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夢想俘虜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運。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第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與罰》
小說描寫一心想成為拿破崙式的人物、認定自己是個超人的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為生活所迫,殺死放高利貸的房東老太婆和她的無辜的妹妹,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
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
作品著重表現主人公行兇後良心受到譴責,內心深感孤獨、恐懼的精神狀態,刻畫出他犯罪前後的心理變化。
小說一方面描繪了俄國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揭露貴族社會的罪惡;一方面也宣揚逆來順受,從宗教中求解脫的思想。
第二本: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馬佐夫兄弟》
一本被無數大師封神的小說,它能讓你在書中尋找到人生的真諦。
這本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已經毋庸置疑,它極其真實地寫出了人性中種種的崇高與醜惡,它像一面鏡子,在其中你會看到一個你都不想承認的自己。
這本書,是完美地將哲學、神學、心理學融為一體的傑作。
就連最狂傲的,自命為天才的尼采,讀完此書也不得不承認:“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際遇,他是一個思想深刻的人,他有充分的權利,蔑視我們這些淺薄的德國人。”
在這部作品中有各種極點存在——惡的極點、貪慾的極點,痛苦的極點以及愛的極點。
在動盪變化的情節中,這些極點可以被統一在一箇中心之中,這是這部作品的一個偉大之處。
第三本:尼古拉·果戈裡 《死魂靈》
小說描寫一個投機鑽營的騙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買賣死魂靈的故事。
乞乞科夫來到某市先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打通了上至省長下至建築技師的大小官員的關係,而後去市郊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登出戶口的農奴,準備把他們當做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
他走訪了一個又一個地主,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買到一大批死魂靈,當他高高興興地憑著早已打通的關係迅速辦好了法定的買賣手續後,其罪惡勾當被人揭穿,檢察官竟被謠傳嚇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在作者鋒利的筆下,形形色色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墮落的官吏以及廣大農奴的悲慘處境等可怕的現實,揭露得淋漓盡致。
第四本:岡察洛夫 《奧勃洛莫夫》
本書的主人公奧勃洛莫夫,是文學史上鼎鼎大名的第一懶漢。
他幾乎從不出門,平時總是躺著,而且總是躺在那間臥室、書房、客廳三合一的屋子裡,他還有其他幾間屋子,只是他懶得過去。
他的一天只做幾件事:醒來、躺著發呆、吃飯、躺著發呆、睡覺。
而他的一生,就是無數個這種日子的集合。
透過奧勃洛莫夫,看到了,懶惰的根源是虛無厭世。
這種虛無厭世又導致他不善於在逆境中堅持,缺乏行動的意志,最終一事無成,而一事無成又加深了他的虛無厭世,如此反覆,形成一個死迴圈。
就這樣,奧勃洛莫夫慢慢淪為了在沙發上老死的“第一懶漢”。
第五本: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
沒有驚心動魄的轉折,沒有刻意塑造的英雄,也沒有經過粉飾的浪漫,有的只是無數個平凡而倔強的人物真實的戰爭生活。
這是一個飽受苦難的民族,戰爭把他們的家園摧殘得千瘡百孔;這是一個真實的民族,他們有劣根性,貪婪、倔強、往往是非不辨;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民族,他們不屈不撓,無論面臨多大的噩運,也會發自本能地生存、一如既往地熱愛生活。
看到娜塔莉亞逝去的時候有種揪心的痛,她和阿克西妮亞之間沒有對錯,只是兩個女人追求幸福而產生的衝突,而最後格里高力想帶著阿克西妮亞一起離開卻彷彿一幅畫面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只剩頓河還在靜靜地流淌。
第六本:亞歷山大·普希金 《上尉的女兒》
小說以貴族青年軍官戈里尼奧夫的個人遭遇為線索,再現了普加喬夫起義的歷史。戈里尼奧夫是俄國西姆比爾斯克一個有三百個農奴的貴族的兒子,在其父親的要求下,到邊防炮臺就職。中途為暴風雪所阻,偶然和普加喬夫結識,並送給普加喬夫一件兔皮襖。後來,戈里尼奧夫愛上了駐地上尉司令米隆諾夫的女兒瑪利亞。普加喬夫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炮臺,殺死了司令夫婦,戈里尼奧夫也被義軍俘虜。普加喬夫很重舊情,把他釋放,並且成全他們的婚事。
1774年,普加喬夫的軍隊失敗了。彼得由於和普加喬夫的關係,被士伐柏林告發。他遭到逮捕和受審,最後被判處終身流放在西伯利亞。瑪莎以上尉女兒的身份,上彼得堡去求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她把她和彼得的關係,以及她們前後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告訴女皇。於是彼得得到女皇的寬大和赦免。他和瑪莎結了婚。普加喬夫也被沙皇判處絞刑。受刑的那一天,彼得也在場,普加喬夫從人群中認出了他,並向他點點頭。然後,他從容地就死。
最完善最持久的變革是那種從移風易俗出發、不帶有任何暴力震撼而產生的變革。
第七本:伊萬·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父與子》
阿爾卡季和朋友巴扎羅夫的歸來,給平靜的農村帶來波瀾。他們是新派思想的繼任開拓者,巴扎羅夫甚至敢於否定一切。
帕維爾彼得洛維奇是傳統貴族剝削階級典型代表,有豐富的閱歷,華麗守舊,彬彬持禮。尼古拉彼得羅維奇老實無能,相對厚道,善於管理家事。
新老思想逐漸拋開禮貌和氣度,不可避免地開展交鋒與爭執。可貴的是,老一輩並非頑固不化,他們看到年輕人身上信仰的力量。
每一個人物的來龍去脈都交代得清晰可辨,生動活潑。
我似乎看的不是刻板的名著,而是在讀一本青春絮語散文。
在過分強調禮貌和教養面前,愛情的啟蒙荒誕又唐突,而且冠冕堂皇的矜持的儀式類接觸可真夠繞。
人貴在自知,透過看清自己瞭解所處環境,洞人心,知進退。
第八本: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煉的不是鋼鐵,煉的是我們鋼鐵般的意志,把我們鍛造成鋼鐵般的戰士。
人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這對於正在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鍵時期的青年一代具有很好的教育指導意義。
尤其是保爾·柯察金在憑弔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
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小說要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鬥。
面對種種困難,我們要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第九本:列夫·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作品由兩條既平行又相互聯絡的線索構成:一條是安娜與卡列寧、伏倫斯基之間的家庭、婚姻和愛情糾葛;一條是列文和吉娣的愛情生活及列文進行的莊園改革。
安娜是一個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年輕漂亮,追求個性解放和愛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卻是一個性情冷漠的“官僚機器 ”。
一次在車站上,安娜和年輕軍官伏倫斯基邂逅,後者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終安娜墮入情網,毅然拋夫別子和伏倫斯基同居。
但對兒子的思念和周圍環境的壓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漸發現伏倫斯基並非一個專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繼失去兒子和精神上最後一根支柱 ——伏倫斯基後,經過一次和伏倫斯基的口角,安娜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在這個虛偽的社會中生活下去,絕望之餘,她選擇了臥軌自殺。
小說揭露了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羅斯上流社會的醜惡與虛偽,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處在社會轉型期時所進行的複雜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