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鄔海波
與共和國同齡的詩人李發模以“時代楷模”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長詩《命的邊緣》,以包羅眾生永珍的宏大敘事構架、多聲部的交響疊唱,建構起意蘊豐腴的英雄神話和一個民族的偉岸,平凡的人以初心永在的信仰成就了英雄神話的此岸現實。一道天渠,一部新時代的英雄詩篇,匯入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長河,是一朵聖潔的浪花,是一艘遠航的帆船,是一筆催人奮進的精神財富。
《命的邊緣》結構圓融,疊加呈現豐沛的意蘊,以天地仁心為根柢,以時代脈搏為旋律,以英雄意志為勢能,並依此描繪出日新月異的精神畫卷。長詩文字包含引子、後記與8章詩篇,引子含題記、詩節,後記具哲學的詩意, 8章詩篇都有章與節的標題,以多聲部交響樂雄渾的氣勢迴盪在詩歌構築的意象時空,給人以精神的啟示。
引子的3個題記,作為長詩的前奏曲,與主體部分的意味互攝互涵,且彼此交響共鳴著。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骨氣與血性。英雄也是人,是在命的邊緣,當人們都退卻時,他不是跪下,而是拼向犧牲。他從血汗中艱難地站起,人們也跟著站起來……”以引子開篇的“題記一”映射出英雄的品質,每一個時代的英雄群體是一個民族骨氣與血性的強力支撐。英雄是人“在命的邊緣”實現自我超越、由小我成長為大我的精神載體,才能無所畏懼,無所退縮,勇於犧牲。英雄以血汗如海的奮進節奏引領人們勇敢站立起來,這是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充分必要條件,也是一個民族惠及全人類的文明基因。
“這個人,他叫黃大發,一個從孤兒到一方野山的帶頭人。他率一村百姓能吃上一碗白米飯。他任村官近50載, 36年一心以命換一條渠。他敞亮仁厚,從他身上我看到:民生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使命是執政黨的最大底氣。”這是引子的“題記二”,極簡的文字裡有黃大發從孤兒成長為時代英雄的艱辛歷程的敘說;黨的偉大精神從黃大發身上得以血肉豐滿傳遞。
“大發渠,一渠流水,是在奔命啊!”引子的“題記三”,是長詩敘事文字的核心點題,“奔命”緊扣“命的邊緣”。
引子的3個題記呈示主題,彰顯時代精神風貌,既立意高遠,又將之植入山野的沃土使之具象化。
宏大敘事的長詩的創作難度很大,但《命的邊緣》以民間的視角融入諸多屬於詩的靈性,語言細膩、通透、圓融,詩歌章節之間的起承轉合既有渾厚的內力凝聚,也有豐饒的外在意象呈現,詩意與哲思也在字裡行間自由奔放著,譬如“一直想問,是誰向地球施予了魔法/把這麼多山,堆積成高原/物種在山裡的活力,也有野的質感/又為什麼——/在野山,人類生存的神秘/野草,根扎山野;山,成群結隊/巖穴、草房、土牆……養育的子孫/像石頭,聳成大山戳亂天空”。山脈如黛,亙古不變地護衛著這裡的人民,井然羅列的高峰隆起昂然,上方有蒼天寂靜安定地觀照人間,因此,鄉村、田疇、森林、河流、道路、炊煙以及雞鳴狗吠皆各得其所,此處之“天問”實為隱藏著對野山侷限的精神意志的超越,人的主體精神於此得以生髮。黃大發的成長基於時代的呼喚,更在於黨心民意的感召,於是36年如一日奮鬥在“命的邊緣”,鑄就了新時代人民拼搏奮進、贏得幸福生活的堅實基礎。
長詩命名為“命的邊緣”,其意蘊的生長延展承載於內心的使命感:“時代楷模”黃大發一生的使命是帶領村民修建大山邊緣的引水鑿渠工程;“命的邊緣”即初心信念的外化,一種敢為天下先的共產黨人的無私、無畏擔當;在“命的邊緣”實現自我超越,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是誠勇、堅毅、捨我其誰的英雄主義精神意蘊的輻射;“命的邊緣”其外具有強大的行動感召力,其內具有堅忍不拔的恆心毅力;從一個孤兒成長為時代英雄的黃大發,在艱難困苦的命運邊緣奮鬥不息、越挫越勇,以血汗凝鑄大山邊緣造福百姓的引水鑿渠工程,極具感動和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李發模《命的邊緣》承繼了我們的民族“以人為本”的主體精神,以“時代楷模”黃大發勇奔“命的邊緣”為範本,充分展示了我們黨關注民生、心繫百姓的根本宗旨。(鄔海波)
來源: 中國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