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麗梅(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中俄文化交流既久且廣,伏爾加河流域多次發現元代中國瓷器、錢幣及絲綢等出土文物,兩國間交往透過“器物”留下了供今人研究和追思的線索。這些“器物”數量繁多,最引人矚目者大概要屬兩國的宮廷藏品。
故宮博物院、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克里姆林宮博物館所藏的宮廷交往文物,時間上涵蓋了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乾隆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光緒、宣統和尼古拉二世,品類上包括了皇家武備、宮廷服飾、金銀銅器、玉器、西洋儀器、各類毛皮、絲織品、典籍……
這些“器物”不僅是中俄文化交流的載體與見證,其背後蘊含的“思想”更反映出兩國在文化上的不同價值取向。
緙絲雲鶴花卉紋椅被(藏於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博物館)。作者供圖
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
自16世紀起,俄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東方物產興趣遽增。17世紀,隨著羅曼諾夫王朝派出的第一個正式使團(巴伊科夫使團,1654-1656年)抵達北京,中俄正式開啟官方往來。
17至18世紀,中俄兩位傑出君主康熙和彼得一世在位。俄羅斯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曾於2014年展出一件中國的緙絲雲鶴花卉紋椅披,研究認為這是康熙大帝贈送給彼得大帝的禮品。緙絲也被稱為“刻絲”,織造工藝繁複,十分價昂,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該緙絲椅披用金銀線編織而成,長164cm,寬64cm。整個畫面雲霧繚繞、祥鶴飛舞,宛若仙境,寓意長壽。據記載,緙絲椅披最初被裝飾於莫斯科皇宮,1700年遷都後被帶到聖彼得堡繼續使用。
彼得大帝多次派使團來華。彼得大帝掌權之初,伊茲勃蘭特使團來華,仍延續此前簡單實用傳統,禮品除琥珀、動物和毛皮等本國特產外,還有為數不多的吊燈、鏡子、鐘錶、玻璃製品等“西洋奇巧”,這些產品有些購自歐洲。此後的伊茲瑪伊洛夫使團來華,則一改簡約風格,禮品中增加了大量展示西方科技的產品,例如鐘錶、數學儀器、望遠鏡、顯微鏡等,堪稱奢華,“西洋”元素增加尤其明顯。這表明,彼得大帝重視與華關係並瞭解康熙喜好,希望以這些新奇物品為媒介實現外交目的。
紫檀刻御題詩盒裝古幣組合(藏於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博物館)。作者供圖
乾隆與葉卡捷琳娜二世
據俄羅斯學者考證,藏於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乾隆御題詩盒裝古幣組合”,是乾隆接見俄使團、商隊、傳教士後贈送給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禮物。該盒長16.7cm,寬16.6cm,高8.9cm。共分三層,最上層放置寫有“泉流歸極”的摺子,內書來源於中國不同朝代的32枚錢幣。盒蓋上書寫中文、滿文、蒙古文、維吾爾文4種語言,盒四周雕有描金乾隆御題詩8首。
“泉流歸極”寓意清王朝順利平定準噶爾部、回部,實現統一大業,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體現。研究古幣的俄學者巴斯塔爾納克談到,“乾隆皇帝用這些古幣及上面的詩文,向俄國宮廷機智而優雅地傳達了大清實現國家統一和作為鄰邦的影響力”。
此外,葉卡捷琳娜二世個人也藏有許多中國物品,格外鍾愛的是一套“累絲銀鍍金浴室系列套件”。該套件以鑽石、珍珠裝飾,用累絲、掐絲、鏤空工藝製作,包括一個裝飾奢華的鏡子、兩隻香水瓶、兩隻彩蛋形狀盒和一隻長方形化妝盒,均可開合。彩蛋盒用於裝薰衣草水,方盒用於裝化妝品,單獨配有鎖和鑰匙,外形是一隻螃蟹伏於鏤雕樹葉上,眼睛部分可開合,用於裝口紅或胭脂。此係列浴室用器設計巧妙,細微處精益求精,彰顯宮廷生活奢華雅緻,繫累絲工藝精品。
光緒、宣統和尼古拉二世
