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丁主任。(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胃強脾弱”這個事兒。啥是胃強脾弱啊?通俗來說,就是能吃的同時,消化不良。你想想,你自己,或者你身邊的人,有沒有這個情況?
我以前就遇上過這麼一個人。他在某單位的食堂工作,燒得一手好菜。此人天生食腸寬大。吃起東西來,狼吞虎嚥,飯量大,吃飽了還想吃,生怕吃少了對不起自己。但是呢,人家吃完就拉,放下筷子就上廁所,大便稀溏,有時候甚至完谷不化,吃啥拉啥。他告訴我,他是早晨起床拉一次,每頓飯飯後準拉一次。
看舌頭,也有意思,舌根部位苔黃厚而膩,似乎有熱象,但是舌質胖嫩,邊上有齒痕,這又是虛象。另外就是,他一張嘴,就能聞到口臭味道。但是他自己似乎沒有察覺,反倒覺得自己嘴巴里沒味兒,晚上則口乾。我跟你講,這就是典型的胃強脾弱。
胃強,指的是有一點胃火,能吃,食慾旺盛。同時呢,他脾弱,便溏,消化不良,好拉稀。舌苔裡頭,有一部分黃膩,那是胃強有熱的表現。舌質淡胖,有齒痕,這就是脾虛了。胃強有熱,所以他口臭。脾虛,水谷不養舌頭,所以口淡,吃不出味兒來。哦對了,還有脈象。脈象,多是滑脈、濡脈。
這個時候怎麼辦啊?一方面你要健脾化濁止瀉,另一方面還得清熱。
我這裡有一張方——黃連、葛根、藿香、青蒿、訶子炭、蒲公英、八月札、炙甘草、玉米鬚、車前子、雞內金、薏苡仁。
這裡頭,葛根、訶子炭用於止瀉。薏苡仁、車前子、玉米鬚,用於健脾利溼止瀉。藿香,芳香化濁去溼氣。黃連、青蒿、蒲公英,可以清胃熱。八月札,理氣和胃,清胃熱。炙甘草,和中健脾。雞內金,用於健脾。
這樣的配伍,很好解決了胃強脾弱這一對兒矛盾,對於慢性消化不良、輕症胃炎、慢性膽囊炎證屬胃強脾弱者,較為適合。
說起來,這個胃強脾弱,在現代人的生活中,還真就越來越多見。尤其是一些常年在外工作、吃飯不定時,經常過飢或者過飽,吃飯狼吞虎嚥,或者對美食沒有抗拒能力的人,非常容易這樣。
這樣的朋友,我建議你不要立即對我文中所述的的配伍,進行照搬套用。有些時候,你看我的文字,對號入座,越看越像自己。實際上呢,從中醫辨證的角度來說,你可能另有其因。所以,我建議你一定要在中醫的辨證下,找到自己問題的真實所在。確屬胃強脾弱,再考慮調治之道。我在這裡談的,不見得適合現實中每一個人。
另外,我還想說,咱們對飲食,尤其是美食,一定要懂得節制。你能吃,吃得多,日子久了,容易給脾帶來負擔,脾運化不及,於是就形成了脾虛。但是呢,由於你一直能吃,吃得多,胃裡頭有熱,於是就總想吃。如此,就陷入惡性迴圈了。所以說,對飲食一定要剋制、節制。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要吃起來沒完沒了,你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