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小野
2019年5月26日,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八十三歲的阿蘭·德龍從自己女兒阿努什卡手中接過榮譽金棕櫚,相當法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可謂一生功德圓滿。
他的獲獎感言是:“這是我仍健在的葬禮。”
在隨後幾天的採訪中阿蘭·德龍稱,“我已經活夠本兒了,墓地已選好,殯葬執照已申請下來,準備隨時去死!”
雖說帶有些許“已是近黃昏”的蒼涼,卻也透著那麼幾分“夕陽無限好”的得意。
然而老頭兒得意沒幾天,就被一個法國男子給告了。
此人名叫艾爾·布洛涅。2019年秋天,艾爾入稟巴黎法院,遞上一紙訴狀,自稱阿蘭·德龍的私生子,自打降生之日起,父親從未盡過職責,五十七年間自己更沒叫過一聲“爸爸”。
艾爾·布洛涅(Ari Boulogne)1962年8月1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
透過這段論述人們一下子算出,這名男子生於1962年!
而1959年至1963年間,阿蘭·德龍與茜茜公主羅密·施奈德有婚約在身,公主能夠允許她的王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與野女人春宵一度、暗結珠胎?
這事兒到底真假?女方是誰?這位艾爾是做什麼的?
再有,茜茜公主羅密,知道這事兒嗎?
Ⅰ. 茜茜公主羅密·施奈德的選擇性失憶
羅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1938年9月23日-1982年5月29日)
遍閱羅密·施奈德生平資料,你會得出個結論,這姑娘真是個講究人。銀幕上是公主,銀幕下方,她的血液裡依然流淌著高貴。
對於阿蘭·德龍,羅密並沒有上演揭批負心郎狗血大戲,雖然她太有這個資格。終其一生,她只淡然說過兩句。
一次她在日記中寫道——“世間沒有什麼比阿蘭的離去更冷”;另一次則是中年時期,她生命中的最後幾年,某次接受採訪時她感慨道:“我要收回從前說過的一些話,因為我不像過去那麼傻了。”
然而你翻閱阿蘭·德龍的資料越多、知道得越詳細,你越感嘆這個女人的隱忍和偉大。
天吶,她都承受了些什麼啊!
比如阿蘭·德龍這個私生子,羅密不可能不知道,因為整個法國都知道了。
老一輩法國人仍然有印象,1963年這一期的《ELLE》雜誌封面,一位美麗萬分儀態萬千的女人,懷中抱著個嬰兒。這是自打1945年創刊以來十八年裡首次刊登母子版封面。
這個嬰兒是誰的?孩子媽媽明明白白告訴讀者,阿蘭·德龍的。
人們認得這個女人,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國際名模妮可(Nico),自打十七歲起就是香奈兒的御用模特。
此刻她穿著玫瑰紅香奈兒套裝,戴著昂貴的全套香奈兒珠寶,但沒人相信,這只是一個單純的香奈兒廣告。
法國人民沸騰了,紛紛指責已有婚約在身的孩子父親,未等阿蘭·德龍站出來解釋,一夜之間流言已經跑遍歐洲。
此時羅密·施耐德正在好萊塢拍攝《借夫記》,她不動聲色,不置一詞,想必當時內心是極度崩潰的。
羅密·施奈德與傑克·西蒙主演的電影《借夫記》(Good Neighbor Sam)
然而還有什麼電影比阿蘭·德龍的實錘緋聞更好看呢?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珍珠翡翠琉璃瓜!
環大西洋民眾興致高昂,嬉笑怒罵者有之、冷眼旁觀者有之、幸災樂禍者有之,一句話——看你阿蘭·德龍怎麼下這個臺階?你不是很愛公主麼?你不是很有辦法麼?
阿蘭·德龍天生就是個風流坯子,他走過的地方,並沒有留下一片荒野。
然而就在這時,事態有了戲劇性的反轉,令人大跌眼鏡!
