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陽泉日報
“放下鋤頭,握起筆頭。”在郊區蔭營鎮三都村,這樣的畫面一點也不新奇。這裡的村民,不論男女老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愛好——書法。書法文化作為三都人珍視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的文化修養和精神面貌。
在三都村,小吃鋪、理髮店、文化活動中心、幼兒園等處處有書法作品的影子。行書、草書、隸書、楷書……隨處可見的書法元素成了一道獨特而富有文化底蘊的風景線,彰顯著千年古村的魅力。農家飄出的墨香,溢滿三都村的街巷。
“目前,村裡的書法愛好者眾多,大約佔到全體村民的五分之一。村裡面向一至六年級的小學生,還定期開設書法課,三都村農民書法協會負責人史克雲會為孩子們免費授課。傳承書法文化,後繼有人。”看著百餘米長的書法文化牆,三都村黨委副書記史桂梅十分自豪。生於此長於此的她,見證著“書法”這一國粹近幾年在村裡的發展壯大。
三都村是蔭營鎮一個較大的村莊。時至今日,人們在有著近2000年曆史的三都村還時常能感受到《蘭亭集序》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的情懷。晴天,村民會把長桌擺在廣場,鋪上宣紙,十來個人一人一支筆站成一排開始寫字。大家落筆風格不盡相同,但共同完成的作品卻十分和諧;雨天,村民則聚在書法活動室裡揮毫潑墨,切磋技藝、交流心得。
“隨著書法藝術在村裡的發展,漸漸地,喜歡書法的村民越來越多。比起‘閉門造車’,大家更願意在交流中共同進步。近幾年,這樣的筆會越來越多,大家的水平也提升得很快。”史桂梅說。
2014年,三都村被評為“陽泉書法之村”。在那之後,村裡承辦了多屆主題各異的農民書畫展和書法比賽。村農民書法協會更加壯大,會員人數由最初的100餘人變為如今的400餘人,其中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4人、區書法家協會會員9人。
“作為村農民書法協會的負責人,我想帶動更多人愛書法、學書法,就得做好表率。所以,每逢展會、比賽我都帶頭參加,發動村民積極參與,創作出更多精品。”提起書法,史克雲有說不完的話。
積極參加展會、比賽的有史克雲這樣的“專業組”選手,也不乏一些書法初學者。70歲的村民趙瑞英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準備今年的“魅力三都”書法展,學習書法僅2年的她每天晚上會抽出兩三個小時苦練。趙瑞英說:“我主要練習楷書。一開始是臨摹帖本,基本掌握運筆規律後,就開始脫離帖本逐字練習。筆畫有‘起、行、收’,用墨時講究‘濃、淡、幹、溼’,字型結構分‘聚、散、疏、密’,這些是我後來在村裡舉辦的書法培訓班上學到的。這幾天我好好練習,多寫幾幅字,到時候準備選出最好的一幅參展。”
在書法文化的浸潤下,村民更有上進心了,村風民風自然而然得到改善。“有了書法這個文化載體,村民白天在田間或者工廠忙碌,晚上靜心揮毫潑墨,生活很充實。”三都村村委會主任史軍福說,“現在村裡組織書畫展、書法比賽之類的文化活動,村民的積極性比原來高多了,有的甚至全家‘組團’參加。透過學習交流,村民的精神需求滿足了,鄰里關係也更和諧了。”
2017年以來,三都村在擦亮“陽泉書法之村”這塊“金字招牌”上下的功夫更大了,他們開始以書法為切入點,探尋文化產業發展道路。“目前,村裡有1家主營字畫裝裱的店鋪,還成立了多家書畫培訓機構,從事和書法相關產業的村民有20多人。”三都村黨委書記史壽元介紹說。結合古街修建,三都村正在打造書法文化一條街,提升鄉村名氣,增加村民收入。
一筆一畫傳承,一撇一捺立人。書法,讓三都村充滿了文化韻味,更讓古村未來可期。
本文來自【陽泉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