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作者:陳華
此公絕對是一位政壇“活雷鋒”。他本來只是個懂法律的小吏,機緣湊巧成了皇孫劉病已監號的主管。他不僅對落難的小皇孫照顧在加,還頂著殺頭滅門的大雷救下了待宰的羔羊,事後卻長期做好事不留名。如此秀政治上線,活活愧殺無數混跡政壇、良心喪盡的奸邪小人。先進事蹟曝光後,他出任高官,寬宏雅量、智識大體,與魏相組成黃金搭檔,中興大漢。臨終,他薦賢得人,遺澤深遠。他就是丞相、博陽侯丙吉。
丙姓,本作邴姓,是個小姓,其得姓源頭主要有三個:一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大夫姬豫,受封邴邑(今山東成武),子孫便以邴為姓。二是同為春秋時期的齊國大夫姜鸀(zhǔ)受封邴邑,此邴邑非彼邴邑,在山東費縣,其子孫同樣以邴為姓。三是李陵的後代拓跋開歸附北魏後,得到景仰其先祖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親切接見,讓拓跋開萬分榮幸,而接見地點就在丙殿,其子孫遂有以“丙”為姓者。
與前兩個丙姓不同的是,前兩個丙姓與“邴”通用,李陵之後的丙姓只能寫作“丙”。聯絡到李陵是嬴姓之後,可見丙姓的三大源頭分別來自上古八姓的姬、姜、嬴。這也印證了中華民族雖然子孫綿延繁庶,但究其根源,仍然脫不了炎黃子孫的原始出處。
考慮到本文主角出自西漢魯國,筆者認為其系出姜姓丙氏的可能性更大。
丙姓雖是小姓,因為一個著名的西漢人物,卻也流光溢彩,榮耀一時。這位功蓋昭宣中興的丙姓大咖就是丞相、博陽侯丙吉。
小獄吏的救人優先
丙吉,也作邴吉,字少卿,是以曲阜為中心的西漢封國魯國人。丙吉從小就喜歡研習律令,算得上是個法家人物,不過,他沒有走酷吏的套路,而是始終保持著一顆寬仁之心,實在是位難得的好同志。畢竟那個年代的法家大多走張湯路線,愛向深文周納的刀筆酷吏闊步前行的。
起初,好同志丙吉在本國做獄史,掌管監獄事務。魯國為儒學大本營,是仁政思想的策源地,在這裡,法家小夥丙吉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最終成為明晰法條卻又寬仁雅量的君子。由此可見,在任何時候,人們都不應忽略思想教化的作用,當你快樂地風乎舞雩之際,其實儒家小宇宙已經漸染於心了。或許,這正是法家信徒丙吉為何與眾不同的原因。
由於丙吉同志為人寬厚,且嫻於法律、辦事公道,在狠人扎堆的大漢司法系統顯得特立獨行,本來上升空間不會太大。幸運的是,丙吉好人有好報,升官的速度雖然沒有坐上火箭,但也一直穩中有進。在漢武帝劉徹晚年,丙吉終於坐到了廷尉右監的位子上。不幸的是,因為受人牽連被免職,只得回到家鄉做了從事。
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如狂風般吹過帝國高層。無數豪門轉眼傾覆,萬千生靈瞬間殞落,在這個令人恐懼的時刻,帝國的各級官吏首先想到的都是明哲保身,只有平時一副人畜無害模樣的丙吉毅然站出來,為漢室儲存血脈。
