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釋出了一份“大學校友之“大國工匠””的榜單,這份榜單中羅列出35位“大國工匠”,其中多數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
令人意外的是,這份榜單中北大竟未有一人上榜,清華也僅有中國天眼總設計師南仁東一人上榜。
同樣,今年中國科學界啟動了轟動全球的嫦娥5號探月工程,但是令人蹊蹺的是,這麼一個浩大而又艱鉅的科技盛事,核心團隊裡沒有一個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
而這個核心團隊,有畢業於西安的電子科技大和西北工業大學,也有畢業於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還有的畢業於長沙的國防科技大學,就是沒有清華北大畢業的。
2019年清華大學的科研經費高達154億,中國排名第一,放到美國也能排到第三名,北京大學科研經費將近92元,在全國也是排名第四。
而且要知道,清華大學歷來以理工科聞名全國,每年錄取的理科生佔2/3左右。
問題來了,清華和北大作為中國頂尖學府,每年科研經費就高達百億,為何在中國科研人員比重卻很少?
第一、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不少清華北大畢業生偏愛做公務員
以2019年北京大學就業資料為例,去年共有282名畢業生在校和用人單位簽訂工作合同。在這282名學生中,選擇前往機關單位就業的學生就佔據了一半,達49.79%,同時進入國企的學生佔據27.41%的份額。相當於,有約3/4的北大生在就業選擇上都是進入體制內。
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許多城市的基層單位,就有許多來自北大各專業的畢業生。例如浙江杭州餘杭區街道這類的基層單位,來自北大各個專業的畢業生都爭著趕去。
尤其是餘杭區的政策對於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有一定的優待福利。這兩大學府畢業的學生可以自行選擇進入事業單位還是政府高階僱員,且最高年薪可達38萬元。
第二、北京是我國金融中心,金融業是最高薪的行業,為清華北大擇業次選
清華畢業的學生,除選擇進入事業單位,更多的學生選擇進入金融和IT通訊這類高收入行業中,份額分別佔據21.2%和17.7%。其中選擇製造業的最少,僅佔7.4%,而選擇科研技術業的也僅有13.6%。
北京大學更甚,超過26%的畢業生首選了金融業。北京大型金融公司的中高層基本上以北大、清華和人大畢業的學生為主,其中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畢業生又在多個金融管理部門任職,這讓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在金融領域有天然優勢。
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的博士生導師施一公,對畢業生就業選擇現象也非常無奈惋惜,並公開表示連自己最看好的學生,畢業後都想選擇進入金融行業以及公務員。
第三、北京得天獨厚的網際網路環境,讓清華北大畢業生熱衷網際網路創業
我們知道北京是中國網際網路創業最活躍的市場,很多優秀的網際網路創業者都畢業於清華北大。
以北京大學來說,從北京大學畢業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就已經突破1100名。清華大學也是如此,清華大學畢業的網際網路創業者更是達到1800多名,像搜狐的張朝陽,愛奇藝龔宇、搜狗王小川、美團王興等都是畢業於清華大學。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北京的網際網路環境對北京的學子對待職業選擇上,就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因此,最近20年來,清華北大學生被網際網路創業激勵,喜歡商業模式創新、透過網際網路和軟體創業,最終透過上市或出售套現。
第四、科研工資低、科研工作累,讓清華北大畢業生感到敬而遠之
正因如此,不少網友調侃道,清華大學的學生只有兩條路,不是網際網路、金融就是體制。
和網際網路創業和體制相比,科研領域無論是在名利還是在待遇上都步入前兩者。怪不得有科研人員自嘲:“最苦最累科研人,薪酬待遇最低科研人”!
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科研人員張小平為例,在國企從事研究時,張小平每月薪酬平均10000元左右,在他離職進入民營企業後,薪酬較於國企翻了10倍有餘。由此可見,對於火箭登月如此重要的科研人員工資,竟然還比不上普通的民企員工。
此外,2018年“中國天眼”工程以10萬年薪,招聘駐地科研人員。這項工作要求科研人員,需前往貴州偏遠山區駐守,因此條件非常艱苦,加上有夜班要求,工作強度高。
這一訊息公佈後,立馬有網友評論:“10萬算下來一個月不到9000元,這麼高的要求和低工資,怎麼好意思招攬科研人才?”
結尾
實際上如今是一個自主就業的時代,任何一個大學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職業自由,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即便沒有一個人去做科研工作,只要從事合法合規的職業,其實都是值得稱道的。
只是對於我們社會大眾來說,清華北大畢業生是我們的天之驕子,中國最聰明的一群人,如果他們能夠埋下頭紮紮實實從事中國的基礎科研工作,那麼對我國的科技進步推動力,光刻機、6G、核能和基礎工業研究,也會加速程序。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