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中美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一個美國智庫學者首先說的這句話,被中國學者紛紛引用。後來基辛格又說了一遍,於是,這句話現在幾乎成了人們說到中美關係時的口頭禪。

且慢!過去的中美關係是怎麼樣的?說這句話的人都搞清楚了嗎?

基辛格說完這一句,又加了半句:“要重新定位。”

這話出自基辛格之口,可謂是經驗之談,一語中的。

毛主席說過: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是個首要問題。分清敵我就是個定位問題。而要準確定位,則需要知己知彼。

既然美國要對中國重新定位,那就不妨看看美國對中國定位的幾個先例。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1949年新中國甫一建立,杜魯門政府就以意識形態畫線,把新中國定位為敵人。這一定位主要基於如下判斷:中共將是服從莫斯科旨意的僕從。雖然美國住延安的外交使團曾經給出了不同意見,更有西歐國家的學者和領導人指出毛主席的獨立性,甚至有人預言毛主席將會是第二個鐵托,但是杜魯門固執己見,堅持把新中國定位為敵人,對中國實施全方位的封鎖禁運圍堵的政策。不得不說這一定位含有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因素:在美國領導人的眼裡,當時的中國就是個叫花子國家。他們在骨子裡相信,沒有美國和西方的援助施捨,中國根本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的龐大人口。而新中國想要依靠的蘇聯自顧不暇——蘇聯農業的產量長期低於沙俄時期。所以中國充其量是個虛弱的敵人。即便在朝鮮戰場上感受到志願軍的強悍,已能明顯感覺到新中國領導人的卓越領導力,杜魯門政府仍然未能放下自己的傲慢和偏見,寄望用封鎖孤立政策摧垮新中國。

這種種族主義傲慢在肯尼迪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他居然選擇與蘇聯聯手阻止中國獲得核武器。對有色人種擁有核武器的恐懼超過了對最大的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對手的恐懼。正是因為延續把中國視為主要敵人的這一定位,肯尼迪以及繼任的約翰遜在遏制中國的衝動下,把美國帶進了越戰泥淖。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新中國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不但養活了建國時繼承的已有人口,還實現了人口總數的大幅度增長,結束了從滿清晚期開始、包括整個民國時代的人口總數徘徊不增的局面,為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民經濟不僅沒有在美國和西方的封鎖禁運下崩潰,反而一躍成為世界上的工業大國之一,並且有能力支援援助北越反抗美國的霸權,直接導致美國陷入二次大戰後最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危機。美國的國力遭受重創,在與蘇聯的爭霸中退據守勢。美國為輕率將中國定位敵人的錯誤付出沉痛代價。

尼克松是靠反共起家的極右翼政治人物,他曾以副總統身份訪問臺灣,與蔣介石成為朋友。據他自己說,他曾經深信蔣介石的判斷,即大陸共產黨政權會很快垮臺,所以長期支援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立場。尼克松以副總統身份參與了美中對抗的大部分年月,包括兩次臺海危機。新中國不但沒有在美國的禁運封鎖下垮掉,反而在與美國的對峙中成長為掌握核武器的大國。切身經歷迫使尼克松改變了先前對新中國的看法。他曾為此寫到,雖然他仍然願意相信蔣介石的判斷,但是他自己所作的現實分析告訴他,蔣介石是錯的。中蘇分裂證明了之前對中國定位所依據的認知錯誤,尼克松體認到需要對中國進行重新定位。由於中國仍是美國的主要敵人,為避免讓人感覺僅僅是為了中國而作的重新定位,尼克松搞了個障眼法,公開提出世界上現實存在著五大力量:美國、蘇聯、西歐、日本和中國。明眼人一看便知,西歐和日本並非獨立的力量。這是尼克松對中國是一支獨立的、不可忽視的力量的承認,是他重新審視中國之後的一個基本認知。從此以後,世人對冷戰的敘述從美蘇兩極變成了美蘇中三角。

尼克松是打著結束越戰的旗號當選美國總統的。他深知要結束越戰,繞不開中國。這是為什麼呢?這涉及到兩個方面:

