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禾木木
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
摘要:人形機器人的凝視會影響人們對社會決策任務的反應方式。
資料來源:IIT
你是否遇到過這種問題,跟別人對視不超過三秒?當你直視別人眼睛的時候,你的內心非常焦慮,希望能夠馬上把視線移開。
注視是人與人交流和互動過程中極其強大和重要的訊號,傳達意圖並告知他人的決定。
平時被別人盯著看時,總想說一句“你煩不煩!”
那機器人盯著你會怎麼樣呢?會發生什麼呢?
當機器人和人類互相看著對方時會發生什麼?
IIT-Istituto Italiano di Tecnologia(義大利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調查了人形機器人的注視是否會影響人們在社會決策環境中的推理方式。
他們發現,與機器人的相互注視會影響人類的神經活動,影響決策過程,尤其是延遲決策過程。因此,機器人注視使人類將其視為一種社交訊號。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9月1日的 Science Robotics 上,這個名為“InStance”的專案解決了人們在何時以及在何種條件下將機器人視為有意識的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說,為了解釋和解釋機器人的行為,人們是否參考了信念或慾望等心理狀態。
義大利的一個5人研究團隊做了一組實驗,調查人形機器人的凝視是否會影響人們在社會決策環境中的推理方式。
在大多數日常生活情況下,人腦不僅需要參與決策,還需要預測和預測他人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凝視可以提供關於他人意圖、目標和即將做出的決定的大量資訊。
人類會注意別人的眼睛,當有人看著他們或將目光投向環境中的某個事件或位置時,大腦會做出非常強烈的反應。研究人員調查了人與機器人的互動。
“機器人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IIT 首席研究員、論文資深作者 Agnieszka Wykowska 評論道。
“這就是為什麼不僅要了解機器人設計的技術方面,還要了解人機互動的人性方面很重要。具體來說,瞭解人類大腦如何處理機器人傳達的行為訊號非常重要。”
策略遊戲
他們招募了40名實驗的參與者,與人形機器人iCub來玩一個策略遊戲(遊戲改編自博弈論中著名的“膽小鬼博弈”)。
每輪遊戲裡,參與者和iCub機器人各自駕駛一輛汽車對撞著衝向彼此。同時他們測量參與者的行為和神經活動,後者透過腦電圖 (EEG) 進行。
該遊戲是一個戰略遊戲,描述了兩個模擬汽車司機在碰撞過程中相互接近的情況,結果取決於玩家是讓步還是繼續直行。
可能的結果有4種:
參與者和iCub都直行,各扣4分。
參與者和iCub都避讓,各得1分。
參與者直行,iCub避讓,參與者得3分,iCub不得分。
參與者避讓,iCub直行,參與者不得分,iCub得3分。
參與者怎麼樣才能贏過iCub?
這取決於他們每輪對iCub選擇的預判,並選擇自己是避讓還是直行。
論文裡專門提了一嘴:“永遠走直線”並不好,可能會拿負分(手動狗頭)。
實驗特殊的地方在於,參與者每輪做決策時存在是否與iCub相互凝視的情況。
Belkaid 等人報道的人類和類人機器人參與競技遊戲的插圖。“與機器人的相互凝視會影響人類的神經活動並延遲決策過程”(科學機器人)。人類正在與機器人比賽,而它的大腦活動正在用腦電圖 (EEG) 進行測量。
結果顯示,不同注視條件下的平均反應時間有顯著差異(Z=-2.86,p=0.004)。
避開iCub目光的情況下,參與者的平均反應時間為1.75秒。
與iCub相互凝視的情況下,參與者的平均反應時間為1.88秒。
不過,雖然反應有快慢,但參與者的總分在不同條件下並沒有顯著差異。
延遲的反應可能表明相互凝視需要更高的認知努力,例如透過引發更多關於 iCub 選擇的推理或更高程度的抑制潛在分散注意力的凝視刺激,這與任務無關。
那機器人和人類的勝負到底如何?
事實上,45%的參與者拿了正分。同時,也有55%的參與者分數比iCub高。
與iCub相互凝視會讓參與者的決策閾值變高,除了要努力“忽略”來自iCub的目光,參與者還會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在決策上。
“想想和機器人玩撲克。如果機器人在您需要為下一步行動做出決定的那一刻看著您,相對於機器人凝視別處的情況,您將更難以做出決定。您的大腦還需要採用費力且成本高昂的過程來嘗試“忽略”機器人的凝視”,Wykowska 進一步解釋說。
這些結果表明,機器人的凝視“劫持”了人腦的“社會認知”機制——使大腦對機器人做出反應,就好像它是一個社會代理。從這個意義上說,機器人的“社交”並不總是對人類有益,會干擾他們的表現和決策速度,即使他們的相互互動是愉快和引人入勝的。
Wykowska 和她的研究小組希望這些發現能夠幫助機器人專家設計出表現出最適合特定應用環境的行為的機器人。
具有社交行為的人形機器人可能有助於幫助照顧老人或兒童,就像 iCub 機器人一樣,它是治療自閉症的實驗性療法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當需要專注於任務時,例如在工廠設定或空中交通管制中,帶有社交訊號的機器人的存在可能會分散注意力。
參考連結: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robot-human-decisions-19241
本文由AI科技大本營翻譯,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