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到月亮上去那麼重要?
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說
“登月”是中國人必須要走的一步
這是中國航天能力的表達
邁出去
才知道下一步該探什麼
嫦娥一號拍回月表圖後
我們的中小學教材講到月球
就可以用自己的圖
雖然晚,總歸是有的
發生怎樣的改變?
當時嫦娥一號成功繞月
當時嫦娥二號任務圓滿成功
在談嫦娥三號
當時中國設立了第一個中國航天日
在為嫦娥五號欣喜
或許沒有你想象的模樣大變
不過白髮更白、更顯慈祥
因為當2007年的欒恩傑進入你視野時
已投身中國航天事業近四十年
他本可以退享清閒
不過
這個老頭有點倔!
他的選擇是
繼續向著星辰大海進發!
在60多歲
在許許多多人職業生涯止步的年紀
華髮的欒恩傑揣著刺激與心跳
帶著一群探月人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一步一驚豔地
令中華民族千年奔月之夢終成真!
如今年近81歲的他
依舊沉迷工作
欒恩傑,是誰?
你之前看到的
“院士”“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尚不能完全定義欒老
他還先後參與了我國第一代潛地火箭
第一代陸基機動火箭
第一代遠端火箭
及首次中國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
有人說,他的成績
隨便拎出來一件
都值得一個人吹一輩子
他是哈工大和清華的“學霸”
欒老上學時學習好到什麼程度?
當時哈工大校報刊登了一篇文章
題目就叫《欒恩傑是怎樣學習的》
陀螺原理、儀表及慣性制導專業
是受到國家高度重視的保密專業
上課時門口還有軍人站崗
當時用的教材下課必須上交
不能帶走
在清華攻讀研究生時
欒恩傑主攻的還是當時國內尖端學科
他是探月工程的“靈魂人物”
月球探測工程
是我國繼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
第三個標誌性的重大航天工程
是我國實現深空探測零突破的起點
2004年1月
我國正式啟動了繞月探測工程
作為總指揮
欒恩傑領導了這項工程
從論證立項到組織實施的全過程
尤其值得一提
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從設計到研製再到試驗
是欒老帶著一眾探月人
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在“嫦娥”上天前
欒老帶領團隊搞了將近30次各類大型試驗
確保工程萬無一失
最終事先準備的84項故障模式預案
一個也沒用上
他是“大航天”的倡導者
2000年
在人們對航天的認識
還停留在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時
作為深空探測工程的開創者之一
時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的欒恩傑
倡導並組織完成了我國首部航天白皮書
《中國的航天》
首次提出“大航天”概念
將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
納入國家航天發展規劃體系
我們自豪著、也在感慨著
“落後就要捱打”的苦
中國人已咽得太多
我們真的需要這般有遠見卓識
敢為人先的人
我們不去月亮,行不行?
作為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和首任總指揮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每一次奔月之旅
都離不了欒恩傑
為什麼中國人到月亮上去那麼重要
在採訪中
欒老以一段苦難記憶和一段嶄新記憶
回答了這個問題
欒老記得
在日本投降之前
因為害怕日本軍隊的轟炸
他們全家老小隻能數次跑反
“跑反”是舊時形容老百姓
為了躲避兵亂逃亡
這個詞,這段經歷
讓他感受到“國弱民遭殃”的痛楚
“這就是國家不強!”
探月
是中國航天能力的表達
更是國富民強的表達
而今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
在國家博物館裡展出
中國人用自己採集到的資訊製作了月球儀
我們的中小學教材如果講到月球的話
展示的是嫦娥一號拍攝的月表圖
不去的話
用的月球圖還都是美國的
你說
不去月亮,行不行?
如果不是他“嫦娥”或許不叫“嫦娥”
我們今天都在大讚航天人起名的浪漫
可能很少人知道
嫦娥的命名
還多虧欒老的堅持
“嫦娥”這個名字在初期討論時也有爭議
有人覺得在神話故事裡
嫦娥偷吃靈藥名聲不好
還有人建議“嫦娥”之名
應該用在載人登月任務上
不過
欒老堅持了一把
於是“嫦娥”成了中國探月工程的代號
自此當我們再次抬頭
望向星空
當知
滿天盡是中國人的浪漫!
神話般的現實!
去年12月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
當時八旬的欒老
不顧-30℃的低溫
堅持到現場接“嫦娥”回家
凌晨,他的眼淚在眼眶打轉
他去現場
為了“見證中國人的成功”
他說嫦娥一號起步時
他們曾承諾要完成
“(繞、落、回)三步走”
如今每一步都圓滿成功,好夢成真
所以“17年的工程圓滿收官,我一定去”
回望來路,一把辛酸淚
欒老說
“航天是個風險性極大的事業
我已經不知道去過多少次試驗場了
每次去幾乎沒有不落淚的時候
成功了高興得落淚
失敗了痛苦得落淚……”
對這個賺了他最多眼淚的職業
欒老只丟擲真心一句
“這一輩子值了!下輩子我還幹航天”
最滾燙的心意給了“嫦娥”,最愧疚的想念給了家人
“只有沒有放下的人
才知道什麼是全放下了
只有知道痛苦的人
才知道什麼叫幸福”
這一段話
藏著欒老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的愧疚
他常年奔波在各地的研究機構和試驗場
每次外出一走就是兩三個月
家裡的事
全交給了妻子
欒老的兒子在一歲時
由於用藥失誤變成了聾啞孩子
後來有一次走丟經歷
當時欒老正在組織一項重要的試驗
還是現場總指揮作出決定
要他馬上回北京找孩子
他才心急如焚地趕了回去
慶幸的是
孩子失蹤兩天一夜後找到了
從此之後
他出差在外就怕接電話
一有電話來
他就怕:孩子又丟了?
父母總跟他說
“好好學習,好好工作,不要惦記家”
還總跟他的弟弟們說
“恩傑辦大事,你們讓他專心工作,別耽誤他”
不要告訴恩傑,不要影響恩傑工作
成了欒家的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以致父母都是在辭世之後
欒恩傑才“斷崖式”得知訊息
欒老至今還在悔
“父母對我嬌慣得一塌糊塗
但是我沒有給他們倒過一杯水
沒良心到這種地步……”
奉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而是一個人和一個家
當家裡的每一個人
都因為奉獻而被密密實實地連線在了一塊
這個家的愛
才有了根
今日航天成績
來得雀躍,來得不易
來勢正猛
然而,欒老還是很有緊迫感
“在國際航天的競爭中
誰也沒有停下來等中國人”
欒老拍案著急的是
如果這一點我們認識不到
反而在自我欣賞
還怎麼搞航天強國
“你知不知道美國20年後幹什麼
你知不知道印度20年後什麼樣子”
“我們要趕超美國的時候
是不是美國就這樣不動?不是的”
中國航天事業
已經給新一代年輕人提出更大挑戰!
當你迷茫了
當你不知道為何而奮鬥了
就埋頭想一想
我們還有個81歲
在為中國航天鞠躬盡瘁的欒恩傑
就抬頭看一看
太空還有顆“欒恩傑星”
他的存在即提醒
星辰大海之績
當思來之不易
步履不息
因為沒有誰會停下來等中國人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欒恩傑老先生說
他也很喜歡這句話
而讓他自豪的是
他帶領著中國航天人
實現了這句
令人心潮澎湃的誓言
編輯: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