頂著“電視臺主持人”頭銜的交警編外。
在單位裡沒有幾個朋友。
有一次,一個領導指著他說:“看看你同事關係處成啥樣。”
周圍人的疏離,讓他深感不被理解和不被認同,逐漸成為紮在心中的一根刺。
他不懂自已只是十幾年如一日地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風言風語。
甚至有人會編出“譚喬”吸毒這樣的傳聞。
他不懂自己沒幹過一件虧心事,但卻被叫成“譚崩子”(成都話裡“神經病”的意思)。
有人背後提起他都是“那孫子”。
他也不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告訴他“如果不是我,你的節目早沒了。”
似乎他的努力不值一提,只要感恩戴德便會節目長紅。
他把自已分成兩半,用譚警官的一雙眼注視人間悲喜,用譚喬的後背接受周圍人的中傷。
負重前行十三年,譚喬覺得自己江郎才盡。
他曾經設想過《譚談交通》與觀眾的告別方式,他一口鮮血吐出,
告訴觀眾“今天的《譚談交通》就到這裡,明天再不見了,不見了。”
但現實是,《譚談交通》以極其平淡的方式收場,簡單而倉促。
被他視為命根子的節目停播了,他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落差。
他想要辭職,但沒有被批准。
當他重新回到單位工作時,他給同事們發煙,說以後多多關照。
有人突然站起來,指著他說,“滾出去掙你的錢,這沒你的位置。”
其實他也知道這種兩難境地下的出路在哪,也懂得要想過得舒服就要諂媚圓滑。
但他做不出來,他直言:“我要是圓滑,我早就翱翔天際了。”
然而,這種翱翔天際差一點就真的實現,以一種極其慘烈的方式。
2018年開始,好幾次,譚喬在高樓上,或是經過大橋時,
想要縱身一躍,想要將自己融化進藍天。
有時,還總覺得別人要害自己。
被家人拽到醫院,他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前兆及中度抑鬱症。
從抗拒到接受,他告別形象完美的“譚警官”,成為抑鬱症患者譚喬。
他開始頻繁地接受各路媒體的採訪,用掏心掏肺的訴說去尋求大家的理解。
這是他自救的方式。
作為平凡人的譚喬,他行好事。
可以不問前程,但卻不能不求名聲。
從警近三十年的他現在無一官半職,住著一套還有按揭的房子。
每月掙著國家發的4700多塊錢。
他給記者看手機裡的工資收入記錄,說他敢財產公示。
他開始活躍在社交媒體和影片網站上,成為某網站上擁有200多萬粉絲的UP主。
而喜歡他的網友也以熱情的方式回應他。
有人把他的節目剪輯成短影片,裡面他推車、救火、追小偷,
多年來路上的點滴被記錄,影片的配曲是《起風了》。
他很喜歡這個影片,說每次看都很感動。
覺得自己這麼多年做的事情被看到了。
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理解與支援,譚喬有了繼續前進的動力。
他開始回訪《譚談交通》中曾經的出鏡者,已經停播的節目似乎正在煥發新的生命力。
2011年,譚警官在節目中攔下一輛三輪車。
車上拉滿木材,搖搖晃晃的木材堆上還有一人一狗。
譚警官問騎三輪車的大爺,你這麼危險的騎車拉貨,你爸爸不管你。
大爺回答:“我爸爸死了十一年了。”
譚警官接著問,大爺便平淡地說出自己的經歷:媽媽二十年前死了,哥哥十八年前死了,爸爸死的那一年,老婆也難產死了,難產的時候,孩子跟著老婆一起死了。
車上的一人一狗是他唯一的親人,不過弟弟喝藥喝傻了。
狗也十幾歲了,也快老死了。
看慣了世間悲苦的譚警官難掩悲傷,
他問大爺為什麼經歷這麼多,還能看起來挺樂觀,
大爺手一揮說:“往前看。”
一句“往前看”,讓無數網友破防。
他的經歷像極了小說《活著》裡主人公“福貴”的經歷,所以網友稱他“福貴大爺”。
2021年,十年過去,譚喬幾經周折找到了“福貴大爺”。
如今的“福貴大爺”已經結婚,還有一個5歲的女兒。
雖未露臉,但從女孩兒乾淨的衣著、整齊的小辮子也能看出她在家裡受到的疼愛。
靠收廢品支撐一個家庭的“福貴大爺”生活依然艱辛,
但他很驕傲自己不吃低保養活一家人,他還是那個在困苦艱辛前努力“向前看”的“福貴大爺”。
面對網友的喜愛,他只想讓大家為他鼓掌,熱烈地鼓掌。
十年前,譚警官說他打心眼裡佩服“福貴大爺”。
十年後,他說找到“福貴大爺”治癒了他。
他想要像“福貴大爺”那樣活一把。
就這樣,譚喬曾奉獻的事業最終回饋了他。
網友們喜歡譚警官,這種喜愛純粹、真摯、不帶功利,像一道陽光照亮譚喬找回自我的路。
在回望譚警官時,他一次又一次地堅守初心,相信前路光明。
而我們,刷著《譚談交通》的過往影片,
看著一幕幕人間悲喜,笑過哭過之後,
也用譚喬的故事關照了自己的內心。
我們與譚喬一樣,都是吃五穀雜糧會生百病的凡人。
譚喬用一腔熱血打磨出不平凡的人生,
他讓我們相信,平凡生活中的熱愛與堅持,便是最好的詩與遠方。
那些我們以汗水澆灌的,必將成為我們人生中最耀眼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