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遠”,對於非洲豬瘟(後面簡稱“小非”)來說,國內養豬人由18年8月份之前的陌生,變成眼下家喻戶曉的危險疾病,猶如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截止到目前為止,市面上仍無有效的疫苗與藥物,掌握其發病規律,提前做好相應的防範,仍是豬場生物安全的關鍵所在。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大多數養殖戶來說都知道小非,卻不確切小非的發病規律,或者略知一二,從而對於防範小非的難度以及風險大幅增加,而對於小非來說,我們要做的就是瞭解它、預防它、杜絕它,當前對於小非來說重點是前兩個,而想杜絕它需要疫苗及相應的治療藥品才行,這個咱們不探討,重點說說小非的發病規律,咱們通過了解它,再做到科學有效預防它。
第一個發病規律:生豬日齡差異化
據兩年多的時間觀察,按照生豬的日齡來劃分,小非在臨床表現上有這個規律:老齡豬先發病(包括母豬及育肥豬)——保育豬後發病——乳豬很少發病。同時對於母豬來說,各個階段又有所不同,其發生小非的特點有:妊娠前期母豬最易發病——空懷母豬(斷奶母豬)——妊娠後期母豬/後備母豬/哺乳母豬很少發病,就此我們可以依據這個規律做好預防與觀察。
第二個發病規律:持續高燒難退,由點到面蔓延
以前沒有小非的時候,持續高燒不退或打針也難退的,就是無名高熱了,也就是常說的藍耳混感,但是這種現象會有呼吸道病症,同時往往是突然間全場發病,而小非卻不是這樣,其傳播並不快,往往以點到面的方式,逐漸擴散出去,所以類似有無名高熱病,又由點往面逐漸擴散的,警惕豬場患小非的嫌疑。
第三個發病規律:打針後,針孔流血不止
當生豬發病高燒時,我們第一時間就是想著去打退燒針,但是打過針拔出針頭時,針孔卻流血不止,染紅一大塊面板。平時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豬附紅體病,由於血液成分不足,血小板也不足,才造成流血不止,但是這種病有個特點就是流出的血顏色較淺。而小非患上嚴重的敗血病時,拔出針頭後也會流血不止,但是小非流出的血顏色很暗,或是黑色,這個時候就需要警惕豬場是否發生了小非。
第四個發病規律:分娩前後或分娩中母豬死亡
由於臨產母豬、分娩中的母豬、還有分娩後幾天的母豬剛剛破了元氣,或正處於元氣不足時期,太虛弱,容易被小非病毒攻擊,造成這類母豬突然或急性死亡,而其它同欄舍的母豬暫時看不出別的病症,要警惕豬場是否發生了小非。
總之,在小非疫苗沒有上市確切效果以前,我們要時刻做好豬場的生物安全防控,如果豬場出現以上“4種發病規律”,基本可以確定豬場發生了小非,再進一步確定就是拿去專業部門做個檢測,確定到底是不是小非。
目前對於小非的防控,尚無有效的疫苗與藥物,我們能做的就是切斷傳染源,嚴控飼料端、管理端、出欄端等相應的細節管理,做好豬場內外的隔離、消毒、防疫,提升豬群的免疫力等綜合舉措,確保豬場生物安全。
最後,我們還有一件事要告訴您,看過,可別忘記關注喲!因為“下一篇”,或許說的就是眼下你急需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