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到第五十回,有兩個閱讀難點,其一是“蘆雪廣爭聯即景詩”眾人聯句寫成的長詩;其二是“暖香塢雅制春燈謎”眾人所制的燈謎。前面我們已經解說過聯句長詩,本文來說燈謎。這一回的燈謎總共有九個,其中四個作者給出了答案,其餘三個留給讀者去猜,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先是李紈所編的兩個《四書》謎
所謂的《四書》謎,指的是所編謎語的謎底出自《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的成句,因為《四書》在宋元以後,被規定為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因此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編制《四書》謎成為文人考校彼此學問以及對《四書》的熟稔程度的風雅之事。大觀園中的女子大多受過相當的基礎教育,因此,《四書》謎打頭陣基本合理。
其一、謎面:“觀音未有世家傳”。所謂“世家”,本是《史記》傳記中的一體,通常記載世襲封國諸侯事蹟,比如《孔子世家》《陳涉世家》,唐代劉知己《史通·世家》解釋世家為:“開國承家,世代相續。”於是這個謎面可以有兩種理解:1、觀音雖然很好,但是卻沒有詳細的歷史可以驗證、稽考,這是字面的直接意思,這裡的“傳”應當讀;2、觀世音沒有子孫後代。觀音是出家人,所以不可能成婚,因此,也不可能“世代相續”,這是深一層的意思。
史湘雲立即給出了一個謎底:“在止於至善。”這個答案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實這個答案其實符合謎面的字面意思,“至善”去扣“觀音”,當然合適,因為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大善士。“止”扣“未有世家傳”也說得通,因為觀音的事蹟的確沒有很詳細的史料記載。
【讖語說】作者急切地讓湘雲給出這個答案,應該是另有讖語的意思,暗示湘雲最後雖然獲得了美好的婚姻,但是最終丈夫早亡,因此孤寡一生。所謂在“在止於至善”,就是剛剛獲得最美好的生活時,就“戛然而止”了。
正確答案來源於林黛玉,她給出的謎底是:“雖善無徵”。這個答案語出《中庸》:“上焉者雖善無徵”,原意是先王的禮制雖好,但卻無從證實。這裡的“徵”,意思是徵驗;證實。觀音是大善士無可爭議,但他的善行卻沒有《世家》記載,這符合字面意思。
更深一層的意思(顯然,作者用的是深一層的意思,因為寶釵又笑著讓史湘雲理解“世家傳”的意思)來源於對“徵”字的理解。“徵”的本義是驗證、記載、稽考,查驗,但其實“徵”還有“納徵”的“徵”的用法,“納徵”中的“徵”,是成婚的意思。《儀禮·士婚禮》:關於“納徵”鄭玄注稱:“徵,成也。使使者納幣(聘禮)以成婚禮。“那麼,黛玉這個答案中,“雖善”用以扣“觀音”,“無徵”用以扣“未有世家傳”,即觀音沒有成家,最終沒有子孫世代相傳。
【讖語說】作者把這個答案留給林黛玉,很可能也另有讖語的意思,暗示林黛玉與賈寶玉雖然情投意合,但最終沒有走到“納徵”那一步,因為賈家的變故,林黛玉過早死掉了。
其二、謎面:“一池青草草何名?”這個謎面淺顯,難得的是謎底在《四書》中不易找到。所以當湘雲迅速答出謎底時,李紈說“這難為你猜。”
湘雲的答案是“蒲蘆也。”語出《中庸》:“夫政也者,蒲蘆也。”意思是說國政猶如種蒲蘆一般,以人立政,就像蒲蘆得到滋養就能成長一樣。關於“蒲蘆”,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蒲盧,沈括以為蒲葦是也。”這裡的沈括,指沈括的《夢溪筆談》所載。“蒲葦”指的是蒲草和蘆葦。《荀子‧不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楊倞注:“蒲葦所以為席,可卷者也。”因為蒲草和蘆葦有水有土就可以生長,與謎面“一池青草草何名”相扣。
