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在2021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上揭曉,14位科學家、150項成果獲獎。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的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邵峰,男,1972年1月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流均鎮,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資深研究員。
1980年,在流均鎮讀完小學、初中(至1988年) ,1988年,就讀於江蘇省淮安中學高中部(至1991年),199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1999年獲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碩士學位;2003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之後進入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04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
2005年回國後進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員、高階研究員、資深研究員;201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3年作為首位大陸本土科學家獲得國際蛋白質學會頒發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2014年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2016年入選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17年獲得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傑出成就獎;2019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21年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邵峰在病原菌毒力機制、抗菌天然免疫、細胞焦亡以及腫瘤免疫領域做出了傑出的工作,開闢了炎症性細胞壞死研究的新方向,為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
1996年,邵峰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決定做科研的他離開化學,轉行生物。2016年在北大畢業典禮致辭時,他面對母校的畢業生們,對20年前的選擇做出瞭解釋。
他說,作為人類,我們對自己生命活動的本質和對健康的追求一定是永恆的,但我們對此卻知之甚少。“所以我認定,生物醫學相對於化學,應該更能夠給我提供做出有重要影響力研究的空間……當初樸素的、接近事物本質的想法和判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在生物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
大學畢業後,邵峰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學習了生物物理和蛋白質結構,在密西根大學做博士研究期間,他轉向了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2005年,邵峰從哈佛大學醫學院來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當時還沒有掀起留學歸國熱潮,但他覺得,做同樣的科研,一定是在自己國家這片土壤上貢獻更大。
邵峰是天然免疫和細胞焦亡領域最為領先和活躍的國際科學領軍者之一,在病原感染、天然免疫以及抗腫瘤免疫領域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創新研究,其原創的新理論、新機制多次重新整理相關領域內的固有認知,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承認,極大地推動了領域的發展。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在2021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上,他說:“這份榮譽屬於我們整個團隊,我為北京科技創新的飛速發展而驕傲!”
成功的背後往往是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遙遙無期的等待。邵峰院士從小就把同鄉周恩來視為偶像,也把積極進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精神,當成了人生的信條。
祝賀邵峰院士,你是家鄉人民的驕傲!
參考資料: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淮安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