1896年,光緒帝授李鴻章為“欽差頭等出使大臣”,赴俄國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尼古拉二世接見了李鴻章,互贈寶星、國書和禮品。根據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館藏檔案,光緒帝送給尼古拉二世的賀禮有古玉、古青銅器、古瓷、掐絲琺琅器、漆器、累絲及絲綢毯等。
賀禮清單中的古銅瓶,經考證為青銅器邿譴簋乙。該器通蓋高17cm,寬19.5cm。簋圓形,斂口,鼓腹,有雙耳,耳部飾龍首,圈足,圈足下為三獸形扁足。有蓋,蓋上有圓形捉手。蓋頂與器腹飾瓦紋,蓋沿、頸部上飾竊曲紋。蓋器同銘,4行24字,銘文為“邿譴乍寶簋,用追孝於其父母,用賜永壽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1897年,為答謝清廷,俄皇派烏赫託姆斯基公爵來華報聘。根據清宮舊藏俄羅斯文物上的俄文款識,銀義士像源於此次報聘。在俄方文獻的描述中,銀義士像“由奧夫欽尼科夫工廠製作完成。塑像主題為解放保加利亞,一位俄羅斯騎士騎在高頭大馬上,左側農民赤腳穿涼鞋牽著馬韁繩,右側一名站立的婦女一邊親吻旗幟一角,一邊領著孩子,孩子手持帶保加利亞國徽的盾牌。整組人物像置於花崗岩底座之上,兩側分別有代表黑山和保加利亞的銀雕人物像。”
除“銀義士像”外,清宮舊藏“鏨鶯銀酒匜”、“盛花果盒全具”、銀琺琅盤(一對)及銀樹式座雙耳洗(一對)也源於烏和託姆斯基此次報聘。
俄國《俄太子東遊記》(藏於故宮博物院)。作者供圖
俄太子東遊記
俄羅斯歷代沙皇中,尼古拉二世是唯一到訪過中國的沙皇。1890-1891年,當時仍為皇太子的他遊歷了香港、廣州、武漢、漢口等地。回國後,陪同皇太子的近臣烏赫託姆斯基將此行寫成《皇太子東遊記1890-1891》一書,並出版了俄、英、德、法、中五種語言版本。
中文版最為特別,描述俄太子一行遊歷中國和被接待的盛況。尼古拉二世登基後,下令印製該書三部,其中兩部作為外交禮品送入中國宮廷。1899年,俄國駐華全權公使格爾斯委託時任沙俄財政部官員璞科第將此書贈送清廷,受慈禧太后及光緒皇帝召見表彰。
百餘年來,兩部中文版《俄太子東遊記》未有國內外學者檢閱和研究,價值無人認定。經多年探索,筆者2015年在故宮找到一部,另一部遍查無果。根據故宮檔案記載,20世紀50至80年代,故宮曾調撥一批文物給其他兄弟單位,該書可能在那時被調撥。經多方查詢,筆者2016年在北京大學特藏部找到了第二部。
第三部《俄太子東遊記》稍晚印製,沙皇下令藏於俄羅斯帝國圖書館。2018年,克里姆林宮博物館的科莫洛娃研究員聯絡筆者,告知其在俄羅斯國家圖書館(原俄羅斯帝國圖書館)找到此書。至此,三部中文版《俄太子東遊記》全部被找到。
中文版《俄太子東遊記》是一件極其珍貴的俄羅斯文物,三部書分藏於兩個國家100餘年,是中俄宮廷交往的珍貴遺存。《張之洞詩文集》裡有兩首詩描述接待俄太子的盛況,其中手書《大俄國太子來遊漢口饗燕晴川閣索詩即席奉贈》曾為錢鍾書、楊絳伉儷收藏。楊絳去世前,將該手書真跡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再現俄太子東遊提供鮮活資料,也為清代中俄文化交流寫下富有情趣的一筆。
俄國法貝熱布拉吉納-舊稱銀貼花雙耳三足雙頭鷹蓋爐(藏於故宮博物院)。作者供圖
兩種禮
中俄兩國的宮廷藏品是一部“禮”尚往來史,折射出的是兩種文明的相遇和碰撞。藏“禮”於器往往是中國人表達情意的一種方式。例如,李鴻章為尼古拉二世加冕所帶去的賀禮均表達了吉祥寓意。17至20世紀,清朝一直奉行“厚往薄來”的對外交往政策,俄國來華使團、商隊甚至信使,只要攜禮品並符合禮儀,一律視為朝貢,必會賞賜數倍於“貢品”的禮品。禮在這裡的功能是建立一種政治結構或關係,其作為一種物品的具體使用價值退居其次。
俄羅斯贈禮也擅長託物言志。例如,光緒皇帝面臨內憂外患,俄皇贈送銀義士像,暗指自己是“救世主”,寓意像拯救保加利亞一樣救中國於危難。此外,由於俄駐華傳教士、商隊和使團來華頻繁,俄廷對清朝帝后喜好十分了解,遴選禮物時往往投其所好。例如,寶石皇冠、留聲機等禮品均出於慈禧喜好。無論託物言志還是投其所好,俄國的“禮”似更偏具象。
作者簡介:
多麗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故宮博物院博士後、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17-20世紀中俄文明交流史,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專案,多次赴俄訪學,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來源: 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