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以來,因戰爭被劫掠以及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非法和不道德的方式,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有300批次、15萬餘件文物回國。國寶的流失與迴歸也折射出國家的治亂興衰。

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拍賣場上很多中國文物被中國人拍下帶回國內,國內的博物館購置文物的款項也逐年增加,促使中國文物大量回流中國。迄今為止,我國目前主要透過依法追索、民間捐贈、商業回購、跨國訴訟、直接談判等手段追回文物。

下面我們精心遴選了100件具有代表性的迴流文物(二)進行展示。

26.春秋晉公盤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盤口徑40釐米,總重約七公斤,淺腹平底,內底中央飾有一對精美浮雕龍盤繞成圓形。雙龍中央,有一隻立體水鳥。雙龍之外,還有四隻立體水鳥和四隻浮雕金龜。再向外延,又有三隻圓雕跳躍青蛙和三條游魚。最外圈,則有四隻蹲姿青蛙、七隻浮雕游泳青蛙和四隻圓雕爬行烏龜。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圓雕動物,都能在裝置原處作360度轉動,鳥嘴也可以啟閉,烏龜頭也可以伸縮。內壁有七處銘文,每處三行,共183字。這些銘文,清晰呈現了“春秋五霸”晉文公時期的晉國盛世氣象,傳遞了極為珍貴的歷史資訊。此盤是晉文公送給大女兒孟姬的嫁妝,他希望女兒嫁到出國後,能夠做好該做的事情,成為一個不簡單的女人,並將此器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2019年山西警方從境外追繳,現藏於山西青銅器博物館。此盤雄渾多姿,是晉文公給他大女兒的嫁妝之一,裝飾的浮雕龍、立體水鳥等圓雕動物都能在裝置原處作360度轉動,呈現出我國春秋時期青銅器的最高工藝水平,為研究晉國曆史提供了真實可信的依據,國寶級文物。

27.春秋子仲姜盤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盤口徑45釐米,重12.4公斤,形體較大,器質厚重,整器風格質樸渾厚,圈足下置三隻立體爬行猛虎,老虎身體側面與圈足邊緣相接。盤壁兩側設有一對寬厚的附耳高聳,其外側裝飾有云紋。盤的前後各攀有一條立體曲折角龍,盤內底鑄有浮雕的魚、龜、蛙等水生動物。內壁鑄有銘文六行三十二字:“隹六月初吉/辛亥大師作/為子中姜沫/盤孔碩且好/用祈眉壽子子/孫孫永用為寶”,是晉國太師為他妻子仲姜所作的盤。此盤早年出土後就不幸流失國外,後被香港太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葉肇夫在澳門購得,1997年葉肇夫捐贈給國家,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此盤紋飾精美,造型典雅,鑄工精良,體現了當時高超的青銅鑄造與裝飾水平,銘文精煉簡要,並且有許多用語用韻異常精妙,整篇銘文是學術價值極高的史料。最特別的是盤內所有的動物可以在原地作360度的轉動,這是以前青銅器中絕無僅有的,彌足珍貴,國寶級文物。

28.春秋疊瓣龍紋大鼎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鼎通高63釐米,最寬處達79釐米,是為許靈公陪葬的一套七件列鼎中的一件。鼎外周壁嵌接六個造型奇特的怪獸形耳,怪獸頭豎大耳,大尾上卷。鼎口沿處裝飾細密工整的交龍紋,腹部飾四周垂瓣,內飾交龍形。迄今發現的這一時期的大鼎製作工藝和裝飾都較為簡單,而這件大鼎通體滿飾花紋,甚至連鼎足底部亦裝飾有獸面紋,整體裝飾極為精彩罕見。傳出土於河南平頂山市葉縣春秋晚期許國國君許靈公之墓,後流失海外,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此鼎氣勢雄偉,整體裝飾極為精彩罕見,是迄今所知春秋時期最高等級的青銅禮器,也是目前所見春秋時期體量最大、工藝最精美的青銅大鼎,是春秋時代青銅藝術的傑出代表作,國寶級文物。