因為巫蠱之禍,入獄人數暴增,司法系統原有的官員不足,老幹部丙吉被重新起復,管理關押受牽連罪犯的郡邸獄(當時的一種臨時監獄,由各郡國在長安的邸舍臨時改制)。當時,漢武帝的曾孫剛剛出生數月,其父與其祖已死於非命,這個尚在襁褓中的龍種隨時都可能掛掉。丙吉出於對嬰兒的憐愛,也出於對受漢武帝大昏招迫害的蒙冤者的同情,斗膽將孩子保護起來。
丙吉在邸獄中安排了一間寬敞乾燥的囚室,挑選細心厚道的女犯,命她們照顧劉詢小朋友,還自己花錢為孩子買來補品,終於使小劉詢順利躲過致命一劫。
不久,漢武帝認識到自己冤枉了兒子,但出於帝王尊嚴,他不肯也不敢承認自己在巫蠱之禍中所犯的錯誤,同時為了確保小兒子劉弗陵順利繼位,他也不願為巫蠱之禍平反。這就使得邸獄中的犯人超期羈押,看不到出頭之日。
更可怕的是,公元前87年,病情日益加重的漢武帝在往來長楊宮和五柞宮之時,有望氣高手忽悠他說看到長安獄中有天子氣。這下可把劉徹嚇著了,宮中沒王氣,獄中有王氣,這不是要了親命嗎?不行,得趁獄中王氣還沒擴散之際,趕緊處理乾淨。於是,一不作二不休的漢武帝命人前去清查獄中犯人,將他們不分良莠一律殺掉。如此預防手段,絕對夠猛夠烈,就是打擊面太大了。
長安的監獄很多,內謁者令得到通知的時間又有點兒晚,要想一下子殺清難度極大。就在內謁者令郭穰連夜趕到丙吉所在的郡邸獄時,丙吉卻拒不合作,還大聲說:“妄殺無辜,有違天道國法,況且皇曾孫在此,豈能濫殺?”死活就不給開門。天亮後,郭穰回宮報告漢武帝,並彈劾丙吉。哪知道漢武帝不僅沒有龍顏大怒,反而讚許道:“這是上天讓丙吉這麼做的!”之後,不僅不怪罪丙吉,反而下令大赦天下,那些因巫蠱之禍蒙冤入獄的人得脫牢獄之災。
我們不難看出,這一幕太富戲劇性了,讓人不免猜測是否丙吉與郭穰在演雙簧,要不怎麼會如此劇情大變,壞事秒變好事呢?筆者找不到郭穰太多的資料,只看到有人說他是司馬遷的弟子,曾多次為老師說話,還因此受到和老師一樣的處分,屈辱地成為內官。在這幕救孤大戲中,郭穰明明身負皇命,完全可以仗勢壓人,即便強行突入拿人殺人也合乎邏輯,可他卻不厭其煩地和一個獄官、幾個獄卒隔著獄門在那兒喋喋不休地講道理,怎麼看怎麼不對勁?再者,他回報漢武帝時,也不知道咋說的,竟然讓老糊塗的皇帝瞬間清醒了?如此妙人善以類聚,可謂是皇天佑漢。因為兩人的一念之仁,竟然奇蹟般地為病勢沉重的大漢帝國續命數十年。
舉明君的良苦用心
天潢貴胄劉詢從小不點兒就開始吃牢飯,即便丙吉再照顧,也難保不出狀況,有好幾次小皇孫就差點兒追隨他的父祖上路了,多虧了丙吉是個細心人,與照顧孩子的女犯密切配合,多方延醫調治,才讓小皇孫逢凶化吉。
劉詢本名劉病已,雖是個賤名,卻寄託了去病除災的美好意願,與霍去病、辛棄疾這樣的名字並無二致,只不過沒有人家叫得響亮罷了,再加上後來劉病已當了皇帝,擔心別人避諱,如果連誰也躲不開的“病”字都要避,那得多麻煩啊。而且,“丙”與“病”同音,也在避諱範疇,如此一來豈不連恩公也要避諱?這可不符合劉詢恩仇必報的人設。再者說,當了皇帝總得起個高階大氣的名字,所以劉病已變成了劉詢(不過,劉病已剛華麗轉身,荀子就秒變成了孫子,愣是讓史上出現了兩個大名鼎鼎的孫子)。
