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兒童口腔科醫生,我們整天與孩子打交道。最初,孩子們望向我的眼神透著膽怯,他們懼怕我手中拿著的各種看牙器械,經常是哭鬧聲,叫喊聲不斷。於是,我們常常用獎勵小貼畫等小招術,儘快讓孩子安靜下來,積極配合治療。漸漸地,他們開始親近我們,喜歡我們,甚至好長時間不見還會想念我們。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
工作至今,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剛來兒童口腔科時和周老師接診的一個年僅5歲,名叫洋洋的小男孩兒。記得他第一次來看牙時,他的奶奶告訴我:“這孩子做過開顱手術,是惡性腦瘤,因為放療化療都做過,所以這牙壞得厲害……”
聽奶奶這樣說,我忽然鼻子一酸。這個小傢伙還沒有來得及體驗大千世界的美好,這個家庭也沒有來得及體驗小生命成長帶來的歡樂,卻要面對疾病帶來的痛苦。
我翻開一本貼畫,對洋洋說:“來,獎勵你,挑個喜歡的,阿姨給你貼上!下次你還要好好表現呦!”洋洋很得意,挺著驕傲的小胸脯,拉著奶奶的手走出了診室。
就這樣,每次複查,洋洋都要來找周老師,我也會親手給他戴上一枚表示鼓勵的小貼畫。這些不一樣的體驗讓洋洋對每次的治療都充滿了期待,用洋洋的話說:“看牙還是挺好的”!
直到有一天,奶奶獨自來找我們,沒說兩句,就開始掉眼淚:洋洋的病惡化了,身體很不好,經過二次放療,目前靠化療來維持,可是嘴裡的牙都壞了。
“我想帶洋洋再來看牙,趁現在身體還能堅持,把壞牙都治了,能吃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裡少受些罪……”聽奶奶這樣說,我的眼圈紅了。
第二天,洋洋來看牙,他顯得更消瘦了,爸爸把他抱上牙椅,洋洋說:阿姨,我的腿不會走了。但我一定乖乖聽話,治療完成以後,你能再獎勵我一張小貼畫嗎?
我的心好像被揪了一把,強忍住眼淚,鼓勵洋洋:“沒關係,你會好起來的,洋洋最堅強,阿姨一會兒一定獎勵你小貼畫。”治療結束後,洋洋已經睡著了,也沒能貼上他最喜歡的小貼畫。
接下來的幾天,我和周老師總會想起洋洋,想為洋洋做點什麼。於是我們聯絡洋洋的家人,給他送去了一封信,在信裡,我們對沒能給洋洋貼上小貼畫表示歉意,並鼓勵他要堅強,戰勝“病魔小敵人”。
一個多月後,我們收到了洋洋家長的回信。信上說,這是孩子有生以來第一次收到信件,知道這是醫生阿姨寫來鼓勵他的,特別高興,一直唸叨著:要到醫院來看牙,要醫生阿姨親手給他貼上小貼畫……
那枚沒有給洋洋親手貼上的貼畫,我一直夾在書裡,時常翻看。儘管有時最前沿的醫療技術也有難以抵達的生命禁區,但作為一名醫者,我們不能止步,要用自己對患者熾熱的愛與暖暖的情,搭建一座信任的橋樑,引領患者向著光明與希望的彼岸奮力前行!
作者簡介:
刁樹,北京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治醫師,中共黨員,2015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擅長兒童齲病、牙髓炎及牙齒外傷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並主持參與多項牙齒組織再生相關課題研究,發表第一作者SCI論文3篇。
醫學人文點評:
“看牙恐懼症”即使在成年人中都並不罕見,對於孩子而言,出現的頻率就更高。本文作者是一名口腔兒科醫生。對於他們而言,幫助孩子克服看牙的恐懼,使得孩子可以配合醫生“好好看牙”成為了他們在職業生涯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需要克服的困難。
本文中,醫生講述的患者是一位身份特殊的患兒洋洋,他是一位惡性腦瘤患者。家長帶孩子看牙不僅僅是為了看牙本身,最主要的是希望透過治好牙,多吃一些東西,提高孩子生存的質量。
在就診的過程中,醫生透過自己的方式,詮釋了醫學不僅僅有技術還有人文,不僅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溫度。看牙不僅僅可以幫助洋洋在與腫瘤抗爭的道路上提高生活質量,醫生也可以透過用看病這個過程本身給予了洋洋溫暖與鼓勵,在洋洋的生命旅程中點亮一抹光。
點評人:鄭秋實
北京腫瘤醫院醫務處醫患辦
助理研究員 公職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