29.春秋秦公鼎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鼎立耳折沿,淺腹略鼓,平底,獸首蹄足,頸腹飾獸身交連紋,立耳外側飾鱗紋,腹內壁銘文6字“秦公乍寶用鼎”。《史記·秦本紀》載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而被封諸侯。對於鼎銘“秦公”的認定,或以為是西周宣王時的秦莊公,或以為是幽王時秦仲和莊公,又或以為是春秋早期的秦襄公和秦文公。但該鼎形制與厲王時期函皇父鼎(甲)極似,時代相差不會太遠,因此秦仲或莊公的可能性都存在。1993年出土於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大堡子山秦國墓葬,後流失海外,2009年美籍華人範季融、胡盈瑩夫婦將其收藏的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捐贈給國家,國家文物局於2015年向上海博物館劃撥這批文物。此鼎造型特殊,紋飾精美,帶有明顯的秦地風格,明確標明主人的身份為秦公,是研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秦國曆史的珍貴資料。

30.春秋鴟(chī)梟形金飾片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這批鴟梟鳥形金飾片8件,可分2型:I型4件,高52、寬32釐米,鴟梟以金箔剪裁而成,鉤喙、環目、長尾、屈爪,通身飾變形竊曲紋以為翎毛,使得鴟梟形象異常富麗,其中1件鴟爪與腹部脫離,2件鴟梟周邊有雙眼釘孔等距離地分佈在喙、首、項、背、尾、爪、腹各部位;Ⅱ型4件,高52、寬32釐米,鴟梟以金箔剪裁而成,鉤喙、環目、長尾、屈爪,通身亦飾變形竊曲紋,但在每隻鴟身之竊曲紋餘白中,刻出10個形狀各異的鏤孔,這些鏤孔當時是否有鑲嵌物已不得而知,其中1件屈尾遺失,在喙、首、背、尾、爪、腹等部位,有9處雙眼釘孔。鴟梟形金飾片正面打磨黃亮,背面未經打磨,故色暗發澀。20世紀80年代出土於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大堡子山秦國墓葬,後流失海外,2015年迴歸祖國,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這批鴟梟均以金箔剪裁而成,製作工藝精到,紋飾圖案精美,形態各異,造型生動,通身飾變形竊曲紋翎毛,使得鴟嫋形象異常富麗,充分展示了秦人享國初年冶金工藝的非凡和秦貴族階級的奢侈靡麗,實屬罕見文物。

31.春秋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曾伯克父”整組青銅器鼎、簋(鬼)、盨(須)、壺、甗(演)、霝(靈)器類同現,品類豐富,鑄造精緻、儲存完整,均有銘文,達330字,是中國近年來在國際文物市場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實施跨國追索的價值最高的一批迴歸文物。這組青銅器是我國湖北隨州地區春秋早期曾國高等級貴族墓葬出土文物,銘文顯示器主為“曾伯克父甘婁”,鏽色呈“新鏽”狀,缺少流傳的歷史痕跡,經過和同時期考古發掘資料比對,基本認定該批青銅組器應為湖北隨棗一帶曾國高等級貴族墓葬被盜出土文物。2019年從日本追索迴歸,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這組青銅器鼎、簋、盨、壺、甗、霝器類同現,品類豐富,鑄造精緻、儲存完整,均有銘文,多達330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資訊,曾伯克父器物群為目前考古發現所未見,對於研究春秋時期歷史文化、曾國宗法世系以及青銅器斷代與鑄造工藝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32.春秋吳王光劍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劍全長77.3釐米,劍體長65釐米,劍格寬4.8釐米,劍體寬4.5釐米,重1公斤,劍身修長,劍刃鋒芒犀利,劍格飾變形獸面紋,鑲嵌物已脫落。劍體鑄銘文為鳥蟲書,字型很大,每字長度為2.5-3.2釐米不等,共二行八字:攻吾王光自作用僉(劍)。意思是它是吳王光,即吳王闔(hé)閭(lǚ)所使用的劍,也因此而得名。吳王光劍,1964年在山西原平縣出土過一件。鳥蟲書是鳥形或蟲形的藝術字體,春秋中晚期以後這種字型常常作為青銅裝飾的一部分在楚和吳越地區流行。春秋戰國時期,征戰不斷,促成了兵器鑄造業的大發展。兵器的產量、質量均有大幅提高。1972年安徽省南陵縣三里鄉呂山村出土,於20世紀90年代輾轉流入香港,後由上海博物館購回,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這把吳王光劍鑄造精良,埋藏地下2000多年,至今仍青光熠熠,鋒利無比,是吳王光劍中最長的一件,是春秋時期青銅兵器精品。

