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女士的孩子剛剛一歲半,不久前突然嘔吐不止,甚至危及生命。送往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患的是腸套疊。
北京兒童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郭衛紅介紹,腸套疊是嬰幼兒時期比較常見的急腹症之一,是部分腸管及其腸繫膜套入鄰近腸腔所導致的一種腸梗阻。原發性腸套疊好發於嬰幼兒,80%左右的病例發生在2歲以內,1歲以內嬰幼兒可佔急性腸套疊病例的60%,3月以內新生嬰兒發病較為罕見。繼發性腸套疊常發生於年齡稍大的幼兒。
“原發性腸套疊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確,總的來講,可以說是各種原因導致了腸管不規則蠕動造成的。”郭衛紅介紹,嬰、幼兒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附著固定,腸管活動度較大是發生原發性腸套疊的解剖結構因素。如遇到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新增輔食導致腸功能紊亂或不耐受、食物冷熱刺激等原因,打破原來腸管蠕動節律,引發腸管不規則蠕動即可使得一部分腸管套入鄰近腸管。
“繼發性腸套疊,主要是腸壁上有異常結構,如梅克爾憩室、腸重複畸形、腸壁腫瘤或腸繫膜腫大淋巴結、出血性紫癜導致區域性腸壁腫脹增厚,都可成為引發腸套疊的誘因,帶著有病變的腸管套入臨近腸管。如果病變不去除,可以反覆引起腸套疊發作。” 郭衛紅補充說道。
腸套疊發作一般有典型的“三聯徵”:陣發性腹痛(嬰幼兒可表現為哭鬧)、“果醬樣”血便、腹部捫及包塊。郭衛紅解釋道,腸套疊的疼痛主要是套疊發生梗阻後引起腸管劇烈的痙攣性疼痛,併為15分鐘-20分鐘週期性疼痛。由於嬰幼兒不會表達,通常表現為一陣陣的、不能安撫的劇烈哭鬧。疼痛或哭鬧發生後,有些患兒還會伴有劇烈的嘔吐,發作時間長的還會排“紅果醬”樣大便。
“如果發生腸套疊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套疊在一起的腸管會發生壞死、穿孔,這時候寶寶可能會有脫水、發熱、電解質紊亂和中毒性休克等表現,甚至出現生命危險。”郭衛紅表示,原發性腸套疊大多數是一次性隨機發生的,及時發現和確診,經治療,復發的機率不是很高。嚴重的病例或者復位不成功的,需要手術治療。少數病例復位後,由於腸壁水腫或腸繫膜水腫,可在短時間內出現反覆套疊發作,這種情況大多數透過復位+保守治療也可逐漸恢復正常。如有間隔一段時期經常出現腸套疊的,則需要做更多檢查排查腸壁或腸繫膜是否有異常結構。
郭衛紅提醒,新增新的輔食種類,或者有病毒感染時,家長要格外注意寶寶的異常表現,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