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的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擁有深厚的人類文化積澱。
不久前,國家文物局宣佈,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的仙人洞遺址,發現了距今3.2萬年的人類頭骨化石。這個發現意味著3萬多年前就有人類在中原出現。
這也是河南已知最早的早期現代人化石(人類學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智人距今約30萬至4、5萬年,晚期智人或稱為新人,即解剖結構上的現代人)。
很多人看完熱鬧之後,陷入了沉思……這個發現似乎沒有什麼重大意義,因為中國境內發現的遠古人類比比皆是。那麼,這個早期現代人化石,究竟有何意義呢?
在史前時期(約200萬年前至公元前21世紀)的我國,元謀人、藍田人以及北京人等猿人化石一直是史前古人類存在的證據。越來越早的古人類化石被髮掘,對現代人類起源及演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974年,研究者在衣索比亞發現了距今320萬年的一名女性骨骼化石。透過對該骨骼的發育及磨損情況分析,可以確定該名骨骼化石的主人死亡時候只有20多歲,因此她被叫做少女露西。
露西的頭骨一直被認為是最早的古人類頭骨。直到2019年,有科學家同樣在衣索比亞發現了一塊近380萬年前的古人類顱骨,這一重大發現馬上推翻了“露西是人類祖先”的說法。
該塊顱骨不僅是少有的超過350萬年的顱骨遺骸,而且其顱骨近乎完整,對於深入研究古猿人類起到關鍵作用。根據其骨骼形態、牙齒、頜骨等分析可以判斷該塊顱骨可能屬於一名成年男性,其所屬的古人類可能生活在較為乾旱的草地、溼地及河岸森林等灌木帶地區。
此外,該塊男性頭骨化石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分析其頭骨特點可以判斷其屬於南方古猿湖畔種。
這次發現意味著什麼?
現在讓我們回到這次的發現。仙人洞1號洞遺址位於魯山縣一處海拔為576米高的陡峭崖壁上,遺址中除前文提到的頭骨化石外,還有十多件人類牙齒和頭骨斷塊。
除此之外,還發現了大量的哺乳動物類化石和石製品。這些動物主要是馬、山羊、棕熊、梅花鹿、野豬、獼猴、豪豬等,它們的生存年代大約為距今4萬到3萬年。
這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現代人化石,意味著3萬多年前的中原地區就已經出現了早期現代人的活動蹤跡。
國內外研究表明,距今3-5萬年是現代人出現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雖然經考古證實,中原地區存有舊石器文化,證明舊石器時代中原地區已存在人類活動,但一直缺乏人類化石這一直接證據,尤其是現代人階段的人類化石。
此次發現表明,距今3-5萬年前這一段時間裡,中原地區確確實實已有人類生存。這不僅豐富了中國舊石器文化晚期的考古資料,而且為研究中國現代人起源與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據。
為什麼會在河南發現?
古人類選擇河南作為其居住地與其地理位置、天氣氣候等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河南地處中原地區、黃河以南中下游地區,具有豐富的水源和大片平原,土地肥沃,非常適合動植物的生存與繁衍。舊石器時期的古人類主要以採集和狩獵為謀生方式,大量的動植物為古人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其次,河南省具有優異的氣候特點。河南省大部分地區處於暖溫帶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氣候溫和的特點,非常適合古人類的居住與生活,也同樣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與發育,保障古人類的生存與生活。
既然河南的條件這麼棒,那為何古人類會選擇仙人洞,而不是別的洞呢?
為什麼古人類會選擇仙人洞?
仙人洞具有以下幾個地理優勢。
首先,地勢較為險峻。在沒有鐵器作為工具的舊石器時期,古人類通常會將高於地面的洞穴或者樹木作為居住地,以此避免地面野獸的襲擊,保護自身安全。
仙人洞遺址位於陡峭崖壁上,位置較為隱蔽,能為居住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其次,水源和食物來源充足。仙人洞遺址附近有樹林、山區和河流,為古人類的生活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和淡水資源。淡水源的存在對於不會製作盛水的容器的古人類而言更為方便。
再者,仙人洞的洞內面積比較大,大約有30平方米,可以容納近10人,生活環境較為舒適。在當時的條件下,甚至可以算個“豪宅”。
可以看出,仙人洞當時是經過居住者的精心選址,並用心經營的。
綜上所述
這次的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不僅為我國的悠久歷史增加更多證據
更是為我國現代人起源和演化
提供了重要資料
讓我們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吧!
本文專家:唐慧敏,中南大學博士
本文審稿:王玉亮,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