33.春秋吳王夫差劍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這柄劍通長58.3釐米、格寬5.5釐米,造於春秋晚期。近鋒處明顯收狹,雙刃呈弧曲形。中起脊線,兩從斜弧面。劍格作倒凹字形,飾獸面紋,鑲嵌綠松石,一面已佚。圓莖實心,有纏緱痕跡。莖上有兩道凸箍,箍上有纖細的凹槽,遺存少量綠松石。圓盤形首,鑄有多圈精緻峻深的同心圓凸稜。劍首以不同成份之合金青銅分鑄後再銜接劍莖而成。劍身近格處鑄有銘文兩行十字:攻敔(吳)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吳王夫差劍已知存世量共有9柄,分別藏於蘇州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等處。2014年蘇州市政府出資從臺灣古越閣徵集,現藏於蘇州博物館。此劍鑄工精緻,歷經二千四百餘年仍完好如新,刃鋒極其鋒利,為當時鑲嵌技術的代表之作,是目前國內外同類劍中品相最完好、最精美完整的一件,為蘇州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國寶級文物。

34.戰國越王亓北古錯金銘文劍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吳越的王者所作劍是當時的極品,是我國兵器史上最珍貴的文物之一。越王“亓北古”,即越王勾踐之孫越王盲姑“不壽”,“亓北古”古音與“盲姑”相近。此劍通長65.2釐米,格寬5釐米。此劍為複合劍;劍圓莖上有平行箍兩圈,上有錯金紋飾,刃一側微殘(有小缺口)。劍格正、背皆有錯金鳥蟲書銘文,正面有銘文一行10字,左右兩邊各5字,對稱分佈,做“戊(越)王亓北古”;背面亦10字在左右兩邊對稱分佈,作“自乍(作)元用之”;圓形劍首環列錯金鳥蟲書銘文12字“臺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僉(劍)”。亓北古劍又稱“盲姑”劍,距今有2400年曆史,目前發現存世僅3柄,分別藏於海南博物館、安徽的安慶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2007年國家文物局以400萬人民幣從海外徵集,2008年劃撥,現藏於海南博物館。此劍器形完整,品相佳,以複合金屬嵌鑄劍身,是國內同類越王劍中僅有孤品,劍上32字錯金鳥篆書體儲存完整,歷經2400年風風雨雨,銘文依然清晰可辨,色彩鮮明,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劍中最長的一把,品相極佳,國寶級文物。

35.戰國嵌錯社會生活圖畫壺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這對銅壺通體嵌錯圖畫,器身圖畫從上到下分為四層,其中最上一層表現貴族射箭和採桑的情景。在“射箭圖”中,一群腰配短劍、手持弓箭的貴族男子,正列隊走上一座高臺進行射箭訓練,還有一些人在鼎和俎案前忙碌著,為這些貴族男子準備酒食,供他們射箭之餘享用;“採桑圖”表現了一群貴族男女兩人一組,在桑林中一邊採桑、一邊嬉戲的情景。人物姿態多變,場面生動有趣。第二層圖畫由多個單元組成,表現貴族們射箭比賽、射獵飛鳥和樂舞等場景。天空中,鴻雁成行飛翔,下面三個人半跪著,正用帶繩索的箭射向它們,三隻鴻雁正中箭墜向地面。射箭比賽是在一座比較講究的臺榭中舉行的,臺前設箭靶,臺上站立五人。臺榭下有一大帳,帳內六人或跪或站,形態各異。第三層圖畫表現的則是陸戰與水戰的場面。在陸戰圖中,守城一方手持戈、矛等兵器在抵擋敵人的進攻,攻城一方,登上“雲梯”向前衝鋒。戰事非常慘烈,一人已經身首分離。第四層也就是最下一層表現的是鬥獸和對獸圖案,其中鬥獸圖案共四組,每組由一位手持戈、矛一類兵器的武士及七頭形態各異且高度抽象化的禽獸構成,頗為奇特。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裝飾這一類圖畫的青銅器,流行於春秋末至戰國前期的三晉地區,但出土數量極少,這對銅壺通體嵌錯表現“鄉射禮”、“大射禮”等周代貴族生活的圖畫,內容豐富,是一對距今2400年的戰國早期銅壺精品,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

36.戰國青銅馬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這三匹青銅馬高15-18釐米,長22-24釐米,形態各異,一匹作仰頭行走狀,一匹作低頭佇立狀,還有一匹作低頭覓食狀。這三匹馬的尾巴均打結,而且“肌腱隆突、四肢發達、背部豐滿、臀部強健、馬頸有力”。根據這些特徵,有專家推斷它們是成年蒙古戰馬的造型,很有可能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產物。1997年河北省邯鄲市趙王陵二號陵被盜出土,後被倒賣至海外,1999年追回,現藏於邯鄲市博物館。這三匹青銅馬造型生動,刻畫細膩,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具有寫實藝術風格的青銅馬,比“馬踏飛燕”還要早400年左右,對於瞭解戰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和文化藝術等都具有突破性的作用,堪稱“國寶”。

