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12日,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應邀來華訪問。這是歷史上英國國家元首對中國進行的第一次國事訪問。
此時,一位盲人來到上海外事辦,說:“請把我送上英女王的遊輪!”
外事辦來了位“神秘老人”
10月15日一大早,一位滿頭白髮的盲人在兒子的攙扶下,走進了上海市外辦的一間辦公室。只見他小心翼翼地從隨身帶著的一個黑色皮包裡取出一張請柬,向正在辦公的一位大姐訊問:“請問,英國女王舉辦招待會的遊船,停在哪個碼頭?”
那位大姐抬頭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這位老人。只見他身材清瘦,雙眼凹陷,是個盲人。而且身上的衣服也很普通,上身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灰布中山裝,下身是一條黑色卡嘰褲子,穿著一雙解放鞋,怎麼看都不像是高階幹部或者歸國華僑。
她不停地打量著眼前這位衣著寒酸的老人,警覺地問:“你打聽這個幹什麼?”
老人不緊不慢地把手上的請柬遞了上去,解釋道:“是這樣的,我收到英國大使館送來的一份請柬,請我今晚九點半,去參加英國女王和愛丁堡公爵在不列顛號遊船上舉行的招待會。”
老人口中的“不列顛尼亞號遊船”,是由英國約翰布朗公司1953年建造完工,並由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親自主持下水禮的一艘豪華皇家遊輪,僅供英女皇及其他皇室成員使用,曾陪同英女皇進行過近700次外訪。
1981年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大婚後,王子夫婦便是乘坐這稻遊船去渡蜜月的。1997年,行駛100多萬英里的不列顛尼亞號退役,之後永久停泊在蘇格蘭愛丁堡碼頭,成為一個著名的網紅打卡景點。
外辦的那位大姐,將信將疑地接過老人的請柬,連忙叫來了幾個同事一起鑑別真偽。因為外辦每年都會遇到不少假冒是華僑或者是外國政要親屬的騙子,所以他們根本不相信,第一次來中國的英國女王,會與眼前這個老盲人有什麼關聯。
幾位外辦的同志研究了半天,又打電話給駐滬的英國總領事館證實,證實請柬是真的,眼前這個名叫“鐵明”的老人,真的是英國女王邀請的客人。他手上的請柬,正是英國總領事館派人送到鐵明的戶口所在派出所,由派出所轉交給老人的。
只是請柬上沒有寫清楚遊船的具體停泊地點,所以老人這才來外辦詢問。
英國總領事館要外辦的同志告訴老人不要著急,他是女王尊貴的客人,晚上他們會派車將老人以及他的兒子送上游船。掛上電話後,外辦的同志抑制不住好奇,紛紛向老人打聽:您是怎樣認識英國女王的?女王為什麼會給您寄請柬?您是不是退休的大領導?
鐵明笑了:“我哪裡是什麼大領導,我只是個普通的退休教師罷了。要問女王為什麼要邀請我,那得從48年前說起......”
抗戰期間,募集三萬冊書籍捐給國內大學
48 年前,留學英國的中國庚款公費研究生鐵明,在英國結識了一位漢學家史寶廷。史寶廷對於這個古老的東方文明古國很有興趣,曾多次到過中國,研究中國古代文明。而精通古代史的鐵明,與史寶廷的興趣相投,兩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抗戰爆發後,鐵明得知日寇的鐵蹄肆虐我中華,諸如北大、清華、南開這樣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被迫西遷,不少珍貴文物都在西遷過程中佚失了,心中十分悲痛。特別是聽說許多高校的藏書都毀於戰火,大學生們的學習和研究缺乏參考資料,更是心急如焚。
一天,鐵明和史寶廷聊天時聊到了這個話題,聊著聊著,鐵明突然萌生出一個想法:如果把留英學生使用過的書籍蒐集起來,然後捐給國內大學,不是可以解決燃眉之急嗎?