【讖語說】這個答案讓湘雲猜出,似乎也有寓意,因為湘雲的生存條件如“蒲蘆”一樣惡劣,但她照樣成長得非常陽光,“一池青青”。
李紋、李綺的謎
李紋的謎,謎面是:“水向石邊流出冷”。謎底是打古人名。
這次猜出謎底的是探春,謎底是“山濤”,為什麼是“山濤”呢?因為在“石”扣著“山”,石頭來源於山,很容易理解,“水流”扣著“濤”,水流成濤,也易理解,難理解的是謎面的這個“冷”字,“冷”是因為水“源”,水的源頭多來源於冰雪融化,因此是“冷”的,而能夠形成“濤”聲的水,自然是“巨”大的“源”頭,而山濤字“巨源”就有了照應。但謎面要求是打一古人“名”,所以答案是“山濤”,不是山巨源。山濤,魏晉時期的文人,字巨源,性情篤好老莊,不求聞達,為“竹林七賢”之一。
這一謎理解到這種程度就可以了,把“水向石邊”理解為“巨”字,甚至把理解這一謎暗釦李自成造反,暗釦林黛玉名字等等,顯然都超出了小說文字。
至於這一謎謎底為什麼是探春猜出來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探春雅好書畫,而山濤是書法家,這從她室內的擺設就可以看出來,不再贅述。
李綺的謎,謎面是“螢”。謎底是打一字。
這次猜出謎底的是薛寶琴。這是個拆字謎,不難理解。因為“花”字拆開就是“艸”(即草)和“化”兩字,而謎面的“螢”指的是“螢火蟲”之螢,螢火蟲在水邊草根產卵,次年成蛹再化為成蟲,所以古人認為它是草腐爛變化而成的。所以“螢”的謎底就是“艸”+“化”,即“花”字。所以小說裡說:眾人道:“螢與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螢可是草化的。”
至於這個謎語為什麼讓寶琴猜出,應當並無深意,只是為了表達出薛寶琴也是個聰慧敏捷之人罷了,至於是否跟明清王妃相關的說法,完全是牽強附會。
史湘雲的《點絳唇》謎
史湘雲的謎語,謎面是一首《點絳唇》:“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謎底打一俗物。
這個謎語眾人皆猜不出,反倒是一向最為遲鈍的寶玉猜出了謎底:“耍的猴兒”。為什麼呢?猴子多生活在山谷之中,澗溪之旁,被人捕捉之後,便離了山林,來到鬧市(紅塵),供人耍玩。但是對於猴兒來說,這又有什麼趣味呢?耍猴時,一般會給猴子穿衣戴帽,打扮成文官武將的樣子,實際上它仍然是隻猴子,所以說“名利猶虛”。至於“後事終難繼”,湘雲解釋了:“哪一個耍猴兒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舊時耍猴子剁尾巴,有這樣幾個作用:1、打擊猴子的自尊心,便於管理;2、不致於糞便粘連尾巴,易於清理;3、沒了尾巴,更易於打扮成人形。
【寓意】為什麼一定是寶玉猜出呢?因為湘雲這首詞,幾乎句句適用於寶玉,蔡義江先生在《紅樓夢詩詞典賦鑑賞》一書中說:
神瑛侍者帶著大荒山青埂峰的頑石,幻形入世,成了佩戴通靈玉的怡紅公子,這不正是“溪壑分離,紅塵遊戲”嗎?“真何趣”的感慨與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說的“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的意思一樣;“名利猶虛”,是他蔑視仕途經濟的叛逆思想;“後事終難繼”,或者說“剁了尾巴去”,正應了他“懸崖撒手”棄家為僧的結局。這樣,謎語就簡括了寶玉一生的道路。
我們認為蔡先生的這種說法基本可信。至於將謎語解釋為對王熙鳳的嘲諷,以及對清朝廷的諷刺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脫離了文字。當然,它也可以解讀為對爭名奪利之徒的嘲諷,但從文字出發,釋寶玉一生、釋賈府最終敗落“後事不繼”更為合理。
薛寶釵的謎語
薛寶釵的謎語,謎面是一首詩:“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這個謎語跟後面寶玉、黛玉的謎語一樣,作者都沒有給出答案,留給讀者去猜,很可能有較深刻的寓意。我們能理解的只能是字面的意思。
