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諾貝爾獎陸續公佈,很遺憾的是,中國科學家再次落選諾貝爾獎。截至目前,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只有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獲獎。其實在歷史上,中國科學家有一項科研成果,曾無限地接近了諾貝爾化學獎,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最後成為了世紀遺憾。
1965年,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中科院生物化學所和北京大學生物學在王應睞的帶領下,組成了一隻30多人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實現了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中國科學家合成出的人工牛胰島素,無論是在化學結構、生理活性方面,均和天然的牛胰島素一模一樣。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合成出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科學意義重大。
這項偉大的成果一經發現,便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在海內外學術界,更是引起了轟動。但是在這個成果取得的第二年,中國不幸進入了非正常的十年。儘管許多海內外科學家都認為中國的這項成果應該去申請諾獎,但是在當時國內特殊形勢下,我國對於諾獎的態度非常消極。
當時國內很多人認為,諾貝爾獎是西方資產階級用金錢刺激科學家的一種方式,而科學是無私,科學家就應該無私地去奉獻,而不應該出於名利為目的去做科研。所以在當時這種環境下,別說申請諾貝爾獎了,即使是兩彈元勳,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也只獲得了5元-20元不等的獎勵。
中國知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因為自身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獎的評選規則,他有資格去推薦諾貝爾獎候選人。他曾經向周總理提出,希望由他推薦中國的這項偉大成果去申請諾貝爾化學獎。當時出於國內形勢的考量,周總理婉言謝絕了。
在十年非正常時期結束後,國內對外的科研交流日益頻繁。於是海內外又有大量科學家呼籲中國去評選諾貝爾化學獎。此時的中國對外態度要開放很多了,在經過一系列謹慎評估後,中國覺得去申請諾貝爾化學獎有助於提升中國的科研形象,於是同意用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這項成果去申請諾貝爾獎。
不過關於推薦誰去獲得諾貝爾獎就成了一個難題。根據諾貝爾獎評選規則,一屆諾獎最多隻能由三個人獲得,考慮到合成牛胰島素這項成果中,一個美國科學家和一個德國科學家也做出了貢獻,中國只推薦一個人去和這兩個人共享諾獎是最可靠的方式。但是這個成果是30多人共同攻關出來的,在崇尚集體主義的中國,從30個人中選一個人真是非常困難。
最終經過層層的評估、選拔,在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中做出重大貢獻的鈕經義成為了最終的候選人。於是1978年,錢三強和楊振寧共同將鈕經義作為諾獎獲選人推舉給了諾貝爾獎委員會。
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美國人布朗和德國人維提希獲獎,但鈕經義最終落選了。由於諾獎的評選過程不對外公佈,因此最終為什麼中國的這項成果未能獲獎成為了一個謎團。這也最終成為了中國科學史上的世紀遺憾!
我是博士科研小糖糖,定期分享科技相關的時事解讀、科普知識、科學趣事,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