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他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也是堅決維護共產主義的忠誠戰士,他是堅守在我國農業經濟建設戰線的人民公僕。
他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是鞠躬盡瘁的一生。
高官的田園追求
2003年,官至副國級的毛致用,從全國政協副主席的位置上卸任,選擇回到老家。
在其他人看來,這無異於重返鄉村過上農民的生活,但在他看來,是過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田園生活。
回到家鄉,他在自家的後山上搭起了一個大棚,裡面養了八十多隻土雞,還建起了菜池和水塘,在他看來身體健康最重要,養殖這些不僅讓他勤於鍛鍊身體,而且都是綠色有機食品,吃得放心。
為了合理利用這一潭水塘,他還請工人在周圍建造了一棟豬圈,豬的排便經過迴圈化處理,變成了自己沼氣池的原料,綠色環保,這一理念也帶動了周邊百姓,大家紛紛跟著這位老領導一起可持續發展。
大家都很開心,有這樣的“明白人”帶領著,在養殖方面也省了不少的精力和財力。
每天早晨六點鐘不到,他就已經起床,操心著這些雞鴨,挨個喂一遍回來洗個熱水澡,再吃飯、看報、聽廣播,去魚塘再照料一下,觀察著魚兒歡快的形態滿眼欣慰。
種地、養鴨、養魚、餵雞,每天他都忙得不亦樂乎,彷彿在照料著他的一個個朋友似的,連一條條皺紋裡都鐫刻著他的怡然自樂。
有時候,村裡的年輕人看他滿頭大汗,便會主動過來幫忙,但都被他謝絕了,一顆年輕的心在攢動,他不想承認自己已經老去,總覺得,自己的活就該自己幹,不然就失去了回鄉下的意義。
可親可敬的人民公僕
大家都很好奇,曾任湖南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的他,原本可以在北京那樣的大城市安享晚年,為什麼要在退休後回到農村呢?
其實,這源於他從小的理想。他就出生於農村長在農村,童年的生活相當艱辛貧窮,作為家裡的長子,他很小的時候,便開始跟隨父母一起參加農務勞動。
看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就在心裡默默立志: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了要為農村做貢獻,改變農民的生活面貌。
朝著這一目標奮進,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農村財糧助理。
紮根基層才能瞭解百姓真實的生產生活,他在最廣闊的農村大地上一干就是十幾年。
憑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當上了當地縣委黨訓班的負責人,那時候所有的幹部都人手一整套毛澤東概論,他竟能背誦好多長篇章。
36歲那年,時任縣委書記的他,成為全省最年輕的省級預備幹部,但是他從來沒把自己當做領導,而是一直把自己看作“農民的兒子”,與百姓結下了渾然天成的深厚感情。
1959年,他所負責修建的水庫竣工,大家才向媒體透露,他曾在臘月寒冬的季節,二話不說,挽起衣褲就跳入了冰河裡搶修機器。隨後,山洪沖垮了已具雛形的大壩,他撫摸著石塊傷心到哭了起來。
他所有做的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為了一方百姓的安居樂業,他的喜怒哀樂也全部圍繞著老百姓的冷暖興哀。
後來,已至湖南省委書記的他,還在擔心著岳陽縣的水壩修建,還親自批准該水庫專案重新進行修建。建成後,當地百姓終於喝上了優質純淨水,農業灌溉水源豐富,不再受制於乾旱的影響。
有一次,洞庭湖遭遇了百年未有的大洪澇,他白天接受組織調查,晚上偷跑出來指揮現場,雙腳泡在大水裡浸泡到脫皮,後來他生病了,帶著持續不下的高燒仍堅守陣地,滴水未進。
後來當地的群眾實在擔心他的身體狀況,便在一個月黑風高夜把他“抓”了回來,讓他好好吃了幾頓飯,睡了個安穩覺,這才把燒退了下來。
在他的帶領和實時監察下,雖然洪水侵犯,但是蘆葦生產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害。他又連續好幾個日夜與其他幹部召開會議,商討蘆葦的發展規劃問題。
在災害過後,還把蘆葦發展成為當地的新產業,創造了那一年的財政新高。
凡是他待過的地方,農業生產條件均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曾經的窮山惡水在他的改造下變成了源頭活水,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著蓬勃力量。
心繫“三農”發展
退休後的他一刻也沒閒著,繼續為農業發展發揮著自己的餘熱,他還在村委以“村官”的名義義務勞動,建言獻策、親力親為。
利用空餘時間,他還將這些年主政的兩個農業大省的情況進行整理,撰寫了很多學術性著作,為後來的官員學者研究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範本和理論實踐經驗。
他還親自督查村子裡的專案施工,在現場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建議。
有一次,鎮上招標了兩個大專案,但由於企業的入駐和建設需要佔用耕地,被一些農民阻止,村委解決了好幾次都無果,很是棘手。
後來他得知了這個訊息,與企業負責人多次座談,瞭解建設專案以及初步評估能為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以解決的就業數量,都做了詳細記錄並形成報告,挨家挨戶地與百姓細緻講解。
經過他的努力,大家才終於明白了招商的意義和對他們今後生活的改善,後來有300多名百姓在這兩個企業找到了工作,有的養殖大戶還與其合作,進行入股享受分紅。
大家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都說毛致用就是他們的“活菩薩”。
他總說,是農村養育了他、成就了他,是共產黨將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佃農培養成黨的好乾部。
無論何時何地,他都不會忘了自己的“根”,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緊密相連。
結語
他提出的很多理論直到現在都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農村的發展是城鄉建設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無論是改革開放還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都離不開“三農”問題的穩定建設。
他從鄉間田地走出來,最後又回到了那裡,他用一生都在反哺曾養育他的山水,是可親可敬的人民公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