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除草劑也越來越多地被使用到農業生產中,除草劑的銷量在農藥中高居榜首,其銷量遠超殺蟲劑和殺菌劑。
田間雜草過多不僅會與農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還會使田間鬱閉,從而導致病蟲害滋生。因此“草害”帶來的危害,完全不亞於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除草”也就成了農作物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草劑又稱為“除莠劑”,可用於防治田間雜草或滅殺非農耕地的雜草或灌木。在當前大田作物生產中化學除草已經逐漸代替人工除草,化學除草具有省人工、省錢、高效的特點,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為農民增產、增收起到巨大作用。但是很多人在使用除草劑時效果很差,可能很大原因是“最佳噴灑時間”沒有選擇對。
那麼什麼時候噴灑“除草劑”,藥效最好呢?
除草劑最常用的使用方法是生育期莖葉處理(封閉除草)和播後苗前土壤處理(苗後除草)。土壤處理型除草劑噴灑到土壤上會形成一定厚度的藥層,只能在雜草萌芽出苗前或出苗期間使用,在雜草出苗後再使用對雜草基本無效果,這種除草劑一般都是種子播種後出苗而雜草處於萌芽期時作土壤噴霧處理,使用方法相對簡單,下面主要針對“莖葉處理型除草劑”來做介紹。
莖葉處理型除草劑的除草原理是:藥劑以細小的噴霧均勻地噴灑在植株的葉、莖上,藥劑會被莖、葉吸收,從而使植物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最終使雜草部分或者整株死亡。
噴灑的除草劑會從植物的氣孔進入而被植物吸收,因此雜草的氣孔越開放,吸收的除草劑就越多,除草效果就越好。
雜草葉面氣孔的開放主要有2個影響因素:一是空氣溼度,空氣溼度比較大的情況下施用除草劑,可以延長除草劑在雜草葉面上的停留時間,且又助於雜草葉片氣孔的開放;二是溫度,植物氣孔的開度一般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大,在30℃左右達到最大,隨著溫度的繼續升高,植物的氣孔會關閉,此外在溫度低於10℃時植物的氣孔也不能很好的張開。
由此可見,低溫下除草劑的效果肯定不會好,高溫下除草劑的效果也不會好,空氣過於乾燥打除草劑的效果也不會好。在溫度15~25℃的情況下,空氣的溼度越大,最好有點露水,這樣藥液停留在雜草上的時間就會比較長,藥液會充分滲透進植物細胞,打除草劑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打除草劑的最佳時間為早晨8~10點或者下午5點以後。
值得注意的是,中午雖然植物的氣孔開度較大,但是由於空氣溼度低、氣溫炎熱,噴灑的藥液在葉面會迅速乾燥,從而影響吸收,因此有太陽的中午打除草劑效果也會很差。
雜草越小,除草效果越好
一般雜草越小,其耐藥性就越低,除草效果就越好。玉米打除草劑的最佳時間為玉米苗3~5葉期、雜草2~4葉期,此時玉米苗的抗藥性強,而雜草的抗藥性差,可以進行“全田噴霧”。隨著玉米苗的長大,玉米的耐藥性會降低,只能進行“行間定向噴霧”,噴藥時要放低噴頭,以免噴到玉米植株,這樣就不會產生藥害。
像二甲四氯對闊葉雜草滅殺效果較好,對闊葉農作物(豆類、花生、棉花、花生、豆類、土豆等)容易產生藥害;像穩殺得、禾草克對禾本科雜草滅殺效果較好,對禾本科農作物(玉米、小麥、水稻、穀子、高粱等)容易產生藥害,幾乎所有的糧食作物都是禾本科植物。因此,在使用除草劑前一定要了解除草劑的特性,以防誤用。
除草劑使用不當不僅會導致“用藥效果差”,從而費時費錢,而且還可能產生“藥害”,從而影響農作物生長。因此除草劑相比殺蟲劑、殺菌劑使用技術要求更加高。
使用除草劑時要注意以下5點:
1、嚴格控制用量和濃度。理論上除草劑的用量越大、濃度越高,產生藥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們一定要按照說明來使用,在氣溫低時,施藥量可以適當提高。
對於選擇性除草劑,如果用藥量加大或者施用濃度過高,那麼選擇性除草劑就會失去“選擇性”。
2、在給農作物噴灑除草劑時,儘量選用選擇性除草劑,對於非選擇性除草劑最好採用定向噴霧,噴頭儘量壓低,這樣可以防止發生藥害。
3、除草劑儘量單獨使用。有的人為了加大除草效果,會把多種除草劑混合使用,或者與殺蟲劑、殺菌劑混合使用,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藥劑混合後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而降低藥效,混合比例不合理的情況下還容易產生藥害,因此除草劑最好單獨使用。
4、莖葉處理型除草劑在雜草出苗後越早用藥,對應的效果越好,一旦雜草長大,想要徹底殺死雜草就比較困難了。
5、噴灑除草劑時用藥要均勻,這要求我們行走的速度、手移動的幅度要均勻,這樣不僅能提高除草效果,而且還可以預防藥害的發生。
6、藥劑噴完一定要清洗噴霧器。噴霧器先用清水清洗,內部可以再用肥皂水清洗,然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這樣可以避免下次用藥時影響藥效。
總結,除草劑是農民最受歡迎的農藥產品,合理的使用除草劑可以解放大量的勞動力,可以大大的提高糧食的產量。但是如果除草劑使用不當就容易產生藥害,從而危害農作物生長。除草劑的使用效果與環境有很大關係,空氣溼度越高,藥液在雜草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其藥效就越顯著,而用藥量過大,施藥期和使用方法不當是發生藥害的主要原因。
多年實踐經驗,有露水時打除草劑效果總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