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前一週,準大學生們都忙著收拾行李,憧憬即將來臨的大學生活。而剛滿18歲的小王卻在開學前收到了一份確診單,上面寫著刺眼的診斷結果——三陰性乳腺癌。
來自麗水的小王生長於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離婚後跟著爸爸生活。高三上學期她就發現右乳有腫塊,但羞於和爸爸溝通,直到高三暑假腫塊越來越大,才不得不求助媽媽,最後在浙大二院乳腺外科確診為乳腺癌。
浙大二院乳腺外科潘桃醫生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小姑娘是科室接診過最年輕的乳腺癌患者,“以往也遇到過不少家長忽視,或者孩子不好意思告訴家長的病例,但大多數都是良性腫瘤。”
腫塊長到7、8公分才就診
18歲女孩被確診為乳腺癌
去年暑假,剛高考完的小王是在複雜的心情中度過的。她一邊嚮往著美好的大學生活,一邊又擔心著自己的小秘密:胸部的小硬塊越長越大……
開學前一週,她終於鼓足勇氣聯絡了媽媽,媽媽聽完心裡一沉,“怕是有什麼不好的東西”,趕緊帶著女兒從麗水趕到杭州,掛了浙大二院乳腺外科潘桃醫生的專家號。
潘桃醫生檢查發現,小王胸部的腫塊已經足足7、8公分大,右乳明顯凸出,說明腫塊至少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
詳細問診下,她才向媽媽和醫生承認,早在高三第一學期就摸到了硬塊,但不痛不癢,也就沒好意思跟同住的爸爸講。暑假裡硬塊越長越大,雙乳明顯不對稱,她擔心以後大學同學笑話,這才告訴媽媽。
媽媽聽完又著急又自責,離婚後她經常打電話關心女兒的學業,但忽略了她的身體健康,“如果我陪在她身邊,肯定不會拖到現在才來看……”
隨後B超檢查顯示,腫塊內“血流訊號豐富”,這提示不能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因為一般情況下,惡性腫瘤由於血管豐富,血流供應要高於周圍組織和良性腫瘤。”
果然,做了穿刺後,小王被診斷為三陰性乳腺癌,這是乳腺癌中預後較差的一種。
一邊化療、手術一邊上學
堅強的女孩沒有耽誤學業
潘桃醫生介紹,小王是科室最年輕的乳腺癌患者,檢查顯示她不存在基因突變,也沒有家族遺傳史,患病的原因尚不明確。
“年輕患者以後的生存時間較長,復發空間也就越大,這就要求醫生要儘可能進行標準化治療,提高治癒率,減少復發的風險。”
根據小王的情況,潘桃醫生為她制定了“新輔助化療後保乳手術”,先做8個療程的化療,再手術切除腫塊。
幸運的是,小王對化療藥物很敏感,磁共振顯示8個療程化療後腫塊從7、8公分縮小到了1公分以內,這能大大減少手術的創傷,成功保留乳房,有利於後期生理及心理的康復。
期間,堅強的小王沒有辦理休學,而是一邊治療一邊自學,沒有落下大學的課程。
現在,她已經結束治療,迴歸大學生活。
潘桃醫生說,門診中有很多像小王這樣的患者,早期發現了症狀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最終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除了忽視健康外,她們還很怕成為家人的負擔,特別是獨居老人和青春期女孩,她們很敏感,很難開口向家人尋求幫助,尤其是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是拖得不能再拖了才告訴大人。我們呼籲家長在學業之外,也要多多關心孩子的身體,多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我們醫務工作者也要加強對年輕女孩的科普教育。”
乳腺癌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篩查
2020年,中國新發乳腺癌人數達到了42萬,絕經前41~45歲和絕經後56~60歲是女性乳腺癌的高發年齡,並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
癌細胞發展為乳腺癌,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根據發展過程主要分為:隱匿階段(不典型增生或者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階段(進展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可以用“種子發芽”、“幼苗生長”、“枝葉繁茂”、“廣泛播種”農作物生長的四個階段來對應癌細胞的發展。
在隱匿性階段,癌細胞猶如小種子在體內生根發芽。隨著時間增長,成為早期浸潤癌,癌細胞開始突破乳腺導管上皮的基膜,像樹根突破地表如幼苗一般的生長。而浸潤癌階段的腫瘤發展較快,枝繁葉茂的癌細胞並不滿足於圈地發展,開始向周圍土地蔓延,腫瘤的直徑逐漸增大。而在廣泛播種的晚期乳腺癌階段,癌細胞開始四處紮根並向肝、肺、骨等土地播撒種子擴大領地,嚴重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浙大二院乳腺外科陳益定主任提醒,“儘管早期乳腺癌的隱蔽性很大,但早期揪出乳腺癌也不是沒有可能。目前,乳腺鉬靶和B超檢查仍是我國最常用且有效的乳腺癌篩查手段。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到醫院做這類篩查,一旦發現乳腺癌儘早治療。”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童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