遇赦出獄後的小皇孫被送往其祖母史良娣家撫養,自有一番經歷,筆者不再贅述。
丙吉這次救難表現得很搶眼,儘管病中的漢武帝顧不上表彰,但有人卻記在心上。不久後,丙吉這個總是被別人另眼相看的獄官,一下子駛上了升官快車道,先是擔任車騎將軍市令,不久又升任大將軍長史,成為大將軍府的首席屬吏,權勢日盛。
就這樣,丙吉被大漢帝國實際上的一哥霍光相中,成為其重要助手。霍光與小皇孫的關係,讀者大大應該比較清楚,他們雖不是血親,卻也不是外人。霍光與西漢戰神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是小皇孫曾祖母衛子夫的姐姐。霍去病對霍光有提攜照顧之恩,霍光始終感念於心。只是在漢武帝的皇威之下,他也不敢向落難的皇孫伸出援手。
由此不難看出,霍光對冒險保護小皇孫的丙吉其實是非常感激的,要不然也不會將一個人見人嫌的獄吏提拔為身邊要員。只不過,大家都是聰明人,誰也沒有說破罷了。畢竟這是天家秘辛,好歹也得給死去的漢武帝留點面子吧。
有了當朝一哥霍光的照顧,丙吉仕途一片大好。他又先後擔任了光祿大夫和給事中,成為漢昭帝劉弗陵身邊舉足輕重的朝臣。在這期間,丙吉一直是位懂禮守法的好員工,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事務,沒有功勞也沒過過錯。畢竟,給兩個大老闆同時打工且不犯錯誤,挺不容易的。而且,丙吉的出身並不高貴,在越來越講究出身的西漢中後期,要想驟至高位,難度確實不是一般的大,即便有大將軍的加持,也得循序漸進。所以,丙吉在昭帝朝的表現並不十分搶眼,也就情有可原。
公元前74年。年已弱冠仍無子嗣的漢昭帝突然駕崩,使得帝國政壇如同地震一般,幸好有大將軍這個定盤星,才不至掀起雷霆風暴。經過霍光與朝中重臣一番商議,決定立與漢昭帝關係最近的漢昭帝大侄子昌邑王劉賀為嗣君。
按照漢朝規矩,諸侯王必須出京就藩,也就是說,昌邑王劉賀此時在昌邑而不在長安,要想讓他登基,必須先將其迎入長安。派何人迎駕呢?霍光考慮了一下,決定派自己曾經的長史丙吉擔任這一光榮使命。
讀者大大知道,劉賀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當諸侯王和當皇帝的區別,還沒坐穩江山就把朝中權臣集體惹毛了。這樣的貨色與暴發戶無異,由內及外透著一股讓人難以忍受的狂噪,想來,丙吉迎駕的路上也不好受。但是,他依然恪盡職守,將這個毛孩子成功帶入京城,坐到了那張他不能承受的寶座上。
想來,為人寬厚的丙吉在向霍光彙報迎駕經歷時,即便不添油加醋,也少不了說上幾句劉賀的荒唐行為。真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條列入了劉賀的罪行名錄中?
此後的劉賀將用15年的蹉跎為27天的荒唐買單。丙吉聽聞劉賀被廢的訊息,只能無可奈何地感嘆一聲:“真是白跑一趟,也不知道報不報差旅費?”
