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草莓是個大產業,越往裡面鑽就越覺得有意思。”近日,安徽省長豐縣草莓種植帶頭人、全國勞模田峰正在自家草莓園忙著做秋季草莓栽種的各項準備工作,見到記者來訪,他打開了話匣子。
上世紀90年代,田峰中專畢業後南下廣東打工。在廣東工作了10多年,他已經成為公司的部門主管,“最多的時候手底下管200多人,收入也不錯”。
因父母年老,2011年4月份,田峰從公司辭職返鄉。返鄉後他幹了幾份工作,都不滿意。2012年北京昌平舉辦的世界草莓大會,讓田峰看到了新的機會,他自學網頁製作技術,嘗試做了“長豐草莓網”。網站做好後,因為資訊豐富種類多,很多客戶都來關注,外地人紛紛聯絡他,說想嚐嚐長豐草莓,這讓田峰萌生做草莓電商的想法。
種了20多年草莓的父親得知田峰迴家還是搞草莓後,有些生氣:你小子回來搞這個,能有啥出息?對於父親的埋怨,田峰心裡暗暗較勁:那咱就試試看。
長豐縣草莓種植面積有20萬畝,是當之無愧的“草莓之鄉”。然而由於傳統銷售方式是大批發商到當地交易市場收購,再運往各大城市分銷,即使趕上豐收,也會因為批發商之間壓級壓價導致莓農收益有限。
田峰想透過電商直接對接莓農和消費者,打破這一局面。然而建網店容易,發貨卻遇到了難題:沒有快遞公司願意接單。草莓嬌貴,快遞公司都怕運輸途中搞壞了被顧客投訴。
田峰不服氣,他一家家地去找快遞公司,打包票承擔下所有可能存在的風險,終於有快遞公司願意試一試,然而首單發到外地的草莓就爛了大半。別人勸他放棄,他的倔勁又上來了,一定要把問題解決。田峰分析草莓快遞運輸中各種損耗原因,根據全國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有針對性設計了保持恆溫、除溼、防凍等五六種專用包裝。包裝問題一解決,草莓網銷就走上了快車道。
草莓銷量上去了,貨源又成為新的問題。有時產品脫銷收不到貨,有時質量參差不齊,客戶抱怨。
面對新問題,田峰決定自建草莓園,解決產品穩定供應的問題。2013年,他在老家水湖鎮費崗村流轉了80畝土地,開始建設田峰草莓園。
有了地,如何種好草莓呢?田峰說服種了一輩子草莓的父親一同幹。他積極探索有別於傳統的新種植方法。別人種草莓搭的是1米多高的普通大棚,他搭起了4米高的鋼架大棚。別人種草莓是農地上種,他率先採用了三槽連體組合高架技術,實現了草莓無土栽培。別人種草莓憑經驗澆水施肥,他的智慧化草莓大棚透過24小時監測自動開窗、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等技術手段,調節草莓生長溫度和溼度及所需肥力。
大力應用科技讓田峰種出的草莓口感與外形俱佳,銷售價格也比市場上高出一截。田峰還將電子商務跟物聯網結合,所有的產品都可以在網路直營店上全程監控。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初的一場大雪,長豐積雪量達到40釐米,而大棚積雪承重最多20釐米,田峰籌資數百萬元建設的兩個連棟溫室大棚瞬間坍塌,其餘3個標準較高的連棟溫室大棚只能割膜漏雪保住鋼框架。
一夜之間損失幾百萬元,田峰欲哭無淚。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在當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支援幫助下,2018年8月份,田峰草莓園年初受災的大棚就全部重建完畢,當年新長出的一茬草莓讓他慢慢從低谷中走出來。
事業獲得成功後,田峰覺得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為貧困戶帶去急需的草莓種植技術和先進的草莓銷售理念。“農民種點東西真是不容易,2018年初那場大雪,很多莓農為了保住大棚就用手去整晚地扒,一晚下來,手上全是血泡。”田峰說,“看到這個場景,我覺得應該創造條件讓莓農的日子過得更好些。”
為了幫扶村裡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田峰草莓園採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方式,發展休閒農業採摘,搭建平臺實現農旅互動,每年接待3萬人次遊客採摘、體驗,輻射帶動周邊4000多畝草莓增收。
田峰還幫扶左店鄉梁曹村64戶貧困戶建設扶貧產業園,培訓水湖鎮12個村的貧困戶483戶,先後為貧困戶發放10噸草莓種植專用有機肥料,促成6個村的83戶貧困戶以入股的方式與田峰草莓園合作,每年固定分紅。田峰實施的“合作社+貧困戶、電商+貧困戶、旅遊+貧困戶”帶動策略,使貧困戶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長豐草莓滯銷,平時幾十元一斤的草莓,降到每斤兩三元也沒人要。田峰草莓園損失嚴重。為響應政府號召,解決草莓賣不出去的難題,田峰積極聯絡外地客商,大量收購草莓,每天外運40多噸,保障了莓農們的正常生產與銷售。
同時,田峰還透過市場調研發現速凍果品這一新市場,於是他又引進一家速凍企業來消化剩餘的草莓產能,今年也準備自己投資建設一家速凍廠。
“專注一顆綠色草莓、一杯健康飲料(鮮果奶茶)、一個好玩的地方(草莓採摘園),這是我接下來的發展規劃。”對於未來,田峰充滿信心。(經濟日報記者 梁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