史寶廷聽了鐵明的想法,認為這是個很有創意而又大膽的想法。但他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留英學生人數並不太多,而且他們使用過的書籍畢竟有限,這些書籍留學生們在日常學習中也還要使用,單靠收集,可能數量有限,杯水車薪,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史寶廷於是幫鐵明出主意:如果你在英國發起募捐,然後用募捐的錢去買書寄回中國,可能效果好得多。
為了表示對這位中國朋友愛國心的支援,史寶廷當即表示:他願意成為第一個捐款人,認捐4千英鎊。他還向鐵明承諾:如果你擔心捐不到多少錢,我可以保證:在你捐到的錢的基礎上,翻倍補給你。
也就是說,鐵明捐到一萬,史寶廷另外補一萬;捐到五萬,史寶廷另外補助五萬。
鐵明聽了史寶廷的話,心裡十分感動。自己沒有看走眼,眼前的這個英國人,的確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當即欣然接受了史寶廷的這個"挑戰"。
在接下來的半年多里,鐵明的足跡遍佈英國各大中城市。在倫敦、利物浦,在伯明翰、布里斯托,在朴茨茅斯,布萊頓,都留下了他四處奔走的身影。
每到一處,他便來到各個大學進行演講,向留學生和英國民眾講述中國人民抵抗日寇所遭到的苦難,講述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講述抗日戰爭對世界的意義,呼籲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很快募集了一筆錢。加上史寶廷的慷慨解囊,鐵明可以實施他的計劃了。
英國的幾家書店得知這個訊息後,主動表示,願意以成本價賣給鐵明三萬多本新書。英國一家輪船公司的經理也被鐵明的演講所打動,願意免費幫鐵明將這批書籍運到香港,交到香港大學手中,再由香港大學送到西遷的西南聯大等大學的圖書館。
目送三萬多冊精心選擇的書籍裝上英國藍煙囪輪船公司的貨船,駛離了利物浦港口,忙碌了半年多的鐵明鬆了一口氣。他回過頭來,緊緊握住史寶廷的手,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智鬥英國奸商
鐵明1904年出生在上海一箇中產家庭,父親是上海震旦大學的一名教授,與國民黨上海高層頗有淵源。鐵明在留學英國之前,便以25歲的年齡,擔任了上海農產物檢查所的課長,主管進口化肥的檢驗。
當時的中國化肥產量很少,基本上都是依賴從英、美等國進口。一些英國商人便利用中國市場的需求,將一些劣質化肥以次充好,混在正常化肥中向中國出口。
為了躲避檢查,英國商人的化肥抵達中國後,便存放在租界裡面,這樣中國的檢查所便無法檢查。然後他們再悄悄地將這種化肥銷往全國,獲取暴利。
為了對付這些英國奸商,鐵明想出了一個辦法:要求市場上出售的化肥,必須貼上檢查所蓋章的合格證,凡是未貼合格證的,不準出售。他帶領一批年輕的檢查員,每天四處檢查,使得全上海的零售肥料店無法出售這種劣質化肥。
這樣一來,零售肥料店便不肯進奸商們的沒有合格證的貨,讓英國奸商叫苦不迭。
英國商人怎肯幹休?他們便向政府施壓,成立了一個由英國人化驗室,要求政府承認這個化驗室也具有檢驗化肥的資格,有權發放市場銷售許可證。國民黨政府在英國人的壓力下,不得不同意了英國人的要求。
英國人對鐵明恨之入骨,總想著找個茬子,把鐵明撤換掉。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奸計,故意在一批合格的化肥裡摻上幾包假化肥,讓檢查所檢查。檢查的結果當然是不過關。之後,英國人將這幾包假化肥秘密銷燬,然後拿著合格的化肥去英國人的化驗室化驗,拿到了合格單。
英國領事館的人於是拿著這個合格單來找鐵明,要求他進行解釋:為什麼合格的化肥,在鐵明這裡檢查就不合格了?他們還向政府提出抗議,說鐵明歧視英國商人,要求政府將他撤職查辦。
面對英國領事館氣勢洶洶的質問,年僅 25 歲的鐵明卻相當鎮定。他不卑不亢地說:
化驗單是我籤的字,至於說與你們的化驗結果有出入,那麼可以重新化驗。反正我手上的樣品,是當著你們英國商人的面提取的,上面也有你們的簽字。我不知道你們拿去化驗的化肥樣品,又是怎樣取樣的?有沒有我們檢查所的人在場?會不會調了包?
鐵明接著提出,可以在英國商人的陪同下,把檢查所封存的、有英國商人簽字的樣品,拿去南京中央農業檢驗所檢驗。反正真的假不了,假的,永遠也真不了。
英國領事館沒想到,當初鐵明提取的樣品,居然有英國商人的簽字。眼看這茬不成了,英國領事館的人一個個神色沮喪了起來。
他們只得說:不必去南京了,我們相信你們上海檢查所的檢查結果。不過我們英國商人這一批肥料,都是合格的,不信你們可以再去檢查一下。我們估計上次你們抽查的幾包,是湊巧查到了受潮變質的。
鐵明見英國人慫了,也見好就收,說:”那可以,我們馬上再派人去檢查一次。如果質量合格,我們當然同意這批化肥在市場上銷售。對於貴國商人不遠萬里,將化肥運到中國,支援中國的生產,我們一貫都是歡迎的。“
經過這場交鋒,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上海化肥市場很少有劣質化肥的蹤影了。
任職浙江,不屈服英國人的”抗議“
英國人知道,上海只要有鐵明在,他們的劣質化肥就無法銷售。所以他們動用關係,採用”明升暗降“的辦法,將鐵明弄到浙江省建設廳,出任肥料管理股主任一職。
當年的浙江遠不如今天這麼經濟發達,用得起化肥的農民很少。不過在這個小市場,鐵明仍然堅持原則,為農民發聲。
當時浙江的省肥料市場上,主要銷售的化肥有兩種。一是國產紅三角牌,一是英國進口的蛾眉月牌。國產的價格更便宜,所以也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1930年底,英國駐華使館向民國外交部提出抗議,稱浙江違反通商條約,歧視英國化肥,要求政府給予解釋。
小小的化肥,怎麼會引起英國人的外交抗議呢?原來在這年的浙江建設廳和農業實業廳的肥料招標中,國產紅三角牌硫酸銨擊敗了英國的化肥,出人意料地中了標。英國人以為是鐵明從中做了手腳,所以提出抗議。
國民黨政權最怕外國人抗議了,於是將鐵明召到南京,實業部次長周貽春、外交部次長徐謨當面質問鐵明,為什麼會發生英國化肥沒有中標的事?