第一,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北越發起了統一祖國的動員。隨著美國的介入,衍變發展為抗美救國戰爭。中國從一開始就全力支援北越,而蘇聯則是在1964年美國升級越南戰爭之後的第二年,也即1965年才加入援越行列。美國和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北越的主要援助國。沒有中國的援助,越南的抗美救國戰爭一天也撐不下去。如果美國沒有獲勝就從越南撤軍,無疑等同於被中國擊敗,美國的國際信用將會遭受重創。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第二個方面是第一個方面的延長。1954年,美國挑頭組建了《東南亞條約組織》,把南越、寮國和柬埔寨納入軍事保護範圍。美國干預越南統一依據的就是這一條約。美國公開宣稱,該條約針對的就是中國。副總統尼克松當年為條約的簽訂跑了不少腿。美國為了結束越戰而從越南撤軍,就是把南越和寮國柬埔寨丟給了紅色政權。這還沒完。毛主席在援助印支三國的時候,還同時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和緬甸組織起共產黨游擊隊,開始了小規模的武裝鬥爭。如果美國單方面從越南撤軍,失去美國保護的這三個國家就像利刀砍瓜切菜一般落入由紅色中國支援的各國共產黨之手。那樣的話,美國跟輸掉底褲的賭徒也沒什麼區別了。在東南亞輸給中國之後,還將面臨士氣大振的蘇聯在全球範圍內的挑戰。

美國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孤注一擲,出兵攻佔北越,從根子上斷絕北越統一南越的能力。但是這必定與中國直接衝突。毛主席早就公開宣告,如果美軍越過17度線進攻北越,中國軍隊已經準備好與美國再來一場朝鮮戰爭式的交戰。“我們的軍隊想打仗了,”毛主席對北越領導人做出了出兵的承諾。為預防美國孤注一擲,毛主席在美國升級越戰之後,於1964年著手推動三線建設,為一旦與美國開戰,在美國大規模轟炸中國的大工業城市時,能夠依靠轉移的軍事工業保持中國繼續作戰的能力。毛主席對越戰志在必勝。然而,美國已然沒有意願,更沒有鬥志與中國開戰了。所以,美國只剩下另一個選擇:與中國和解。越戰是針對中國的,東南亞條約也是針對中國的,如果能夠與中國達成和解,理論上越戰就沒必要打了,撤軍就是理所當然的了。東南亞條約也沒用了,就讓條約自行作廢吧。美國能因此保全一點面子,進而保全一點信用。這是尼克松訪問中國的動機。尼克松必須在第一任期內為結束越戰做點什麼,否則他的連任就要落空。這就是為什麼他在上任總統的第二個月就告訴他的助手,他打算在總統任期結束前訪問中國。

想要訪問中國的美國政治人物不止尼克松一個人。1969年6月底,美國參議院民主黨議員、多數黨領袖曼斯菲爾德透過西哈努克親王給周總理帶信,希望中國能接受他訪華。這表明,美國各派政治勢力已經共同意識到中國是美國結束越戰的關鍵。周總理置之不理。道理很簡單:曼斯菲爾德除了用共同對抗蘇聯威脅換取與中國和解之外,並不能代表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向中國做出承諾。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長期身為美國高層領導人的尼克松深知,與中國和解的關鍵是臺灣問題。由於是美國為結束越戰而有求於中國,勢必要在臺灣問題上向中國做出讓步,這是要改變美國長期堅持的國策,是另一個事關美國信用和麵子的大事。但是,美國士兵正在越南流血,臺灣和越南孰輕孰重,尼克松心裡自然清楚。

對於中美和解,世人最大的誤解就是毛主席出於對蘇聯的害怕,才急於與美國改善關係,意圖與美國建立對抗蘇聯威脅的國際態勢,以此增強自己的安全。中蘇珍寶島衝突之後,尼克松、曼斯菲爾德等都是這麼想的,於是覺得美國的機會來了:利用中國害怕蘇聯、急於依靠美國的心理而迫使中國在臺灣問題上讓步。1971年7月,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訪問北京,並特別叮囑:“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表達我們放棄支援臺灣的意願。”

