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學堂
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
文 | 王立銘
浙江大學教授 神經生物學家
我是王立銘,浙江大學教授,神經生物學家。我自己本身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瞭解動物的大腦怎麼能控制各種有趣的行為。
王立銘教授
在研究之外呢,我特別喜歡給大家講科學故事,講講人類到底是怎樣一點點了解自己,一點點了解世界,一步步走進這個宇宙的。
去年和今年,我的兩本書《吃貨的生物學修養》和《上帝的手術刀》也有不少讀者喜歡。相比冷冰冰的“科學家”頭銜,我更喜歡“會講故事的科學家爸爸”這個叫法。
01
當好奇心遭遇被割裂的知識
我有兩個女兒。從大女兒丫丫不到兩歲開始,和她一起捧起本童書邊讀邊討論,在生活裡發現什麼問題邊聊邊總結,就成了我最樂此不疲的事情之一。
在她六歲時,可能和大家的孩子一樣,正是開始主動親近世界,用新鮮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並且產生無窮疑問和好奇的年齡。
她每天都會問我好多好多的問題:
“爬樓梯為什麼那麼累啊?“
“為什麼小貓不會說話?”
“月亮上黑黑的東西是什麼?”
”高速公路為什麼國慶節不收費?”
“中國人的名字為什麼是姓在前面啊?”
“坐船去日本要走多久呀?”
我特別特別羨慕她這種狀態,就是帶著永無窮盡的好奇心、絕不預設立場的包容態度以及融合的視野去看世界的狀態。
什麼會傷害到孩子的好奇心?被割裂的知識在孩子眼中毫無聯絡,是一個個孤立、碎片、跟生活關係不大的事實,而不是完整、生動、可感知的世界。
更進一步地,孩子不得不被動地跟隨著整齊劃一的學習進度,把孤立的知識填充到大腦裡。孩子從前念念不忘的“為什麼”在這裡變得不重要了,牢牢記住“是什麼”、“怎樣做”才是真理。
02
為什麼人工智慧時代
需要融合式通識教育?
現在,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正是誕生於兩個世紀前的大工業時代。
它的出現是為當時飛速猛進的經濟體系,批次化地培養一批批掌握標準化知識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可能終其一生就固守在一條流水線上的一道工序裡,他們只需要掌握跟這道工序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就能投入生產。
但很顯然,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所身處的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孩子將來所要面臨的世界,只會離大工業時代更遠。
大工業時代需要教育體系提供的,是一顆顆螺絲釘,當時的人們只需要習得一門專業技能,守在一個狹窄的崗位上,卸下個性和思想,把自己同化成機器的一部分。
但如今,我們眼看著就要邁入一個史無前例的全新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這些名詞背後,也許代表著人類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生物學屬性都會被顛覆。
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全新的時代裡,我們人類的獨特優勢在哪裡?我們作為人最重要的屬性又將是什麼?我們人類的驕傲和尊嚴將以什麼方式維繫?以及,我們的教育能否更好地保護、培養、激發人作為人本身的優勢和尊嚴?
當談到“什麼優勢是人工智慧沒有但人類智慧具備”時,我首先想到的是人類的綜合能力。
人工智慧雖然學習能力極強,能快速模仿人類既有經驗,但本質上只是特定領域的先進工具,只能在特定的知識範圍內發揮作用。它們無法像人類一樣跨越知識的邊界,進行自由想象和創造。
但人類的綜合能力,需要建立在對世界的綜合認知的基礎上,需要將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對世界多元角度、跨越學科的立體認識。
所以,我們希望為孩子提供融合式通識教育,幫助他們建立對世界的全景認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03
怎樣帶孩子全景認知世界?
我和童行的小夥伴們研發了《給孩子的萬物啟蒙課》這個音訊課。
我們想透過這個節目,用聲音陪伴孩子,帶孩子全景認知世界。
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一個個有趣的問題。每個問題背後,我都會把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變成一個個故事,給孩子娓娓道來。
點選音訊↑,試聽王立銘給孩子的萬物啟蒙,來自博雅小學堂APP
從系統地角度來看,我們為這個節目依次設定了六個單元主題:“人類和人體”、“衣服和食物”、“中國”、“世界”、“航海”、“飛行”。
在人類單元,我們會一起聊聊今天地球上生活的人,聊聊人最早是怎麼來的,聊聊人和別的動物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我們會有個大大的腦袋。
在衣服和食物單元,我們會聊聊人穿衣服除了冬天裡保暖還有什麼用,我們餐桌上的飯菜都是怎麼來的,如果穿越到過去,還能吃到什麼好吃的。
從看自己出發,接下來我們的眼光會依次投過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然後我們還會坐著船、插著翅膀,一起去體驗一下從古到今,從今到未來,人們探索和見識世界的漫漫長征。
我希望做到的,是和孩子們一起,邊看邊聊,邊走邊問,慢慢揭開這個世界的神秘面紗。
更重要的是,在單元主題的體系之上,我們還設計了宏觀的哲思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裡”,“我怎麼去看世界”。
這些問題就像夜空裡閃耀的群星,指引我們去打磨每一期展開討論的問題和內容,讓孩子聽到的,不是各學科知識的生硬堆砌,不僅是把知識點講得有趣那麼簡單,也不僅僅是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將科學,人文,歷史,藝術的內容串聯融合起來,還有對這幾個本質問題的思考和啟蒙。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建立對世界的全景認知。在故事裡,孩子可以站在我的肩膀上,看到科學家們是怎樣理解世界背後的運作規律。我們希望讓科學家獨特的思考視角,成為激發孩子建立全景認知的天窗。
04
聽完以後
我們希望孩子得到
我們希望,這個節目可以給孩子帶來求知和探索的好奇心、獨立和多元的思考以及自我認知的覺醒。
我們希望能激發孩子有心而發的求知慾,引導他們帶著興趣主動學習,希望孩子聽了這個節目以後,會說:這個世界真的太有趣了,我還想知道更多呢!
我們希望孩子有自己獨立的理解,嘗試多角度的思考,甚至能夠從一個連我們也想不到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知識和經驗可以永不落伍,但獨立思考的頭腦能夠適應任何時代,人工智慧時代尤其更需要的創造力。
我們希望孩子開始有意識地思考——我是誰,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我將來想要在這個世界裡做什麼?我們希望儘早給孩子提供一張世界的全景認知地圖,幫他找到那一件讓自己兩眼放光的事情。
有不少父母跟我們說,孩子聽完一個音訊以後,忍不住跟他們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甚至開始自編後續的故事。
這就是我們的期望,孩子因為我們的啟發,變得更有求知慾、想象力,更能多角度去思考,去創造。
希望這個節目可以陪伴更多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一起去看看這個大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