37.戰國楚簡《孔子詩論》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竹簡是古人在紙張發明之前,用以書寫文字的竹片。該《孔子詩論》是迄今發現的最早評論《詩經》的專文,完、殘簡有二十九支。竹簡把《詩經》的類別稱為“訟”、“大夏”、“小夏”和“邦風”,也就是“頌”、“大雅”、“小雅”和“國風”。該文字較為奇特,不為人所熟悉,關於其文字的釋讀尤其引人注目,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其文字奇雄,不類齊魯,奇詰古拙,形成一種豐富多變與絢麗婉轉的藝術風格。1994年上海博物館從香港文物市場購得,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楚國文字在戰國文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從楚國文字與書法風貌,可以窺探到楚國文化“荊楚雄風”的藝術特色,此書不僅是早期書法作品的代表,也是十分珍貴的文化研究資料,為後人研究詩經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國寶級文物。

38.戰國竹簡《金縢》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本篇簡文原篇題作《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學界一般用《尚書·周書》中的篇名《金縢》做簡稱,文中記載了周武王病重,周公向祖先祈禱,請求自己代周王死去的情況,以及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從誤解周公直至盡釋前嫌的史實。清華簡《金縢》將周公代禱這一史實部分概括減削,更為細緻地描述成王與周公之間的故事。筆削加工的結果,一方面體現在其整體的故事框架更為完整,這既包括主線的完整——從成王疑周公未能迎接周公,到成王悔悟改過迎接周公。同時也反映在一些細節的敘述上。如上下文的呼應,增加“就後”等過渡詞,使得故事更為緊湊、連貫,經過這樣的剪裁,加強了簡本《金縢》故事的完整性,增強了其可信性。2006年清華大學校友趙偉國收購於香港,2008年捐獻給母校清華大學。此簡證實了戰國中晚期已有成篇的“金縢”故事,然簡本《金縢》在內容、文字上與今傳本大有不同,此簡未經“焚書坑儒”影響,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先秦古籍的原貌,對於研究中華文化的初期面貌和發展脈絡有重要價值,國寶級文物。

39.西漢鎏金龍首形蓋弓帽

這件西漢早期的器物是古代傘蓋或帳構的弓帽,通體作呈“S”形的龍形,龍體中空,可套插傘骨,龍身上面設一倒鉤,用來勾掛用作傘面的織物。此器通體鎏金,色澤華美,而且龍的雕塑手法極為精到,龍昂身上揚作飛翔狀,雙角斜立,兩眼圓瞪,大口暴張,牙齒鋒利,兇猛異常。龍身上刻有極細的五字隸書:“西方第十三”,當年帝王的大傘一般有傘骨二十八根(象徵二十八星宿),而它則是其中從西方數第十三根。它們上面刻有數位,可以避免在拆裝大傘時發生差錯。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此器通體鎏金,色澤華美,龍的表現力極佳,可能出自西漢景帝華蓋上的裝飾,堪稱是目前所見漢代藝術水平最高的龍。

40.西漢人形足高柄燈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這件西漢銅燈的最上面是圓形燈盤,燈盤內心安放一個蠟燭纖,可以插放蠟燭,外圈則是油燈,外壁上設定一個龍首形的小流嘴,浸泡在油裡的燈捻透過龍口伸出,點燃後就成了油燈。這件銅燈以底座下有三位擎盤小人,他們屈體下蹲,作雙手用力向上擎舉狀,十分生動。三人皆扁平臉,頭髮向上盤起形成髮髻,身上僅穿一條“丁”字形短褲,身體表面呈現大面積文身圖案,形像極似今天日本相撲選手。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此燈為油燈與燭燈結合體,結構複雜,是中國已知唯一一件漢代兩用燈,底座下的三位擎盤小人最具藝術性,是日本國技相撲源自中國的重要實物證據之一。