在7月9日秘密到達北京後,當天下午基辛格與周總理會談伊始告知自己來北京的兩個目的:首要的是議定尼克松訪華事宜,其次還將討論中美間共同關心的包括臺灣問題在內的亞洲和國際問題。同尼克松一樣,基辛格認為中方最關切的是蘇聯威脅,所以周總理會先談國際問題。這樣的話,臺灣問題就會在雙方討論國際問題時淡化,退居次要地位。然而,周總理一上來就給出中方對解決兩國關係問題的原則:中方認為“只有首先解決根本性問題,才能最終解決所有問題”,接著周總理單刀直入,談起了臺灣問題。擺明了中方的立場:臺灣問題才是根本性問題,國際問題只是次要問題。周總理提出的中美之間解決臺灣問題的辦法是:美國從臺灣撤出所有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廢除美臺防禦協定;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係。這就是後來簡稱的撤軍、廢約、斷交。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這完全出乎基辛格的預料。他試圖轉移談話方向,對周總理說:中方的陳述超出了雙方此前的交流範圍。這是一個很聰明的施加壓力的方法:如果中方的確害怕蘇聯、想要依靠美國,那麼此前的表述不過是色厲內荏,在基辛格此話的壓力下就會順風轉舵。但是,周總理頂了回去,對基辛格說:要交換意見就要把全部想法說出來。至此,基辛格才確信中方仍舊視臺灣問題為中美之間的首要問題,並沒有因為蘇聯因素而改變。尼克松叮囑的“迫不得已”時刻在談判一開始就被周總理推到了基辛格面前。於是基辛格不得不交出了底線,向周總理保證:“美國不支援把臺灣從中國永久分離,可以預測的是(臺灣的)未來將會沿著周總理剛才向我指出的方向而行。”

基辛格間接承認了此前美方做法的實質是分離臺灣。

周總理回應說:“看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和我們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前景是有希望的。”談判時坐在基辛格身旁的美方代表霍德里奇事後認為,如果不是基辛格對周總理的這一席話,談判就不可能繼續進行下去,基辛格的使命將在那一刻歸於失敗。

會談繼續進行。雙方也具體談了一些國際問題。基辛格和周總理的第一次會談持續了七個多小時。當天深夜會談結束後,周總理去向毛主席彙報。毛主席指示周總理:“不要跟基辛格多談具體的國際問題,就告訴他我們準備好天下大亂,哪怕蘇聯從北邊打進來,美國從南邊打進來,日本從東邊打進來,我們將會用人民戰爭取得最後的勝利。”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周總理便在第二天的會談中對基辛格如此這般說了一大通。這話在基辛格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傳出的訊號其實極其簡潔明瞭,基辛格是聽懂了:如果美國不改變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中美之間就不可能和解。中國會繼續把美國當成與蘇聯一樣的敵人。毛主席對尼克松基辛格的心理瞭如指掌,跟他們就國際問題談得太多,他們難免會再次幻想中國在安全上有求於美國。只有徹底打掉他們的幻想,他們才會爽快地在臺灣問題上讓步。毛主席在此顯示了不畏美蘇的巨大魄力。尼克松和基辛格總算理解了中國的立場,但是他們的下屬還沒能理解。譬如基辛格的助手黑格在次年一月到達北京,為尼克松訪華打前站。期間向中方人員表示,美國將維護中國的獨立及其生存能力。毛主席立刻責成中方人員回擊,告訴黑格中國自己能夠維護獨立和生存能力,不需要美國的保護,不給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留下任何幻想的餘地。

與周總理的第一次談判給基辛格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於過去整整四十年之後,基辛格仍孜孜不倦地在《論中國》一書中探索、總結:“毛澤東為強權政治添加了一個據我所知是前所未有的新層面。按照傳統的均勢理論,他該尋求其中一個超級大國的保護,但他卻特立獨行,利用蘇美彼此的戒懼來同時反抗它們兩國。”

基辛格終於徹底相信毛主席對美蘇兩個超級霸權都不懼怕,而且承認當他第一次去中國時以為中國在期待美國的保護,結果毛主席的戰略處於一個他當時尚無從認知的“前所未有的新層面”。

接下來的談判沿著中方設定的軌道進行,即如何在尼克松的訪華之行中表明美國承認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基辛格非常緊張,他問周總理,中方是不是把美方承認中國在臺灣問題的立場當作尼克松訪問中國的前提條件?雖然此前基辛格對臺灣問題做了順應周總理的模糊回答,但他仍沒準備好在尼克松訪華時明確地公開承認這一點。他依然在拖,想讓臺灣問題在與周總理具體會談蘇聯威脅的時候退居次要地位。

【讀史明智】“當年中美實現和解,是中國妥協了嗎?”