劉賀下臺後一身輕鬆而去,大漢帝國卻不能沒有最高主宰。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等重臣一起商議再立新君。眼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向低調的丙吉忍不住進言道:“大將軍受孝武皇帝重託,一心為國,天下沒有不敬服的。今天,漢祚危機仍賴將軍義舉。據下臣所察,如今諸藩大多安享尊榮,不識民間疾苦,難以克承大統。只有孝武皇帝曾孫劉病已曾養在民間和掖庭,為人通經術,有才能,知禮義,且辦事穩重,深諳民事,將軍不妨對其仔細考察一番,併到太廟占卜,如果覺得其人可用,就讓他入宮侍奉太后,然後按照流程榮登大位。”
筆者認為,這裡面同樣有做戲的成份。丙吉與霍光親近,想來早就與他說過劉病已的事,霍光估計也考察過。只是因為廢立大計與大臣們的前途息息相關,不得不認認真真地走個過場。既然大家各有所愛,那麼不如讓霍光一言而決。只是候選人不好由霍光直接提出,那樣的話他不方便拍板,所以才假手丙吉提出,否則一向低調的丙吉如何會在重臣面前公然冒泡。
果然,聽了丙吉的建議,霍光當即首肯,派宗正劉德與丙吉組團到掖庭中迎接劉詢。劉詢上臺後,大封擁立自己上位的功臣,丙吉因此賜爵關內侯。
不過,此時的劉詢並不知道眼前這個和藹可親的關內侯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救命恩人。因為,劉詢獲救時根本不記事,而丙吉又從未向外人談起過自己救人的事,即便當著劉詢的面,他也絕口不提,因此知道“活雷鋒”丙吉救孤一事的人少之又少。
活雷鋒的善舉福報
世人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是救駕這種一等一的大功呢?最終,丙吉的先進事蹟還是曝光了。
那一年是公元前67年,劉詢不顧群臣的反對,堅持立已故皇后許平君所生之子劉奭為太子,併為他延師組建學習班子,曾經薦他上位並迎他入宮的丙吉被任命為太子太傅。
一般來說,太子的教師不是一人而是一個團隊,裡面的老師有專長,分級別,太子太傅作為太子教師團團長,無論在何朝何代,都由德才兼備的政壇耆宿擔任。由此可見,彼時的丙吉已赫然成為帝國政壇最具實力的幹部。
數月後,丙吉又升任御史大夫,成為帝國文官集團的二號人物。一年後,隨著霍氏集團的覆滅,劉詢特意到尚書省檢查陳年舊檔,為自己全面推行新政找依據。在這裡,一件壓箱底的奏書引起了他的注意。原來,這是一個名叫則的掖庭宮婢讓她的丈夫代上的奏書,裡面詳細說明了自己當年養護劉詢的功勞。劉詢大為感動,立刻命令掖庭令仔細查問。
面對掖庭令的嚴詞責問,有些慌亂的則只好說,丙吉知道當時的實情。聽聞牽涉到朝廷大員,掖庭令不敢怠慢,立即帶上則到御史府中求證。哪知道,丙吉一看到則就認出來了,對她說:“我記得你,你當年曾因奉養皇曾孫不小心捱過板子,哪有什麼功勞?有功的是渭城的胡氏和淮陽的郭氏。”接著,丙吉向掖庭令詳細介紹了胡、郭二人的育嬰之功。
漢宣帝立刻命人尋找胡、郭二人,不想兩人都已仙逝。宣帝十分悲傷,令人厚待其子女。對於則,宣帝也沒有過多責罰,看在其同樣有養育之恩的份上,免除其宮婢的身份,並賞錢十萬。
