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棖是用於方桌、方凳的一種榫卯,也可以說是一種不用橫棖加固腿足的榫卯結構。
在製作桌子時,為增加四條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條橫棖即可。但有時要製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條橫棖礙事,但又要兼顧桌子牢固,於是就可採用“霸王棖”。
古代工匠當曾這樣設想,桌几四腿之間不用構件連線,而設法把腿足和桌面連線起來,這樣棖子就不會有礙腿之弊,而能將桌面的承重直接分遞到腿足上來。“霸王棖”正是為實現此種設想而創造出來的。
它不是裝在明面上,而是從腿足的內角線向上彎曲,延伸並固定在桌面下的兩條穿帶上,它既可幫助牙板固定四腿,同時也對桌面的穿帶起支撐作用。
霸王棖上端託著面心的穿帶,用銷釘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上。棖子下端的榫頭向上勾,並且造成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頭從榫眼下部口大處納入,向上一推,便勾掛住了。
下面的空當再墊塞木楔,棖子就被關住,再也拔不出來了。想要拔出來也不難,只需將木楔取出,棖子落下來,榫頭回到原來入口處,自然就可以拔出來了。
有的霸王棖在它的上端聚頭處,用方形木塊剔挖四個缺口,釘在面板穿帶之下,將棖子扣勞固定。這種裝置只宜用於正方形傢俱,因棖端集中。如為長方桌,棖子上端分散,便無法用此裝置。
明晚期 黃花梨霸王棖垛邊瓜稜腿方桌
棖名“霸王”,似寓舉臂擎天之意,用來形容遠遠探出孔武有力的棖子,倒是頗為形象的。
弓弦張滿後,緊繃的弓形曲線是蓄滿了力量,這種對弓箭力量運用在製作的器物和傢俱構件上,樸實無華、典雅文靜。
比例得當
明式傢俱的霸王棖與腿足的連線位置嚴格考究,既要符合力學原理,增加牢固性,又要遵循黃金分割比例,追求實用性與裝飾性的高度統一。過高顯怯,是不自信的表現;過低則贅,影響使用者自由活動和視覺效果。
功能決定形式,增加腿和麵的連線穩固性是桌案類傢俱追求的永恆主題。
在集合力學中,三角形是一個結構穩定的圖形。霸王棖就是充分利用這一原理,透過棖、腿、面三方結合,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構圖,從而增強牢固度。
0.618是黃金分割比例,黃金分割法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型,其蘊藏的豐富美學價值在實際運用中多有體現。
霸王棖的位置高低適宜,棖與腿連線點到地面的高度與桌面到地面的整體高度大致符合2:3的黃金分割近似值,桌下省下很多多餘空間,也能達到擴大視覺空間的藝術效果。
井然有序
“窺小節而識其韻”,霸王棖體量較小,但是在傢俱的整體構造中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既增加牢固性又極富美感,觀其外簡潔流暢,觀其內俊逸挺秀,簡潔的形態中蘊含著雅緻韻味。
四根霸王棖統一呈現出向上揚起的姿態,比例、大小、位置、方向等要素搭配和諧,構成很強的秩序美感。
這裡就在於霸王棖的秩序美,其特點是有規律可循,這是傢俱造型中的一個重要美學原則,能充分體現傢俱的生命力,也是傢俱造型必須遵循的關鍵,以適應使用者在視覺和心理上的需求。
曲折有致
霸王棖的意義在於創造性地解決了傢俱的結構受力問題,同時又增加了傢俱的造型語言。
動靜結合是傢俱造型中的重要因素,霸王棖的這種“彎曲”挑出式的支撐結構具有運動之勢,給人一種揚起飛翔的感覺,蘊含天地萬物欣欣向榮的生命律動。
長桌、方桌的基本結構線條都是直線,讓人感覺沉靜穩重但略顯呆板,而曲線結構的霸王棖則給靜態的傢俱增添了動態美感,使空間的組織劃分更富層次。
利用直線和曲線、平面和曲面的豐富變化,突破傢俱平面侷限,增加透視效果,帶來靈秀通透的視覺感受,為傢俱增添靈動性。
虛實相生
中國人喜歡含蓄,喜歡欲揚先抑,這種思想在霸王棖中也得以體現。傢俱是實物,而傢俱帶來的思想空間則為虛擬。
棖與桌面隔而不斷、掩映成趣,藏露之間互相生髮、彼此襯托,在一隱一顯、一藏一露中深化美感,於桌底這一狹小空間營造出結構多樣、層次豐富的美妙景色,以有限的空間創造深遠的意境。
霸王舉鼎
明式書房傢俱用霸王棖較多,畫案或條案等外形簡潔,線條流暢,與黃花梨材質完美結合,但再完美的外在也需要牢固的支承。用“霸王舉鼎”來形容此棖,實則表達出文人的內在的一種倔強的霸王氣概。
將桌面上的重量,透過穿帶、霸王棖傳遞到堅實的腿足上,這種做法一方面延長了傢俱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霸王棖隱於內部,在使用過程中不妨礙腿的活動。
舊時,文人伏案苦讀,無非是想借助科考之力,實現自己貨賣帝王家的願望。書案如文人本身,溫潤,平和,四平八穩,但內在卻想如霸王一般,有扛鼎之能,可以穩固江山社稷,把自己的能力全部獻給國家,這也是一種倔強的信念!
霸王棖設計毫無矯揉造作之感,無疑在傢俱造型中討人喜,充分表現造物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這樣的造型得到了眾人的歡迎,根據這原理,將中國的古典哲學融入在一起了,體現了中國古人的大智慧,表現了國人的情懷和生活寫照生動的聯絡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