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禹
歷史最擅長的就是造神。但追尋神的蹤跡,他必定是有人的痕跡。鄠邑,就是一個歷史造神的大基地。
上次說到本地人將渭河叫御河,因為那是一條屬於皇家的河,也有一說叫禹河,於是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神人的出現,對,那個人,叫大禹。
在兩千四百多年前,甘肅渭源鳥鼠山上的堰塞湖洪水氾濫,給關中百姓造成了極大生命威脅,大禹跋山涉水、一馬當先,疏水排洪、功績過天,於是人們就將這條河尊為禹河。大禹為什麼能在這裡治水?不是一直傳說都是在治黃河嗎?
《連山易》記載:“鯀封於崇。《史記·集解》有記:“崇國蓋在豐、鎬之間。”古崇國就在今天的鄠邑,據說國都在城北韓村,戶縣農民畫的發源地。鯀,禹之父。禹誕生並長期生活於此,因此這裡也就留下了關於大禹的諸多傳說。
大禹治理過澇河,《山海經》中有“牛首之山,澇水出焉”的山水記述;宋·《長安志》灃水下注:“昔堯時洪水,而灃水亦濫為害,禹治之使入渭,東注於河,禹之功也。”說明大禹為官後治理過灃河。《詩經》更有大禹治理灃河“灃水東注,是禹之績”的讚美。後來,大禹還治理了渭河。據說當年大禹帶著帝堯給的治水任務,領著眾人,從終南山出發,一路向西逆流而上,一路只見洪水肆虐,百姓流離失所,為了探尋水源,他不分日夜,四處尋訪。一日到一山前,只見叢林密佈,古木參天,奇峰林立,峽谷幽深。沿著淙淙的水聲,但見沿途美玉遍地,水中鰷魚成群。水的盡頭,有一洞穴,穴中鳥鼠共處。不遠處的絕峰峭壁下,有三眼清泉,泉水汩汩不息,奔瀉而出,大禹領眾人開崖鑿石,開闢水道,水患平息了,萬千生靈得救了。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留下了不少諸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傳說禹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哭聲,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擰頭又走上了治水一線。第二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兒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了,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但治水工程正緊張,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經十多歲了,看見他,跑過來拉他回家,大禹只是深情地撫了撫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
《史記·夏本紀》記載:“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稱以出;亹亹穆穆,為綱為紀。”這樣的人怎能不為百姓所愛戴,所以鄠邑大地,歷史村落的地名依然見證著兩千多年前的故事。渭河邊的三過村就是因他的故事而留名於今,毗鄰的禹王村也見證著他的偉績,而灃河邊上的禹王廟更是人們將他視作神人的直接體現。
當然黃河氾濫,作為黃帝的後代,他必須首當其衝,所以他再次率領民眾,與洪水斗爭,面對滔滔洪水,他是聰明的,因為他從父親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最終取得了成功,留下了美名。
後來,禹將他曾經生活過的這塊土地又封於其子有扈氏。有扈氏、啟都是大禹的兒子,但這哥倆卻為大禹死後的王位繼承,大戰於戶縣的甘河、甘峪口一帶。《史記·夏本紀》亦有:“啟與有扈大戰於甘之野。”的記載。
禹王疏導江河,奔走萬里,腳腿患病,步伐失常,顛跛而行,所以後人把行路趔趄不穩,一走一跛稱為“禹步”。後來禹步成為了儺戲中的的儺步,說到儺步,鄠邑還有一種古老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儺舞跳鍾馗。
