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諸多當代詩人而言,“現代性”追求多被理解為一個封閉的語言空間,他們強調“詩到語言為止”,在語言的狂歡與自我指涉中建構詩歌烏托邦,這一蹈空的詩歌美學方法被詩人張棗描述為“朝向語言風景的危險旅行”。危險就在於詩歌一味自我追逐,脫離了對現實的觀照。在這個背景下考察唐德亮的詩歌寫作就有了特別的意義。他是一位始終緊貼現實,以筆墨追隨時代脈搏的詩人。
作為瑤族同胞,唐德亮不但以尋根的方式對自己民族進行歷史的追溯、文化的漫遊,而且及時追蹤時代波瀾中的民族變遷,呈現瑤族在新時代的精神風貌。“風將牛角吹醒/牛角將目光喚醒//被喚醒的還有/沉睡的記憶還有/湮沒在荒原的愛情//牛已故去日久/但它的魂仍借它的角發言/這聲音仍充滿血性/餵養雄性的歌舞/讓男人不會委頓/就像這山/總是那麼昂然偉岸//風將牛角吹醒/牛角將生命喚醒”。這首《風將牛角吹醒》中,吹醒、喚醒的呼喚聲猶如激昂的鼓點,讓詩歌的情感節奏不斷加強,鏗鏘的語言有力地宣示了古老瑤族的現代變遷,激情洋溢的字裡行間流動著充沛的生命力量。唐德亮用新的頌歌形態,展現了新時代語境下瑤族的壯美。它的抒情語調固然不那麼現代,但質樸、熱忱,充滿淳樸的理想和真摯的感情。
唐德亮同樣以緊貼現實的筆觸,展開對粵北地區的觀察與抒發。《粵北大移民》以史詩般開闊的筆法記錄粵北移民搬遷的浩大工程,“一部迷人的史詩開始書寫/一部瀟灑的話劇拉開了帷幕/脫鱗之後是再生的開始/背叛封建愚昧是最偉大的新生”。抒情者站在歷史的高度,展現了一部從封閉走向開放、從愚昧走向開化的移民史,唱出了一曲宏大、慷慨的時代讚歌。
除了對瑤族及其粵北山區的觀照,唐德亮也將筆觸伸向現代都市,不斷拓展寫作空間。雖然生存境遇發生了改變,不再時刻親臨青山綠水,不再經常面對淳樸的鄉民,但他那追蹤現實的態度與直面生活的勇氣一以貫之。長詩《都市變奏曲》、組詩《市井掃描》《街巷》等不僅展示了都市豐富、龐雜的現代性,而且詩人在鄉土的背景下觀照都市,對都市生活進行了內在反思,又交織著對於現代文明的真誠禮讚。
值得注意的是其長詩《驚蟄雷》,有4600多行,內容豐富、情感充沛,觸及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呈現作者“鐵肩擔道義”的錚錚風骨。詩作滿懷激情地讚美了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歷史程序:“喧騰的白浪,改革,開放/潮聲澎湃,拍打我的神經/這是中國南方。一座沿海城市/伸開雙臂,迎接八面來風/霓虹的繽紛,織出/一個又一個彩色的夜晚/啊,迷人的都市/林立的高樓/拔節的風景/飄動的雲錦/快樂的淵藪/文明的中心/深邃的迷宮/熙攘的人流/五顏六色的商品/聳立的立體交叉/炫耀著都市的/現代繁華輝煌/這裡,有創造的熱力/有光明的腳印/有智慧的迸發/有溫馨的微笑/有浪漫的詩情/有雄渾多彩的樂章……”詩人滿懷浪漫主義盡情歌頌改革開放的光輝業績,迭起的排比營造了恢宏的氣勢,急速旋轉的意象呈現了改革開放欣欣向榮的美麗景象。
唐德亮的詩歌可納入“詩歌合為時而著”的寫實傳統,亦是抒情傳統的一個悠遠回聲。但在現實的書寫中,他又自覺融入了現代詩歌的技巧,創造了不少靈動的意象,如“奔跑的群山”“體內的雲霧”“喝酒的蟬”等。而對幻覺的展示、對於隱喻的自覺運用等,都顯示了唐德亮較好的現代素養,使得他的詩歌成為現實與現代相交融的複雜文字。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