報完這些恩後,漢宣帝猛然想起,丙吉為何對自己小時候的事知道那麼詳細?漢宣帝於是親自詢問丙吉,這才知道在當年不堪回首的驚悚時刻,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死中求活的。漢宣帝對丙吉做好事不留名的厚道之舉由衷敬佩,就下詔給丞相魏相說:“朕微賤之時,丙吉對朕的再造之恩,無人能及。朕如今顯貴了,豈能不報此大恩?應當封丙吉為博陽侯,食邑一千三百戶。”
封侯是件大事,要走流程的。哪知道就在此時,丙吉病重的訊息傳來,這讓漢宣帝很難過,他準備派人帶上封侯的印綬和封地的憑證等物,親自前往其家中完成封侯儀式。
繼任的太子太傅夏侯勝見狀,忙安慰漢宣帝說:“陛下莫急,像丙吉這樣廣積陰德的人,一定會逢凶化吉的,而且,他得的也不是致命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陛下不妨等他好了再正式封賜吧。”
一向善於從陰陽變化中推論朝政得失的夏侯大仙果然能掐會算,好人有好報的丙吉真的好了。聽說皇帝要給自己破格封爵,他立即上書拒絕,說自己不應憑著空名受賞,這有違高祖非功不侯的祖訓。
都什麼時候呢?還非功不侯,這些年來,有多少沒武功的人封侯?再說,功高莫過救駕,如果此功不賞,那自己的人設豈不崩塌呢?於是,劉詢答覆丙吉,你這樣做不是讓人說朕不道德嗎?封侯的事就這麼定了,你還是好好將養些時日,等徹底康復了,更好地為國效力吧。
此後,御史大夫、博陽侯丙吉與好友魏相組成黃金搭檔,同心輔政,成為漢宣中興的核心成員。
大丞相的智識大體
公元前59年三月,魏相去世,一個月後,丙吉順利接班,就任帝國丞相。與性格剛毅的魏相不同,丙吉為政,通曉大義,崇尚寬厚,喜歡禮讓,是一個非常好相與,又讓人樂於為之效力的好領導。
下屬掾史犯了過錯,丙吉不會抓住不依不饒,反而主動給他們放長假,只要他們體面地離開,絕對不會再去追究他的過錯,進而給予嚴厲懲處。對此,相府門客表示不解,就問:“君侯身為漢相,為何如此寬待那些營私犯科的胥吏?”丙吉答曰:“如果三公府中有很多受到愆處的官吏,那麼還怎麼為人表率?”
對此,筆者也不好多說什麼?明儒實法的政治生態一向很殘酷,官吏動輒得咎,丟官罷職都是小事,搞不好就會身死族滅。在這種嚴苛的環境裡,對下屬多一些寬容,也算是上位者的人文關懷吧。讀者大大千萬不要以為丙吉只是一味的官官相護,那樣的庸人如何會得到後世“智識大體”的點贊?
丙吉的寬容回報率還是蠻高的。丙吉的司機是個轉業軍人,貪杯好飲,幸好當時沒有不許醉駕的法令,即使有,也沒人敢去查丞相大人的專車。平時司機還是比較注意在崗不喝酒的,但時間一長,難免被酒蟲所惑,竟然帶醉上崗,還在專車上大吐特吐。
眼見吐得相當嚴重,相府西曹主吏只好上報丙吉,建議將其立即開除。哪知道,丙吉問明事情原委後卻說:“這樣不妥,如果因此下崗,誰還敢僱他開車?”西曹主吏一見大老闆都不計較,自己何苦皇上不急太監急。
後來的事實證明,能夠給長官開車的司長都是領導的貼心人,難怪丞相大人會網開一面。
原來,這個因為好心老闆躲過一劫的司機來自邊郡,對於邊塞徵發奔命兵應對非常之需的軍情非常熟悉。某天外出,他看到一個驛使策馬飛奔入城,身上還挎著個赤白口袋。這在別人眼裡見怪不怪,不就是來京公幹的地方小吏嗎,長安城裡多了去咯?可是,司機卻知道這是邊郡徵發奔命兵的快遞公文到了。原來,漢朝為了應對突發情況,在各郡常備兵之外,還設立奔命兵,招募材勇之士,平時自謀生業,戰時徵入軍中。