“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是說謎底之物像一座玲瓏的寶塔,層層疊疊,但並不是工匠們用磚石壘砌起來的,而是天然生成的,看上去像是檀、梓一類木雕。“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佛寺或者佛塔簷角上懸有銅鈴,一般稱為梵鈴,被風吹動時,會發出聲音,而謎底之物是不會響的。
一般認為較合理的謎底是松樹上的松球。因為松球形狀像梵鈴、像塔,但卻不會發聲。有人解釋此謎的謎底是棺材,依照寶釵的才學和心理習慣,她應當不會出這樣的謎語。
【讖語】借唐明皇與楊貴妃馬嵬死別之後,於風雨之中聞鈴悲感事,寓意寶釵與寶玉的生離,婚姻不能善終。
賈寶玉的謎語
賈寶玉的謎語,謎面也是一首詩,與黛玉的謎語一樣,作者甚至都沒有說出謎底要猜什麼。謎面為“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玕節過謹提防。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一般認為謎底是風箏。其他謎底似都不合寶玉的眼界與性情。
“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玕節過謹提防”。“天上人間”指天上地下,相距遙遠。放風箏時,風箏在天上,人站在地上,互相之間兩相渺茫。“琅玕”本指青色的玉石,這裡借指青色的竹子。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詩:“主家陰洞細煙霧,留客夏簟青琅玕。”仇兆鰲《杜詩詳註》:“青琅玕,比竹簟之青翠。”這裡指扎風箏之竹篾,竹篾有節,彎曲時容易折斷,因此,扎風箏時要十分提防竹節。
“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這裡的“鸞音鶴信”都來源於天上,指風箏笛(或琴)發出的聲音。風箏的名字,其實就來源於風箏笛,因為聲音遙遙相聞,如箏之聲。而風箏與紙鳶的區別就在於鳶首有無竹笛,有竹笛俗呼“風箏”,會隨風發出聲響。“唏噓”,指人們聽到風箏的聲音,在地上發出嘆息,感謝上蒼,因為人們放風箏的用意就在於求福氣、求長壽、求喜慶吉祥。第七十回大家放風箏,與此謎語遙遙呼應。
【讖語】“天上人間”典故來自李煜的《浪淘沙》;“兩渺茫”典故來源於白居易的《長恨歌》,顯然都指男女死別,而琅玕也暗指“瀟湘妃子”,因此,這個謎語寓意黛玉夭亡。
林黛玉的謎語
林黛玉的謎語,謎面是一首詩,謎底所猜之物也沒有言明。謎面是:“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一般認為謎底是走馬燈。其他謎底似都不合黛玉的眼界與性情。
“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騄駬,是千里馬名,傳說為周穆王的“八駿”之一。紫繩,指韁繩,清代對皇室近支以及有功的高階官員,特許乘馬用紫韁繩,以示恩寵。走馬燈裡的駿馬,當然不用系韁繩就能奔跑。“馳城逐塹”指賓士過城池,跨越過溝渠。而“猙獰”,指馬的兇猛、驃悍。
“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這裡的“鰲背三山”,出自《列子·湯問》:“渤海之東,⋯⋯其中有五山焉,⋯⋯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這裡則只借用“鰲山”二字。鰲山,指堆成巨鰲形狀的燈山,舊時元宵燈景之一,一般是燈市的核心燈景。稱“獨立名”是對走馬燈的稱讚,指其在燈市非常顯眼。
【讖語】寓意黛玉在大觀園內聲名“獨佔鰲頭”,但實際上卻都是虛幻之景,虛幻之物。
(【跟著布丁讀《紅樓》】之110,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