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星新聞網
紅星新聞網10月7日訊“十一”假期即將結束,很多小夥伴踩著黃金週尾巴,來了一場文化之旅。四川博物院聯合長江流域博物館舉辦的“山高水闊 長流天際——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於2021年9月28日至2022年1月3日,在四川博物院臨展2、3廳展出,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和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紀念。
此次展覽以長江文化中極具開放、繁榮景象的青銅文明為背景,展出了眾多珍貴文物,引來諸多參觀觀眾,人氣爆棚。一位小朋友在留言板上寫下的話,大家直呼有同感。他寫道:“有很多不認識的字,希望以後有拼音”。
小朋友的留言可以說是道出了大家的心裡話,博物館大家都去過,可是,大家在遊覽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多藏品的名字是生僻字,面對這些“攔路虎”,讓人既叫不出那些藏品的名字,也不知道具體用途。
博物館裡常見的生僻字,快來認一認
【jiǎ】
中國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禮器,由新石器時代陶斝發展而成。盛行於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於盛酒或溫酒。
【yuán】
同“圓”;指天體。
【zhǐ】
縫紉,刺繡。“針黹”即指縫紉、刺繡等針線工。
【lián】
中國古代女子存放梳妝用品的鏡箱。圓形,直壁,有蓋,下有三獸足,旁有獸御環耳。流行於戰國至唐、宋間。
【yí】
古代盥器。形如瓢,與盤合用,用匜倒水,以盤承接。
【pìn】
叔牝方彝“牝”字的本義是指鳥獸的雌性,與“牡”相對。
還有觚(gū)、罍(léi)、觶(zhì)、瓿(bù)、觥(gōng)、鬲(lì)……一些平時難得一見的漢字,卻是博物館裡的“常駐戶”,標註在一件件珍品下面。那麼,在此次特展中,又有哪些生僻字難倒了觀眾呢,一起來看看讀音,輕鬆應對“神獸”們的提問吧!
簠:古代祭祀時盛稻粱的器具。
虺: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種毒蛇,常在水中。
卣:古代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
錞於:亦作錞釪、錞。我國古代銅製打擊軍中樂器。
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簋指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禮器。
數百件青銅重器 文化傳承看點多
此次展出的文物集中展現出商周時期長江流域巴蜀、荊楚、吳越,既獨具氣質,風格各異,又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文明氣象,有助於認識長江流域青銅文明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和作用。
長江中上游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涪陵小田溪戰國墓地、盤龍商城遺址、新幹大洋洲商墓、隨州曾侯墓地、荊州楚王墓地等出土的文物,長江下游吳王夫差劍、青銅鳩杖等代表性文物集體亮相。
看點二:長江水韻為基調,設計創意感滿滿
展覽空間設計以長江水脈和水色為設計元素,輔以靈動線條的空間設計,營造出“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宏大氣勢。
此次展覽,大江南北、黃河沿岸,帶有本地域紋飾特點的青銅器一起亮相。如此多種類的青銅器,是考古百年來,首次薈萃四川,堪稱青銅器視覺盛宴。
博物館是沒有期限的學校,多認識一些生僻字,才是“有備而來”。光知道讀音不算學會,不僅要會讀,還要讀懂,透過這些字瞭解它們背後的意義,探索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原創版權,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絡電話028-86007235】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