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洪湖地區,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佈,坦蕩如砥的江漢平原上,彷彿點綴了一顆顆晶瑩的寶石。每到夏天,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泛舟碧波之上,置身藕花深處,讓人流連忘返。
九十多年前,在這裡有一支游擊隊,利用洪湖地區天然的地形優勢,打土豪、除劣紳,協助黨組織建立、鞏固革命根據地。他們的故事,因為一首歌和一部電影而家喻戶曉。
中國軍事史上的一段佳話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這段經典旋律,隨著電影《洪湖赤衛隊》傳遍大江南北。歷史上的洪湖,又發生過怎樣的革命故事呢?
湖北洪湖地區,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然而,上世紀20年代,洪湖人民卻在飽受著反動統治和土豪劣紳的嚴酷欺壓。
1927年,賀龍和周逸群受黨的委派,前往湘鄂西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
他們把當地的三支游擊隊共500多人集中起來,組成了工農革命軍,領導開展游擊戰。
賀龍是湘鄂西蘇區的一面旗幟,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1927年,已經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的賀龍,毅然選擇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擔任起義軍總指揮。
賀龍傳奇的革命經歷
“
賀龍後來回憶說,‘我是在共產黨最背運的時候參加的。’我們黨對賀龍也給予了極大的信任,讓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的賀龍出任(南昌)起義的總指揮,這可以說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段佳話。
”
——中共黨史專家 盧勇
1928年初,賀龍和周逸群來到洪湖之畔的時候,賀龍說:“這很像水泊梁山,敵人哪怕是千軍萬馬來了以後,也奈何我不得。”
遍佈蓮藕荷花的洪湖,是如畫的美景,也是當年赤衛隊員大顯身手的好戰場。
洪湖地區的群眾,在黨的領導和組織下,依託當地有利地形,大力開展河湖港汊游擊戰,開創了“你來我飛,你去我歸,人多則跑,人少則搞”等一系列適應湖區特點的游擊戰術,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洪湖地區的游擊戰術
到1929年夏秋,洪湖根據地初步形成,其面積橫亙數百里,普遍建立了區鄉蘇維埃政權。電影《洪湖赤衛隊》生動講述了洪湖蘇區的革命故事。
電影《洪湖赤衛隊》
1956年,畫家惲圻蒼以洪湖地區革命鬥爭故事為主題,創作了油畫《洪湖黎明》。
終將迎來燦爛的黎明
美術評論家徐裡帶您賞析經典畫作
畫作《洪湖黎明》採用了全景式的構圖,以大堤將畫面分成兩個部分。左邊的赤衛隊員是由陸路向大堤開進,近實遠虛的“C”形,讓人感受到赤衛隊大部隊的連綿不絕。
右邊的赤衛隊則是透過水路向岸堤靠近,湖面寬闊,船隻眾多。軍民同船,老少同舟,正是工農革命軍紮根人民的生動寫照。
人們揮手、眺望的方向是兩路隊伍匯聚的中心,也強化了這幅畫作的主要人物——賀龍。他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頭戴八角帽,胸挎望遠鏡,手持馬鞭,腳蹬草鞋,大步向前,運籌帷幄的氣度躍然紙上。
但畫家運用旗幟的紅色和人物衣著的白色,避免了大面積冷色調帶來的灰暗情緒。
右邊太陽昇起的地方,用穿破重重烏雲的光芒,寓示革命力量已蓄勢待發,終將迎來燦爛的黎明。
畫作中,有賀龍身邊的白髮老人、有腰別駁殼槍的赤衛隊戰士、有婦女戰士、農民裝扮和工人裝扮的戰士,畫家刻畫了姿態各異的人物,充分顯示了工農革命軍的隊伍構成。
如何惟妙惟肖地描繪出洪湖地區鮮明的地域特色、風土人情?這是六十多年前,畫家惲圻蒼創作時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此他多次來到洪湖,與湖區百姓同吃同住。
畫家惲圻蒼講述洪湖經歷
“
我在洪湖待了一年多,聽洪湖的老百姓,那些老赤衛隊員、婦女隊員、兒童團員講革命故事,講活靈活現的洪湖歷史,我常常興奮不已。
”
——畫家惲圻蒼
那時,惲圻蒼時常來到洪湖邊寫生,泛舟採蓮的少女、筋骨強健的漁民、蓮藕遍佈的美景,成為他筆下一張張線稿和速寫。
聽惲圻蒼談創作感悟
洪湖的堤岸曾見證了賀龍等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勳,也留下了惲圻蒼一次次採風的足跡,最終被定格在畫作中。
噴薄欲出的朝陽、透過雲層的曙光,惲圻蒼賦予了畫作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洪湖黎明》。
如今,89歲的他仍在堅持創作,又完成了一幅以朝陽為主題的洪湖畫作《洪湖紅》。從“黎明”到“朝陽”,寄託了畫家對洪湖百年滄桑鉅變最深沉的禮讚。
如今洪湖上的荷花依然鮮紅,蓮藕依舊飄香。洪湖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溼地自然保護區,豐富的生物資源讓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電影《洪湖赤衛隊》裡韓英的夢想已經成為現實:“等全國都插上了紅旗,到那個時候就沒有地主湖霸了。我們莊稼人都揚眉吐氣地過日子。田裡用拖拉機耕田,年年五穀豐收,湖上用機器船撒網,天天魚蝦滿艙。”
黨的十八大以來,洪湖正迎來一輪嶄新的朝陽。作為“百湖之市”、“水產之都”,這裡年淡水產品總量50萬噸左右,居全國縣市第一,正在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
洪湖地區還有哪些革命故事?畫作《洪湖黎明》中還蘊含了畫家哪些巧思?
讓我們跟隨中共黨史專家盧勇、美術評論家徐裡一起,瞭解《洪湖黎明》背後的故事。
敬請關注
CCTV-1
8月10日 22:30檔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