41.東晉王獻之行書《中秋帖》卷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帖縱27釐米,橫11.9釐米,紙本行書,原為五行三十二字,後被割去二行,現僅存三行二十二字:“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無款署,有明董其昌、項元汴,乾隆等人的鑑藏印跋。《中秋帖》結字中宮較緊緻,其點畫的彈性和相互間的張力都明顯要小。此帖筆畫全連,“復”“不”之間的連帶,不太暢達;“不得”兩字,略嫌拘束,當得起“神韻獨超,天姿特秀”的讚譽。用墨濃重,轉筆圓轉外拓,起筆或藏鋒或側鋒,提按自然,整幅字的筆畫偏於豐肥,但又有個別瘦勁的連筆和字做補充,顯得疏密得當、粗細變化。其用筆婉轉流動,一氣呵成,有“一筆書”之妙。清吳升《大觀錄》雲:“此跡書法古厚,黑採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鉤填,恐是宋人臨仿。”據當代書畫鑑定家研究,大多認為是宋米芾所臨,故同樣寶貴。清宮舊藏,後流出宮外,1950年周恩來總理指示將《伯遠帖》及《中秋帖》在香港購回,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行草相雜,書法古厚,墨彩鮮潤,字距佈置緊密,執行流利,連斷往復。整幅字守中線,行間透氣,齊頭平腳,氣韻貫通,雄渾奔放,氣吞萬里,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再現了晉人書法那種天然去雕飾、秀媚灑脫的時代風貌,曾被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國寶級文物。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為魏晉以來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父齊名,人稱“二王”。

42.東晉王珣行書《伯遠帖》卷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帖縱25.1釐米,橫17.2釐米,紙本行書,5行共47字,是王珣給親友的一通書函,是王珣懷著痛切心情與人傾訴,它的書寫保持了書法家的自然、隨意狀態,常被後世看作通向永遠動人心脾的“神韻蕭散”晉代書風的不可多得之至徑。其行筆峭勁秀麗,自然流暢,筆畫寫得較瘦勁,結體較開張,特別是筆畫少的字顯得格外舒朗,飄逸,有“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洞”的晉人韻味。其書法雖為行書,卻有隸書遺意,結體在扁長之間。個別字如‘勝’、‘實’、‘獲’、‘群’等與王羲之《姨母帖》的唐摹善本中的書字頗為類似。書勢微向左傾斜,為的是取得險峻端莊的藝術效果,這是王珣書法獨具的特色。清宮舊藏,後流出宮外,1950年周恩來總理指示將《伯遠帖》及《中秋帖》在香港購回,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風神俊朗,瀟灑流利,在王氏家族書風的基礎上自具面目,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亦被稱為“天下第四行書”,此帖與陸機《平復帖》為現今僅存的兩件晉代名人法書,是我國古代書法作品中的佼佼者,奠定了王珣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其書法藝術和文物歷史價值卻難以估量,國寶級文物。

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字法護,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丞相王導之孫、中領軍王洽之子。初任桓溫掾屬,與謝玄俱為桓溫所敬重,隆安元年(397年),遷尚書令。於司馬道子征討王恭時為衛將軍、都督琅邪水陸軍事、假節,平亂後加散騎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病卒,年五十二。獲贈車騎將軍、開府,諡號“獻穆”,後改贈司徒。有文集十一卷,工書法,其代表作《伯遠帖》是東晉時難得的法書真跡。

43.北魏正始四年彌勒三尊像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這尊為背屏式佛三尊造像,主尊佛居中,體貌豐健,法相莊嚴,嘴角含笑,外著褒衣博帶式袈裟,立於蓮臺之上。佛兩側有翔龍吐出蓮莖和蓮葉,其上托出蓮臺。二脅侍菩薩站於蓮臺之上,面相清秀,略顯微笑。背屏上方雕六飛天,最上方兩飛天雙手捧塔,其他四飛天分別執箜篌、笙、排簫等樂器,正邊奏邊舞。像下方座前為銘記,其他三面分別浮雕佛教故事“太子比武”及伎樂、供養人等影象。像下所設方座的正面有78字的刻銘,明確標明它是北魏正始四年(507年)由一位名叫法想的比丘尼發願雕造的彌勒佛三尊像。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這尊造像儲存十分完整,在目前所見的山東青州北朝造像中是時代最明確且最早的一尊,所雕造的彌勒佛形象也是中國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彌勒佛之一,與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大肚彌勒佛有很大差別。