那就再說說鄠邑神人鍾馗的故事吧。
(2)鍾馗
鄠邑坊間今天還有好多關於鍾馗有關的歇後語,如“鍾馗開飯店——鬼不上門”,“牆上掛鐘馗像——鬼話(畫)”,“鍾馗打飽嗝──肚裡有鬼”等,看來在這裡,人們對於鍾馗的喜聞樂見是遍佈鄉野的。
《唐逸史》記載:“鍾馗,終南山人氏也。”鄠邑人把秦嶺就叫南山或終南山,話說鍾馗從小相貌奇醜,長大後更是豹頭環眼、黑臉虯髯、脾氣剛烈又正直,不熟悉他的人都會被嚇得不敢靠近他。就這個奇醜無比的人,在鄠邑還有爭執,山腳下的阿姑泉村和甘水邊的甘河村人,各自堅持說這鐘馗是他們村的,甘河人說鍾馗因家中起火,從甘河村遷移到阿姑泉村。但不管咋樣,反正就是鄠邑人,依我看,不爭也罷。別看鍾馗相貌不足,但是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是個遠近聞名的大才子,在各級考試中一路高歌,直指狀元,可惜最後唐武德年間殿試時候,因長得醜把皇帝嚇著了,不想錄取他,鍾馗一氣之下撞死在了考試大殿的臺階上。皇帝后來也很後悔,就賜給他一身紅色的官袍,厚葬了他。後來進入陰間,閻王倒也不嫌他長得醜,還分外惜才,賜他抓鬼寶物,專抓遊魂野鬼,以及偷偷兒到陽間危害人間的惡鬼。
有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得了重病,用盡方法醫治都沒有成功。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相貌醜陋的大漢捉住一隻小鬼,當場把小鬼給吃了,並聲稱自己就是殿試沒有考中的鐘馗。唐玄宗嚇醒之後,渾身清爽,感覺自己的病痊癒了,就讓吳道子根據自己夢中的場景,畫出了一副鍾馗捉鬼圖,並把這幅圖懸掛在宮中用來辟邪。這樣,鍾馗的故事也慢慢在民間流傳,且名聲還越來越大,於是百姓們就把他供奉為門神、天師,祈禱平安。再後來,民間不斷演化,鍾馗更是升了仙,成了祛惡揚善的化身,被供奉在廟中享受人間香火。
民間在《鍾馗捉鬼》後,還衍生《鍾馗斬妖》《鍾馗出行》《鍾馗嫁妹》等其它多種“鍾馗系列圖畫”不過也是一概作為驅邪禳解用。其中“嫁妹”,實以“嫁魅”為本意,曲折地透視出良善百姓既怕鬼又不敢得罪,只好以“禮送出門”方式相敷衍的窘迫心態,頗具玩味,但這些都脫不了“為了打鬼,藉助鍾馗”的主題。不過小鬼們張旗打傘、抬橋鼓吹的場面,則使“鬼畫”增添出喜慶氣氛,顯示出一種特有的情趣。除了繪畫,在鄠邑,鍾馗還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民間,那就是儺戲。
儺,中國最神秘的漢字之一,總能給人帶來無限的遐思。儺文化在南方很盛行,不過,每年的端午,阿姑泉下的鐘馗故里,你總是能看到,人們戴著造型誇張、色彩豔麗的面具,伴著簡單的打擊樂,用程式化動作表現請神、驅邪、祈福及一些簡單的戰鬥故事,而位居其中的就是“鍾馗”,身著紅斗篷和官服模樣的服飾,手持斬妖除魔的利劍,面戴怒目圓睜、大嘴利齒的面具,其一招一式,沉穩而勇猛,頗具氣勢。這就是鄠邑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之一——儺舞跳鍾馗。為什麼會在端午節呢?因為相傳這一天是鍾馗的誕生之日,端午本來也是進入夏季前的一個驅除瘟疫、毒瘴的日子,自古以來,這裡的人們用掛鐘馗像和儺舞跳鍾馗的祭祀活動,來祛病除邪、鎮宅佑安,看來端午日儺舞跳鍾馗,可賜五福保家宅,斬五毒佑健康。
民間亦有盛傳:聖君鍾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鍾馗真神顯,送咱福祿壽禧安!哈哈哈,不只是歷史最擅長造神,最能造神的應該是人啊,在這裡,鍾馗的故里,人們終於成就了中國民間信仰中唯一一位多角色神祇。他春節的時候是門神,端午的時候是斬五毒的天師,平時好像還充當著福祿壽禧文武財神及魁星等角色,但不管如何,在這裡,他寄託著人們對正氣、正義和福氣的祈願,而他祛惡揚善的故事也已經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且會一直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