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即將消失的村落文化
新中國成立前,新北村和新南村是一個自然村——新街村,俗稱新街(音今)子。1955年冬季建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時,因村大又長,不便管理,分為一社(新北)、二社(新南),自願參加,在一個院的親兄弟,有的加入一社,有的加入二社,至今界線參差不齊。1956年春季升為高階社,就成了新北村、新南村。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六合中華後,巍巍終南山北麓整個樊川一片汪洋,滔滔河水從大峪、小峪、洋峪、蛟峪、太峪等幾個山谷中直流而下匯聚在神禾原和少陵原之間形成一個天然湖,岸(塬)上為官道,以車馬為主要交通工具,湖域走水路,以船為主,東岸尹村為渡口,南岸江溝村為渡口,北岸江坡村有渡口。各路渡船均在“日出先照村”(新街村)的碼頭停泊(碼頭位於新街村西沿靠塬坡高坎處),現有付家山遺蹟,稱碼頭子,至今沿用(屬新南村三組)。再由旱路上塬,經塬上官道運往古都長安(官道在村西塬上三里處,是周文王南朝五臺所修,20世紀50年代尚存,平整土地時毀壞,現只保留新北六組一段)。
由於各種船隻雲集新街碼頭,裝卸貨的,做買賣的、談生意的、朝拜廟宇的、旅遊觀光的、行走江湖的等等。真是船的世界,人的海洋,故這裡名曰“船街”。後人曾在村中修一廟宇(船街廟),以求上蒼保佑行船安全、市場繁榮。後因有人在廟中自縊而亡,此廟又曰“吊死鬼廟”(此廟新中國成立初尚在,後來倒塌),廟後清泉曰“建功泉”。2002年把此處作為宅基地,至今還有人用“船街廟”“建功泉”,代替新北汽車站牌名。
新街村的名人
鄭自屏,字維翰,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畢業於陝西陸軍小學、中學,因參加陝西辛亥革命,曾被軍政府選送日本留學,畢業於保定陸軍學校。1916一1921年任陝西督軍公署參謀,研究文學、佛學,於1927年病逝,終年41歲,曾作書《沁園集》、《樊川圖集》。
鄭自毅,字自栩(原名維藩),生於1899年,畢業於陝西第三中學,北京政法大學就讀,肄業於廣東黃埔軍校,1931年任陝西省政府秘書,旬邑縣長、省防空協會總幹事、省參議會議員。1948年任南京立法院立法委員,1951年在西安市文教局工作,先後任市政協委員,陝西人民政府參事、1988年去世。
鄭竹逸,原名善士,後改竹逸,1910年7月1日生,1925年由東北國立政法大學畢業,經魏野疇介紹加入共產黨。解放後竹逸出席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民主革命在同盟及世界語全體會議。任省教育廳辦公室主任、省京劇院副院長兼黨委書記。1975年8月去世。
付學著,1830年生。自小習武,好使槍弄棒。在反清浪潮席捲全國時,他率幾個弟兄,身背大刀殺進南山,趕走柞水縣長,自任縣長數月。期間打擊土豪官府、分田、濟糧多日。不久,又組織了約20多人的戲班子;並拜西府名角王村文鵬為師,精心排練後初見規模。即登臺演,出以摺子戲為主,在南鄉各村為群眾獻技獻藝,深受群眾歡迎,在城南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