44.北魏永熙二年張令妃造佛三尊造像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這尊背屏式造像原來一尊完整的一佛兩菩薩三尊像,現僅存右下半部分。透過殘存部分,造像背面刻有大面積的線刻畫與發願文,位居右下角的十行發願文,明確標明其造於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背屏背面的線刻畫,內容頗為複雜。其中上欄上方殘存山巒,山下有河水流淌,山水之間有一巨獸長尾飛揚。上欄底部中央刻一猛虎追逐一獸。上欄右側也殘存兩身坐佛像。下欄中央刻上下兩身坐佛像。兩坐像左側,是一正在建築中的佛塔。塔呈方形,塔身磚砌而成,磨磚對縫。兩工匠站在塔上,或手持瓦刀,或俯身下接石料,似在做塔的封頂工作。北魏時期天下寺廟萬所,佛塔林立,但沒有一座儲存下來,這幅畫像為今人形象地描繪出1500年前佛塔的模樣,極為難得。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這尊殘像尚可依稀想見當年造像的精緻,發願文字型為典型的魏碑字,雋妍秀美,藝術水平頗高,是當年“法難”的最形象的例證,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北朝紀年造像中時代較早的一尊,對研究中國北方地區佛教歷史與佛教造像藝術價值重大,被專家們譽為“難得的國寶級造像標尺”。

45.北魏高樹龕釋尊佛首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佛首是古陽洞高樹造像龕釋迦佛的佛首,高32釐米,由青灰色石灰岩雕成。整體看來,它面目清秀,稜角分明,似威嚴而實慈祥。其頭部飾波紋高髻,臉形瘦長,修眉細眼,鼻樑高挺,頸下連一截斜披袈裟的襟緣。古陽洞是洛陽龍門石窟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是北魏孝文帝為其祖母馮太后營建的功德窟。1907年至1921年間,佛頭被盜,先被運往法國,後流落比利時,20世紀70年代末被美國收藏家購藏,1991年,美籍華人陳哲敬先生購得,經過對造像風格、殘跡尺寸勘測,發現與龍門石窟古陽洞高樹龕釋尊盜鑿介面完全吻合。2004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由中國文物資訊諮詢中心徵集回國。2005年10月,包括高樹龕釋尊佛頭在內的7件文物回到老家洛陽,現藏於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此佛首儲存完整,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風格轉變期的雕刻,藝術價值高,其特殊性在龍門石窟是獨一無二的,顯示出了精湛的雕像技藝和高超的藝術水平,是北魏後期龍門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秀骨清像的優秀範例。

46.東魏蟬冠菩薩像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菩薩像通高120.5釐米,外形精美,頭後有巨大圓形頭光,戴高冠,嘴角微翹,面含笑意;上身穿袒右衣,雙肩覆搭披帛,帛帶於胸前打結後分向兩側,下垂至小腿側再向上折,最後各自繞兩手肘下垂,兩肘外側下垂的帛帶已殘缺;下身穿著長裙,裙袂處分佈密集皺褶。菩薩身軀修長,衣服稍薄而貼體,衣褶密而不厚,整個形體已顯輕靈之意,而無北魏時期厚重之感,是一尊典型的東魏時期作品。中國早期佛教接受了本土民間神仙思想和道教觀念,常常把佛和菩薩視為神仙,因此菩薩冠上裝飾蟬紋也就不奇怪了。1976年出土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龍華寺遺址,1994年7月初被盜,蟬冠菩薩像被盜後流轉到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館花費巨資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在國際諸方友人的協助下,中、日雙方經過了多回合的談判,2008年入藏山東博物館。此菩薩外形精美,頭後有巨大圓形頭光,是一尊典型的東魏時期作品,這種佛教蟬冠在世界範圍內十分罕見,是佛教造像中國化的一個例證,因此彌足珍貴。

47.東魏佛三尊造像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此造像的主尊立佛位居正中,兩目微張,彎眉細長,雙唇微閉,嘴角微上翹,面含微笑;雙手施無畏、與願印。佛兩側各倒懸一龍,龍嘴銜蓮莖、蓮葉,上託蓮臺。二脅侍菩薩頭戴寶冠,面形方中帶圓,面露微笑,身著長裙,手持法器,立於蓮臺之上。更難得一見的是,二脅侍菩薩的裝飾、兩側龍及龍所銜蓮莖、蓮葉等均有明顯差異,寓變化於統一之中。佛、菩薩、龍及飛天等形象,皆以高浮雕技法雕刻而成,刀法圓潤渾厚,除頂部殘缺、僅餘兩身飛天外,其他皆儲存完好。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此造像雕刻細膩,工藝技法極高,為已知個體最大、儲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東魏青州背屏式造像之一,堪稱是舉世罕見的藝術精品。