周總理不失風度地回答:“當然,我們並不將此作為總統訪華的前提,但是……如果這些問題被擱置,那麼存在於我們雙方的緊張關係將會持續下去。”

周總理表現出高超的外交技巧,給對方留足面子,但是意思也是明確無誤。如果美國不在臺灣問題上向中國作出讓步,尼克松來也是白來。他不用指望透過訪問一次中國而給予世人與中國和解的假象。中國將繼續把美國當作頭號敵人,不但把美國從印支三國趕出去,還將繼續把《東南亞條約》扯碎。這是一個急於與美國和解、聯合美國對抗蘇聯威脅的人會對美國說的話嗎?任何思維能力正常的人都不會做此想。這是在威脅美國。周總理底氣何來?周總理的這句話是整個談判中最具決定意義的一句話,促成基辛格代表尼克松總統承諾,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不支援臺灣獨立運動,不支援一箇中國、一個臺灣,不支援兩個中國的解決方案。尼克松將在大選後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基於這些承諾與中國建交。

正是在這一談判結果的基礎上,尼克松實現了訪華。尼克松到訪第一天,毛主席與他舉行了會談。看似隨意的交談中包含了最重要的一句話:“你們想撤一些兵回國,我們的兵也不出國。”

毛主席一言九鼎,為中美敵對劃上句號:“你們從越南撤軍,我們也不與你打仗了。具體問題你們與周總理接著去談,我就不參與了。”

跟周總理談什麼呢?中國要與美國談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臺灣未來的地位。周總理與基辛格已經談好了,就等著尼克松前來簽字。尼克松訪華最後一天,借美國國務院有人反對為名,美方想對已經成稿的《中美上海公報》做修改。周總理拿不定主意,請示毛主席。毛主席一錘定音:“關於臺灣部分,一個字也不能改,其它部分可以商量。”毛主席寬慰周總理:“尼克松來都來了,他還能空著手回去?”

果然,周總理把毛主席的話傳給美方之後,美方僅僅在不涉及臺灣的部分做了幾個象徵性的改動,上海公報得以定稿,中美實現和解。

後來的歷史學家們翻遍美中所有的會談記錄,發現根本就沒有雙方商討如何對付蘇聯的談話。基辛格後來在總結尼克松訪華成果時寫到:“美國開啟中國大門的動機是為了走出越南戰爭的陣痛和冷戰的不祥陰影,給美國人民展現一幅和平前景。”

沒有與中國聯手對抗蘇聯的協議、對話或任何其它形式的成果。很值得玩味,是嗎?是美國不願意嗎?顯然不是。本文對此已做了部分敘述。全部奧秘筆者將另文撰述。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12

相關文章

1981中美聯合國交鋒,中國接連投出16輪反對票,鄧小平:一否到底

1981中美聯合國交鋒,中國接連投出16輪反對票,鄧小平:一否到底
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在美國舊金山的簽訂,宣告聯合國正式成立. 這個二戰後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解決國際間複雜問題,促進全人類人權建設為宗旨 ...

德媒:中美若開戰,德國馬上就支援美國,果真會如此嗎?

德媒:中美若開戰,德國馬上就支援美國,果真會如此嗎?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統計局連續5年釋出的資料顯示,自從德國"鐵娘子"默克爾上臺以來,中國和德國的貿易總額增加了5倍以上,而且中德經貿熱度不減,互補性強,互惠互利,有持續高速增長的趨勢. ...

中美撞機後,楊潔篪懟得美國輿論逆轉,令過半美國人要求政府道歉

中美撞機後,楊潔篪懟得美國輿論逆轉,令過半美國人要求政府道歉
2001年4月1日,美國海軍EP-3電子偵察機未經中國允許於中國海南省東南海域上空盤旋,對中國進行軍事偵察. 中方迅速行動,派遣空軍戰士駕駛戰鬥機對其進行跟蹤監視.美方不聽勸告,兩國戰鬥機相撞,而中美 ...

中美元首有望年底會晤,美特種部隊已駐臺一年多?趙立堅一一回應

中美元首有望年底會晤,美特種部隊已駐臺一年多?趙立堅一一回應
10月8日發生了好幾件大事,中美蘇黎世會談剛剛落下帷幕,雙方一致同意管控分歧,共同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軌.此舉意味著中美關係可能迎來了轉折點,最緊張的時刻已經過去,那麼過去半年多時間裡,拜登一直心心念念 ...

1965年,中美在海南空戰17分鐘,我軍一彈未發,為何美軍死傷慘重

1965年,中美在海南空戰17分鐘,我軍一彈未發,為何美軍死傷慘重
1994年,美國特遣隊來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交流的過程,特遣隊中的一個名叫科英的人表示,自己要見一位名叫谷德合的軍官. 此時谷德合已經辦理了離休手續,正在家裡頤養天年.承歡膝下.接到這通電話後,谷德 ...

中美天津再次會談,從經濟到氣候,美國到底想從中國得到什麼?

中美天津再次會談,從經濟到氣候,美國到底想從中國得到什麼?
最近美國前國務卿克里臨危受命,以氣象特使的身份出訪中國. 這個曾被美國多家媒體評為"外交之星"的人,今年已經是第二次代表美國政府訪華. 此次會談的地點依舊在天津,可能是上次美國副國 ...

