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暢)10月8日,“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開幕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共有超300件古代文物展出,包括春秋時期的晉公盤、商晚期的玉立人和玉鷹、遼代的觀音菩薩立像等。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春秋蟠螭紋銅鼎入藏儀式。山西省副省長張復明表示,青銅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有顯赫尊貴之意,借這件寶物的美好寓意,祝願清華大學鼎盛發展,山西與清華的合作更見成效。
據悉,本次特展由清華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辦,分“文德幽明、瑞節信玉、道生器成、萬流歸一、漢唐奇蹟、畫妙通神”六個單元,展出山西省11家文博單位共計300餘件古代文物,其中一級文物達半數以上,時間從舊石器晚期至明代,跨越一萬年。
縱觀歷史,華夏文明具有獨特的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山西因相對封閉的特殊地形,遺存的古代文物,無論是地下還是地面,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在全國都首屈一指。
策展團隊介紹,展覽主題定為“華夏之華”,其中第二個“華”字寓意深刻。其一,華,花也,美好,亦可借喻西陰文化之“花”。其二,華,精華,華夏文明的精華。其三,《書·舜典》記:“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孔傳:“華,謂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堯,俱聖明。”華就是文德,即禮樂教化,與帝堯相關——傳夏族興起於晉西南,“堯都平陽”,即今山西臨汾,有學者將陶寺遺址與之對應。展覽透過精選的相關文物,以實物的證據呈現輝煌的山西古代文明。
據瞭解,本次展覽展期較長,觀眾可於2021年9月28日至2022年1月9日期間到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2-14號展廳參觀。
新京報記者 張暢 攝影記者 浦峰
編輯 馮雅君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