48.北齊天保七年釋迦牟尼佛像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這尊漢白玉石釋迦牟尼佛是北齊天保七年(556年)趙郡王高叡為其亡伯(獻武皇帝高歡)、亡兄(文襄皇帝高澄)所造,所用工匠當為國內或宮廷中的雕塑高手。佛像面相渾圓,細眉,長眼,雙目垂瞼下視。身著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貼體,最為難得的是佛像底座上還有題記,既有確切紀年,又有造像者及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職,還有所造佛像的佛名。原藏於靈壽縣幽居寺塔,佛首1996年被盜,後輾轉被信眾轉贈給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星雲大師痛心於佛像身首分離,遂發願將佛首無償捐回大陸。2015年5月23日,星雲大師捐贈佛首儀式在臺灣舉行,這座佛像終於身首合一,現藏於河北博物院。此佛像衣紋稀疏作雙陰線,線條細而流暢,底座刻有題記,包含確切紀年。造像者及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職,還有所造佛像的佛名,這是現存的一個孤例,也是研究北齊政治、軍事、官制、佛法、書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是21世紀初所見北齊時期雕刻最為細緻精美的圓雕作品,國寶級文物。

49.北齊供養菩薩立像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中國隋唐以前的佛和菩薩像還是超凡脫俗、與人間保持很大距離的神,然而這尊北齊漢白玉質菩薩像則與眾不同。這尊圓雕菩薩像,頭扭向左側,頭後有圓形頭光。面相豐圓飽滿,雙眼細長微鼓,嘴角內凹,露出微笑。雙肩寬厚,胸部挺起,除了袈裟衣邊外,不雕衣紋。手臂豐滿圓潤,雙手置於頸下右側,作合十狀。身體有明顯的轉體動作,足踮起,立於單瓣覆蓮圓座上。並且運用了玉器工藝中的“俏色”做法,將菩薩的袈裟衣緣等部位保留了原有的粗糙的石皮,以此較好地體現出袈裟的質感。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此立像姿態活潑優美,令人感到親切,這一姿態奇特的菩薩像在中國隋唐以前的菩薩像中尚屬僅見,雕刻技藝十分高超,而且還運用了玉器工藝中的“俏色”做法,在石刻佛教造像中更屬罕見的孤例,國寶級文物。

50.北齊思惟菩薩像

海外回購,100件迴流文物講述中國的治亂興衰和復興歷程(二)

思惟菩薩表現釋迦牟尼為太子時,在菩提樹下靜坐禪悟場面的思惟菩薩像,一直是最優美、也最受喜愛的佛像造像題材之一。因其姿勢複雜,用圓雕藝術形式表現思惟菩薩像殊為不易。這件菩薩頭戴五尖式寶冠,肩上有圓餅狀飾物。上身裸露,腰繫輕薄貼體的多褶長裙。上身微向前傾,右上臂支在右腿上,右下臂殘缺,左腳自然下垂,成功表現出思惟禪悟的意境。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從海外回購,現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此菩薩體態健壯勻稱,形貌端莊俊美,雖雕飾簡潔,但手、足等部位質感強烈,造型與藝術水平極為高妙。在目前所見北朝時期青州造像中,圓雕思惟菩薩像迄今僅發現兩尊,這尊藝術水平更為突出,尤顯難得和珍貴。

分類: 收藏
時間: 2021-10-08

相關文章

國寶迴歸,100件迴流文物見證中國的治亂興衰(三)

國寶迴歸,100件迴流文物見證中國的治亂興衰(三)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以來,因戰爭被劫掠以及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非法和不道德的方式,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有300批次. ...

浙江國際頻道《100年·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浙江記憶》走進高校

浙江國際頻道《100年·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浙江記憶》走進高校
為了更好打造國際傳播"重要視窗",講好浙江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浙江國際頻道創制了<100年·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浙江記憶>融媒傳播系列.近日,該系列節目作為教輔材料由浙江 ...

全國34個博物館,有42件國寶級文物:你見過幾個?

全國34個博物館,有42件國寶級文物:你見過幾個?
如今博物館旅遊已經成為每個地方必去之處,遊每個地方博物館,是瞭解當地歷史最重要的好去處,還是免費.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我國各地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你見過哪些?筆者總結了42件鎮館 ...

“華夏之華”特展亮相清華藝博,300餘件山西文物精粹跨越萬年

“華夏之華”特展亮相清華藝博,300餘件山西文物精粹跨越萬年
縱觀歷史,華夏文明具有獨特的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始終一脈相承.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因相對封閉的特殊地形,成為全國儲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大的基因庫之一.10月8日,"華夏之華 ...

——論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十二

——論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十二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 --論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十二 本報評論員 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處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 ...