中美科技競爭

中美科技競爭
美國聯邦法官近日宣佈中國學者胡安明無罪,稱美國政府沒能提供足夠證據證明胡安明教授在申請研究經費用於美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 ...

地球班特別班會:美國主動解釋,中美是競爭不是對抗,有何目的?

地球班特別班會:美國主動解釋,中美是競爭不是對抗,有何目的?
地球是一個特殊的班級,每個國家都是這個班級裡的同學. 最近,由於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在被國際社會寄予厚望的氣候問題上,都沒能達成合作,引發了聯合國的擔憂,聯合國秘書長為此發表言論,說"中美關係 ...

孟晚舟的1028天和中美3年之變

孟晚舟的1028天和中美3年之變
輕"舟"已過萬重山.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在被任意拘押了1028天之後,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回到祖國. 3年前,美國悍然發動貿易戰,制裁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把長臂管轄的黑 ...

中美博弈背後的恩怨糾葛

中美博弈背後的恩怨糾葛
縱觀近幾十年的世界歷史,特別是在蘇聯解體以後,美國似乎橫掃了一切勁敵,並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掙錢"的方向上,尤其是鞏固其在中東地區的地位. 伊拉克戰爭的大獲全勝,更是讓美國迎來了 ...

長津湖那年,中美的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長津湖那年,中美的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報人劉亞東A 來源:吳曉波頻道 作者:巴九靈 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誰是最可愛的人>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1950年 ...

中美“蘇黎世會談”,楊潔篪對陣沙利文,下面5點值得關注

中美“蘇黎世會談”,楊潔篪對陣沙利文,下面5點值得關注
#中美高層會晤:避免衝突對抗# 北京時間10月6日,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公佈的訊息,按照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9月10日通話達成的共識,經過兩國高層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 ...

兩面三刀!中美高層瑞士會晤,美軍沒有消停,無人機再闖東海

兩面三刀!中美高層瑞士會晤,美軍沒有消停,無人機再闖東海
近日中美蘇黎世會談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雙方在會談中就中美之間存在的多種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其中就談到了有關涉及到新疆,臺灣,南海等中國內政問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會議上真誠地表示,願與中國在未 ...

為什麼說中美關係是打得一拳開,省的百拳來?
如果恐懼症是有具體.特定目標,可以從技術上清晰描述的話,無論最初的恐懼有多大,一般來說最後就總是有具體解決的辦法,雖然難度高低可能不同.但是,如果是一種對未知的.無法描述的物件莫名恐懼的話,那就無解了 ...

中美空軍在朝鮮對決

中美空軍在朝鮮對決
中美空軍在朝鮮對決 中國空軍憑藉200架作戰飛機,面對敵人1200架作戰飛機和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飛行員,冷靜.勇敢.沉著應對,奮勇衝殺,擊敗了美軍眾多飛行"王牌",打破了" ...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1950年年12月8日晚上6時,美軍陸戰一師1萬多名官兵,1000多輛汽車通過了水門橋,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進入了長津湖地區. 這裡是大雪皚皚的高原地帶,在這裡甚至氣溫都能達到零下40℃,在這極寒天氣 ...

假如中美開戰,結果如何?中國導彈或成美國航母最大威脅?

假如中美開戰,結果如何?中國導彈或成美國航母最大威脅?
自從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啟之後,人類對於世界的瞭解更加豐富.得益於航海技術的進步,人類的足跡得以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 遠航的船隻帶來了異域的新奇物產,也讓一些歐洲國家意識到,這個世界遠遠不止歐洲大陸這一塊 ...

中美若戰,便是全面核戰?美軍前司令:四點因素阻止中美爆發戰爭

中美若戰,便是全面核戰?美軍前司令:四點因素阻止中美爆發戰爭
關於中美兩國之間,是否會爆發全面軍事衝突,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而最近個人看到了一篇關於美國前海軍陸戰隊司令查爾斯-克魯拉克言論的文章,對於文章內容我個人並不是非常贊同.所以,今天特地來聊一聊這個問 ...

中美到底是戰是和?秦剛大使終於開門見山,給美國指了條明路

中美到底是戰是和?秦剛大使終於開門見山,給美國指了條明路
當地時間9月13日,剛履職不久的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出席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成員影片歡迎活動並發表講話.該活動主要是為了向秦剛大使表示歡迎,這也為中美政商進行交流提供了一個機會.秦剛在發表演講過程中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