周貽春
鐵明不慌不忙地解釋:國產紅三角牌化肥每噸採購價是130多元,英國的化肥卻要賣145元。而且經過檢驗,二者的質量、肥效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他向兩位次長承諾,一定會處理好這件事。
從實業部出來,鐵明隨即趕往上海,約見了一年前的手下敗將——英國卜內門洋行經理。鐵明開門見山地說:
“有一點我可以告訴你們,化肥不是鴉片,你們英國政府不會為你們這點化肥和中國打仗,所以我們還是要協商解決。我有個解決的辦法,你們看能不能接受?”
鐵明的辦法是:在公開招標結果不可更改的前提下,讓落標的英國人以中國化肥的中標價格,另外供應一部分化肥。這樣英國人也可以多少有一點生意,不至於在浙江一斤化肥也賣不出去。
英國人一開始不同意這個辦法,鐵明向他們正色說道:“這是目前雙方都能利益的辦法。不要以為抗議,我們就會讓步。在我眼裡,你們的抗議不值半文錢,我也不需要向你們讓步。”
英國人見鐵明態度堅決,而且是自己理虧,只得接受這個方案。那份抗議照會,則躺在國民政府外交部的檔案裡,再也沒人提及了。
受到女王接見
新中國成立後,鐵明拒絕與國民黨一起逃到臺灣,而是選擇留在了大陸。他要用自己的學識,為新中國服務。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由於鐵明當年在國民黨政權中任過職,被人誣陷為”特務“,被關進了監獄。
在勞動改造的那些年,鐵明一直沒有喪失信心,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動用自己的知識,在勞改農場研究怎樣改進土壤,提高產量;怎樣生產獸藥,讓農場發展養殖業。農場的幹部都說,鐵明根本不像一個”勞改犯“,更像是農場的”技術員“和”研究員“……
沒日沒夜的工作,讓他患上了嚴重的眼疾。後來他的問題被查清後,組織上為他平了反,也在上海一所農業學校為他安排了教師的工作,希望他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農業科技人才,但鐵明卻在這時眼疾復發,再也看不到這個精彩的世界了。
1984年秋,鐵明收到了一封來自英國的書信。信是他當年的密友史寶廷的兒子寄來的。
小史寶廷告訴鐵明,父親已經作古,但在臨終前,把他與鐵明當年在英國募捐書籍送到中國的事告訴了自己,自己還把兩位父輩的這段經歷寫了下來,發表在英國的《牛津》雜誌上,在英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讀了小史寶廷的來信,鐵明心潮澎湃,彷彿又回到了幾十年前。他多想再去一趟倫敦,在老友墓前獻上一束鮮花,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啊!可是自己年事已高,且雙目失明,這個願望看來很難實現了。
讓鐵明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當年的善舉,居然連英女王都知道了。英女王在訪問中國的時候,居然會給自己發請柬,邀請自己參加招待會,表彰自己對中英民間友誼作出的努力,這是多麼大的光榮啊!
1986年10月15日的晚上,鐵明在兒子的陪伴下,乘坐英國領事館車,登上了“不列顛尼亞號”遊船。伊麗莎白女王在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的陪同下,與鐵明親切握手。
鐵明趁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陛下該不是為了對我過去做過的某些事情的肯定罷?”
女王拍了拍他的手說:“是的,就是肯定你過去對中英民間友誼作出的努力。”
招待會結束了,在兒子的攙扶下,鐵明走向船舷的扶梯。謝麗娟副市長追了上來,問清了鐵明的住址後,熱情地說:"我跟你住得不太遠,坐我的車走吧?"
鐵明感覺鼻子一酸,對市長說:“謝謝市長,不用了,我想自己走走”。
1992年,鐵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88歲。陪著他的骨灰下葬的,除了英女王的這份請柬之外,還有小史寶廷寄來的一件羊絨夾克衫。
小史寶廷在信中告訴鐵明:“這件衣服是我父親在世時穿過的,他讓我想辦法轉送給你,希望它能為您驅趕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