美聯社成“中國官媒”?神舟十二完美收官,美網友不滿其客觀報道

美聯社成“中國官媒”?神舟十二完美收官,美網友不滿其客觀報道
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飛船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順利著陸,其實際落點與離軌時的預報地點僅相差847米,其精度之高讓全球為之側目,很多網友都留言,中國人已經把飛船玩到極致了,下次想再提 ...

中國入世談判為何談了十五年?劉風講述金筆見證的時刻|紅色印記第89集

中國入世談判為何談了十五年?劉風講述金筆見證的時刻|紅色印記第89集
來源:央廣網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電影譯製廠廠長劉風.配音代表作<諾丁山><翻譯風波><功夫熊貓>等 翻開厚重的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從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到邁向民族的 ...

一邊在海外天價回購文物,一邊又不承認民間藏品,意欲何為?

一邊在海外天價回購文物,一邊又不承認民間藏品,意欲何為?
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2020年夏初之時,法國Beaussant Lefèvre拍賣行,準備拍賣兩卷<永樂大典>嘉靖手抄本,你是否覺得老外研究中國文化比較透徹,經營拍賣也比較成熟,所以 ...

這四件收藏在中國的外國頂級文物,意義深遠,卻很少有人聽過

這四件收藏在中國的外國頂級文物,意義深遠,卻很少有人聽過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此前流失於海外的文物也逐漸走上了回國之路,雖然這只是所有流失海外文物很小的一部分,但對於中國來說卻意義重大. 關於這些流失於海外的中國文物,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 ...

回家!已有15萬餘件流失海外文物歸國

回家!已有15萬餘件流失海外文物歸國
近日,我國成功從美國追索回12件文物藝術品.截至目前,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已有15萬餘件流失文物先後迴歸.回首往昔,圓明園馬首銅像.淳化閣帖.伯遠帖--一件件歸來的文物,見證了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願國寶 ...

講述刺繡裡的中國

講述刺繡裡的中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何曉霞教學生刺繡技法. 何曉霞帶領其刺繡團隊用兩年8個月完成的一部鉅作.作品長10.03米,寬3.03米,由千個海底的各種魚類.植被.藻類.貝類等組成,正在申報吉尼斯世界 ...

我國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品味古代中國的極致藝術典範(上)

我國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品味古代中國的極致藝術典範(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國(境)展覽呈現出日益繁榮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對此,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 ...

雷風科技入選2021中國新科技100強

雷風科技入選2021中國新科技100強
9月17日,由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週刊>.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eNet研究院.德本諮詢(北京)有限公司主辦的"2021中國新科技100強評選暨秋季金i獎頒獎" ...

年代跨越一萬年,300餘件山西古代文物展示“華夏之華”

年代跨越一萬年,300餘件山西古代文物展示“華夏之華”
10月8日,"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開幕式暨春秋蟠螭紋銅鼎入藏清華大學儀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 開幕式由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展覽總策劃向波濤主持,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

龍門石窟文物首次來滬,你去當地也看不到它們

龍門石窟文物首次來滬,你去當地也看不到它們
由上海大學.河南省文物局主辦的"銘心妙相:龍門石窟藝術對話特展"於2021年9月18日至2022年1月8日在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這是龍門石窟文物首次來滬展出,27件龍門石窟文物與1 ...

流失在國外11家著名博物館裡的這些中國國寶,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國外11家著名博物館裡的這些中國國寶,你知道多少?
小編之前曾經分兩期介紹過我國主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實這只是我國浩瀚如海的奇珍異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更精美絕倫,更具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國寶級文物由於盜賣.走私和西方列強的掠奪而流失海外,文物的流失 ...

誰是鷹擊長空的“空中美男子”?鄭嵐講述英雄的殲-8戰機|紅色印記第82集
來源:央廣網 △鄭嵐,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播音員 翻開厚重的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從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到邁向民族的偉大復興,一件件飽經滄桑的革命文物,記錄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紅色故事.一個個繼往開來的歷史 ...

廢墟之下的生命之光,“可樂男孩”薛梟講述汶川瞬間|紅色印記第93集
來源:央廣網 △"可樂男孩"薛梟,中糧可口可樂飲料(四川)有限公司博物館館長 翻開厚重的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從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到邁向民族的偉大復興,一件件飽經滄桑的革命文物,記錄 ...

張新成講述:他用生命中最後37秒守護上百位戰友平安!|紅色印記第98集

張新成講述:他用生命中最後37秒守護上百位戰友平安!|紅色印記第98集
來源:央廣網 △演員張新成,代表作<你好,舊時光><以家人之名><百鍊成鋼>等影視劇 翻開厚重的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從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到邁向民族的偉大復興,一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