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長,當衣食住行得到很好的保障,“收藏熱”便開始蔓延,收藏近幾年間也逐漸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成為了當下的一種“時尚”,那要說起收藏我認為首先要搞清楚一個概念——就是古董與老貨的區別。
古董我認為一句話可以概括——古代的藝術品。也就是說在古代它就不便宜,就是富人觀賞、裝飾、把玩的物件。
老貨也可以一句話概括——有年份的老物件。比如農村奶奶的奶奶留下來吃飯用的碗,也有年份,但只能劃歸民俗老貨了。
當下作為工薪階層要想收藏古董對於絕大部分人是“望洋興嘆”,不管玉器、瓷器、銅器、傢俱、字畫等等每個門類,要達到藝術品等級都價值不菲!如果為了自己的愛好去賣房賣車、拋家舍業,不瘋魔不成活?那是萬萬不可取滴!總之收藏家一定是富豪、土豪,要有過硬的資本做支撐。
那作為我們普通人,就不能搞收藏就不能“入門”了嗎?答案當然不是!筆者作為一個收藏“小學生”想跟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心得:
一、多學多看打好基礎
收藏的任何門類都是由基礎知識做支撐,只有瞭解它的“前生今世”,掌握一件器物在當時的歷史、人文、生產、工藝、社會背景,才能更立體多維的去了解它、研究它,帶著歷史的眼光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它,才能不會“打眼、吃藥”,才能讀懂它的藝術價值。如今學習的資料書籍種類繁多,學習的渠道方便快捷,很有助於我們增長知識,筆者認為想學習哪個時代器物,可以先把這個朝代歷史通讀一遍,掌握當時的社會背景、工藝水平、時代特點,比起手拿放大鏡一頭扎進古玩城更能事半功倍!比如明代嘉靖時期的青花瓷就多以高士、仙道題材居多,這就正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嘉靖皇帝大家都瞭解晚年沉迷仙道。再一個就是多看,看的機會那就更多了,最好的去處就是博物館啦,即經濟又實惠,何樂而不為呢?
二、少買多看防上當
收藏還是講究“寧缺毋濫”,特別是新手容易“掉進坑”看啥都想買,結果家裡一堆“雞肋”“食之無用,丟之可惜”。平時在逛古玩城、博物館時要多看“大開門”的好物,反正看又不花錢,把真品的特點、光氣、工藝記在腦子裡,看多了自然對假貨就有了條件反射的免疫,所以一些老玩家說“隔三米就知真假”這絕不是大話!前期可以買一點標本作為學習工具,以點帶面道理都是一樣的,先透過標本學通了,經驗豐富了再入手也不遲。
三、以藏養藏來升級
以藏養藏是絕大多數玩家升級藏品的主要渠道,說白了就是賣了舊的換新的不斷升級藏品,自己手裡沒心氣的藏品,行情好可以加一點,甚至保本“讓”給藏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透過以藏養藏即可以讓自己的藏品不斷升級,更能不斷提升眼力、結交藏友,找到收藏的樂趣。
四、擺正心態最重要
人玩物切不能讓物玩人,就像前面所說因為收藏而債臺高築那就真是太不值啦,玩物得志才是最好的狀態、最高的境界。能夠玩出文化、玩出樂趣、玩出友誼、玩出健康,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切不可貪婪和功利,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那將會陷入泥潭無法自拔。其實每一件老物件能夠流傳至今本身就很偉大,我們也只是它一段時間的保護者、擁有者,以一顆敬畏謙虛的心單純的去熱愛收藏學習中國文化的本身,才是大道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