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後,書法班、美術班、音樂班……開始熱鬧起來。學科類培訓頹勢明顯,取而代之的是這些非學科類培訓,它們的“春天”似乎來了。但這樣卻反映出了一些人對素質教育的偏狹理解——所謂“素質”,主要指人文藝術方面的素養。其實,素質的範圍要大得多。拋開身體素質不談,人的素養除了人文藝術,也包括數理能力和動手能力。粗泛地看,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文科素質與理科素質。它們都是素質,都很重要。大自然賦予了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稟賦和喜好。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當張大千,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做楊振寧。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當明星,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做學術研究。尊重孩子們的愛好,根據他們的稟賦,為他們提供訓練,讓他們享受學習,而不是厭惡學習。就像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中說的:“在學校裡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樂趣,以及對該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喚醒受教育者在這些方面的心靈力量,並強化它們。古話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中苦當然要吃,但人上人卻並不必要。素質教育的真精神是:讓受教育者接受最嚴格的訓練,從而綻放最真實的自己。它就像大自然為蓮花提供水塘,為仙人掌提供沙漠一樣。素質教育的踐行者們相信,每個孩子的好,不在於他戰勝了多少對手,而在於他是否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sponsored links
什麼才是素質教育的真精神?
分類: 教育
時間: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