司機跟著驛使到他歇腳的地方打聽訊息,一番鄉音再加上丞相司機的名頭,小吏將外敵入侵雲中、代郡的警訓都講給了司機。司機不敢耽擱,迅速跑回家中,將自己打聽到的訊息一五一十地報與丙吉,並建議:“此次外敵來得突然,邊地長官中恐有不能勝任兵禍的,應該提前調派能臣前去換防。”雖然司機的建議未必全面,但他的提醒還是讓丙吉出了一身冷汗。他趕忙開啟地圖仔細端詳了一陣,又將此事的前因後果想了個通透,還召來東曹屬吏問明邊郡長吏的狀況。
就在這時,漢宣帝傳見三公議事的詔書到了,丙吉忙入宮陛見。果然,漢宣帝就外敵入侵之事詢問三公,早有準備的丙吉一一答覆,讓漢宣帝非常高興。那些沒有提前做好功課的重臣卻蒙圈了,倉促之間不知所云,被漢宣帝好一通數落。
獲得漢宣帝“安不忘邊”好評的丙吉對見微知著且感恩圖報的司機狠狠表揚了一番後,不無感慨地說:“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假如我這個丞相不是事先聽過司機的建議,又如何當得起皇帝的獎勵呢?”相府諸吏也因此幹勁更足了。
作為實權丞相,丙吉每天的政務蠻多的,這讓他養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工作習慣:只管自己該管的,其它的歸有司。
一次,丙吉外出,遇上一群人互毆,情勢嚴重。對於這樣一起已造成傷亡的刑事案件,屬吏們建議從快從速,可丙大丞相卻不聞不問,繼續高車駟馬地昂首前行。
正行走之間,突然碰上有人趕牛過市。丙吉忙命人停下車駕,因為他注意到那牛跑得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而且還熱得直吐舌頭。丙吉即刻命屬吏去問趕牛人已行了多遠?
對此,屬吏們一腦門子問號,還有人小聲嘟囔丞相前後失問。丙吉卻說:“百姓鬥毆,這事自有京兆尹和長安令處理。我的職責是考察他們處理得是否公正,是否符合朝廷法度,然後按照他們的政績奏請皇帝給予獎懲。可是牛的事卻不是小事,搞不好就會影響到農事。農事是國家根本,弄不好就會出現荒欠,影響的可是國家的安寧富庶。你們沒看到嗎?現在是春天,牛沒有走幾步就大汗淋漓,說明今年可能會出現旱災,那影響就太大了。作為丞相,對此不可不察啊?”聽了這話,屬吏們有的認為丙吉頗識大體,也有人認為他有些迂腐。但是大家都明白,丙吉是個辦事講原則的丞相,拎得清自己的工作重心。
儘管丙吉不是諸葛亮式的工作狂人,但大國丞相的重擔依然壓力山大,到了公元前56年,也就是當丞相的第三年,丙吉的病勢越發沉重,竟然到了不能視事的地步。劉詢親臨相府慰問恩公。一番深情的表白之後,漢宣帝問道:“您若有不測,誰可代之?”神智尚清的丙吉卻推辭道:“群臣之才德,陛下深知,非臣能言?”丙吉這一手和張安世如出一轍。
哪知道,漢宣帝反覆詢問,丙吉明知不能推脫,這才答道:“杜延年無論是在朝任九卿,還是在外當郡守,都能依法辦事,口碑極佳。廷尉於定國執行法令細緻公正,從不冤枉一個好人,廷尉府再也不是人見人怕的衙門。太僕陳萬年侍奉後母極其孝順,對待公事也從不馬虎,這些人的才能都在臣之上,請皇上詳加考察。”
對於丙吉所薦之人同樣頗有好感的漢宣帝不禁暗歎,丙吉不僅人厚道,而且識人的眼光確實不俗。之後,這些人受到漢宣帝的格外重用,都非常稱職。劉詢因此更加感激丙吉。
一年後,丙吉再也不能病吉了,在公元前55年正月二十六日這一天,西漢政壇上少有的“活雷鋒”撒手西歸。漢宣帝對丙吉之死異常悲痛,親自主祭,諡其為“定”。“純行不爽曰定”,做好事不留名、寬仁惠民的丙吉確實當得起這個諡號。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