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會晤:避免衝突對抗#據島內媒體報道,臺灣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接受媒體採訪時洩露資訊:臺當局正預估中國大陸的統一時間表,認為解放軍已經初步具備“攻臺能力”,並且在2025年將全面補齊統一所需要的短板,擁有在外界充分干涉的情況下實現目標的“全面攻臺能力”。
據悉,邱國正在10月6日臺當局立法機構審查軍方採購草案的時候提出這番看法的,臺當局新近提出的裝備採購草案,要求撥款85億美元採購包括以反艦導彈為核心內容的8種裝備。邱國正聲稱:臺海局勢正迎來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臺軍”正承受空前壓力;至於這個“40年”,不難猜到也就是從1979年美國出臺《與臺灣關係法》並與大陸建交之後的40年。
這40多年來,臺海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正值臺當局軍容壯盛的時期,甚至一定程度上具備登陸滋擾東南沿海各省的能力,90年代的時候雖然解放軍軍力取得一些發展,但當時正值臺軍裝備更新換代,情況對大陸也不是很有利。
所以當年臺當局的軍事戰略可謂是非常激進的,和現在這種消極防禦策略不同,當時他們計劃將解放軍阻擊於海灘之外,現在的臺軍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至少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雄風反艦導彈,雖然不太好用而且還發生過誤擊漁船的事情,但解放軍的進步就不是他們能想象得了。
現在臺當局的死活已經不是他們自己能決定的,完全是活在美國政府的庇護之下,雖然偶爾也有一些軍備更新,但總體上其實可以說已經是放棄抵抗了,完全將生死寄託在美國的保護,以及中國大陸的決心之上,但美國的庇護還能持續多久呢?
10月6日中美高層在蘇黎世會談時,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承諾“堅持‘一箇中國’政策”。這和之前的口徑是不同的,之前是“尊重‘一箇中國’原則”,四字之差,意思就天差地別了,尊重是態度,而堅持是行動,原則是態度,而政策是行動。
如果說之前“尊重‘一箇中國’原則”的承諾只能說是美國政府對中國的表態,透過對這個中國關切的問題進行表態的方式向中國傳達對話的誠意,那麼現在這個“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則是對未來6-40個月時間內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承諾。
那麼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此前一段時間美國政府炒作的“支援臺當局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世衛組織、加入聯合國”的話題就告一段落了,現在不可能再提這檔子事了;反過來站在臺當局的角度,他們也已經嗅到了危險的氣息:拜登政府正努力改善對華關係,不可能積極支援“臺獨”,而且未來也不排除基於這種對華政策在臺灣問題上採取消極立場的可能性。
那麼當解放軍真的開始“攻臺”的時候,他們該怎麼辦呢?美國會怎麼做呢?1979年的《與臺灣關係法》確實為美國軍事幹預提供了合法性,但其實那部法律的許多條文是模糊的,也沒有要求在臺海爆發衝突時時任政府必須出兵,而且真到了那個地步,法律的具體解釋權在美國手裡,就算臺下很多反對者,但白宮也可以自由地解釋這部法律,並不是說一定會出兵。
而在10月6日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託羅介紹的最新的《戰略指南》中,也沒有明確對臺海局勢做什麼保證,只是很委婉地說:不尋求與中國大陸爆發衝突或戰爭,但要阻止解放軍“攻臺”。一些島內媒體驚呼這是美國高官向中國大陸攤牌,但問題在於,怎麼阻止?這也是美國人說了算,他們也沒有說一定要用實際行動阻止,口頭上聲援一下那也算是“阻止”啊。
雖然現階段臺當局的存在對於美國政府仍然有很重要的意義,但要看到的是,美國政府也在嘗試減輕臺當局的戰略地位,包括支援澳大利亞,以“AUKUS”合作機制為契機在第二島鏈之外構建新的封鎖線,向臺積電施壓,要求其交出核心機密和搬遷到美國。
等到這些事情做完的時候,臺當局對於美國政府還有多少價值呢?說到底,為了保護這個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偽政權而在中國大陸家門口死磕,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超出了美國的能力範圍,就像臺當局“防務部門”認為的那樣,美軍也不認為太平洋司令部能抗衡2025年的解放軍,拋棄臺當局,以此換取穩定的對華關係,雖然不願意明說,但他們遲早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