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又名番薯,原產於南美洲,於明朝萬曆年間引入我國,廣東人陳益被譽為“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紅薯不僅營養豐富、口感好,而且產量高、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因此紅薯也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古代紅薯是一種救荒的好作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普遍栽培。
種過紅薯的人都知道,紅薯秧子特別容易旺長,紅薯莖蔓長得旺盛了,那麼地下的紅薯塊可就遭殃了,人們在種植紅薯的過程中必須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紅薯藤到底翻好還是不翻好?這篇文章讓你全搞明白。
紅薯藤到底翻好還是不翻好?
小時候家裡種植了很多紅薯,奶奶經常帶著我去給紅薯翻藤(翻蔓),家裡燒柴火剩下的草木灰也經常被奶奶背來撒在紅薯的根部,每年秋天總是能收穫又大又甜的紅薯。
紅薯在生長過程中藤蔓會長得很長(4~5米),這些藤蔓上會長出許多“不定根”,這些不定根會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用於藤蔓生長,從而引起藤蔓旺長,因此紅薯地下塊根的膨大與不定根在營養上是競爭關係,不定根形成的數量越多,對塊根產量的影響就越大。
其次,紅薯秧子一旦發生旺長,植株透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就會被藤蔓奪走,營養生長過於旺盛必然會抑制生殖生長,植物透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能有效的運輸到塊根上,就會出現“只長藤不結薯”的現象,紅薯的產量自然會比較低。
可以說給紅薯翻藤不僅能防止紅薯秧子旺長,而且還能提高土壤營養的利用率,給紅薯苗翻藤來破壞不定根可以確保主根營養集中,可以讓地下塊根充分的膨大,可以給紅薯增產30%以上。
很多人認為“提蔓”比“翻蔓”效果好,是真的嗎?
很多人改“翻蔓”為“提蔓”,認為給紅薯翻藤的時候會使“紅薯葉”大面積的朝下,會嚴重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就會大大降低,會影響紅薯塊根的膨大。
其實這是“誤解”,即便在翻蔓的過程中使紅薯葉片朝上,但是2~3天后葉片就會完全恢復正常,這點我們完全不用擔心,這也是我親自驗證過的,可以說紅薯葉有“強大的趨光性”,自身調節能力很強。因此,把紅薯葉片翻轉過來,完全不會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
給紅薯秧苗“提蔓”根本不能破壞“不定根”。我們給紅薯苗提蔓雖然會斬斷不定根,但是根系根本沒有被破壞,這些斷了的根接觸土壤後又會重新伸入土中吸收水分和養分,而“翻蔓”就可以讓不定根暴露在空氣中,可以使這些不定根死亡。
特別注意:如果是“提蔓”,一般5天后植株就會重新長出“不定根”,等於做無用功;而如果是“翻蔓”,植株要20~30天才會重新長出“不定根”。如果我們給紅薯提蔓,那麼在紅薯的整個生育期我們要進行2~3次操作,工作量非常大。如果我們給紅薯翻蔓,我們只需要進行一次操作,可以大大節省人工成本。
俗話說“高壟結大薯,深水養大魚”,紅薯大多都採用高壟栽培,在翻藤時我們只需要把壟左邊的翻到右邊,把壟右邊的翻到左邊,省時省力。在給紅薯翻藤時我們可以在根部撒草木灰,對紅薯增產幫助很大。
給紅薯翻蔓的目的就是破壞不定根,翻紅薯藤時不要硬拉硬拽,否則容易造成莖杆折斷。很多人在給紅薯翻藤的時候由於操作不當,強拉強拽,導致紅薯藤莖杆折斷,最終導致紅薯不增產反而減產,因此誤認為給紅薯翻藤不好,這是自身操作的原因。
8月和9月是紅薯塊根的膨大期,我們只需要在7月底到8月初給紅薯翻蔓一次。9月份以後紅薯進入生長後期,此後我們不要再給紅薯翻藤,以免損傷植株。
紅薯翻藤的作用之一就是抑制植株旺長,因此我們在種植紅薯的時候控旺很重要,如果紅薯藤有旺長的趨勢,我們可以噴一次“多效唑”來控旺,平常施肥時不要偏施氮肥,要多施草木灰。
注意:如果不想進行翻蔓,也不想進行提蔓,那麼我們可以採用“黑色地膜覆蓋技術”來栽培紅薯,既可以保溼保溫,又可以防止不定根下扎,何樂而不為?此外,我們可以在紅薯封壟前在溝裡放草,也可以防止不定根的生成,這種方法環保還增產。
總結,紅薯的不定根會和主根爭奪養分,因此在紅薯生長過程中我們要進行翻藤,以確保主根營養集中,這樣有利於塊莖充分的膨大,對紅薯增產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