一位名叫讓-馬克·比蘭庫爾的法國公務員主動站出來聲稱,自己因為長相酷似阿蘭·德龍,又經常在外國出差,所以豔福不錯,竊玉偷香、朝雲暮雨是最愛的勾當,經常有女人誤以為他是本尊投懷送抱,比如他在紐約遇到的國際名模妮可。二人一晌貪歡,不慎有了寶寶艾爾,之後妮可與之決裂,帶著寶寶回到法國。而自己也有妻室兒女,這個結果也正是他想要的。
言下之意,國際名模妮可是個高度近視,睡錯人了。
讓-馬克·比蘭庫爾 Jean-Marc Billancourt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人們又將目光投向妮可,炮火紛飛的關鍵時刻,女方選擇啞火,妮可沉默不語,人們彷彿看到背後的阿蘭·德龍笑著打掃戰場。
當年人們還沒有驗DNA這一說,阿蘭·德龍遠比他的法國同行伊夫·蒙當幸運得多。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伊夫·蒙當去世後,有人打上門來對他的遺孀口口聲聲叫囂自己是她老公私生子,最後鬧到法院,法庭不得不勞師動眾將伊夫·蒙當的屍體從墓裡啟出來提取DNA。
最後證明子虛烏有,虛驚一場。伊夫·蒙當若泉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伊夫·蒙當與瑪麗蓮·夢露合演的《讓我們相愛吧》(1960年)
當年,阿蘭·德龍並未在法律上追究妮可,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逐漸淡忘了這段醜聞。
然而,阿蘭·德龍可能忘了,艾爾小寶寶,是會長大的。
Ⅱ、阿蘭·德龍差點被一本傳記氣死
小寶寶會長大,他會有思想、他會有記憶、他會說話、會寫字,他會提起筆,一筆一劃講述自己的過往。
同時法國民眾也逐漸注意到,這個小寶寶越長越帥,法國上至總統下至交警,沒有一個公務員能生出這麼漂亮的孩子來。
2004年,時年四十二歲的艾爾·布洛涅出版了一本傳記——《永遠不會忘記的愛》。
書中的內容全是阿蘭·德龍全心全意想要忘記的往事。
傳記中,艾爾提到1961年自己的名模母親妮可在紐約著名的李·斯特拉斯伯格演藝學校學習表演,同班同學還有瑪麗蓮·夢露等。就在這個時間段,與生父阿蘭·德龍相遇,隨後二人參加了一個友人的派對,這個派對是在演員莉莉·摩爾家舉辦的。是夜,二人都沒有離去,在莉莉·摩爾一間臥室共度春宵,於是有了他。
艾爾說,“大概我母親在他眼裡只是一個過客、一個輕浮的流鶯,但我媽媽不是那樣的人。她是一個純潔的好姑娘,甚至在這之前,她還是一個處女!”
事後,阿蘭·德龍並沒有負起責任,反而一走了之。扔下這對母子,飽受世人歧視。
就連妮可身在德國的母親和繼父都不肯原諒這個傷風敗俗的女兒,將她驅趕出家門,以至於許多年後,艾爾在寫這本書時千里迢迢跑去德國向外祖母求助時吃了閉門羹!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創傷!
艾爾·布洛涅(Ari Boulogne)/又名:克里斯蒂安·帕夫根(1962年8月1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
艾爾為了增加自己言論的可信性,甚至跑到電視臺參加綜藝節目,當眾大吐苦水,讓人們看下自己的神態、舉止、氣質,是否與生父阿蘭·德龍如出一轍?
艾爾的一系列舉動徹底激怒了阿蘭·德龍,這一年老爺子六十九歲,鋼火還在,以他一點虧不吃的秉性,根本不會允許艾爾這個孽種滿世界四處招搖。
很快,阿蘭·德龍的代理律師站了出來,他在報紙上公開發表文章抨擊艾爾——“此人性格懦弱,沒一點男子氣概,沒一點像阿蘭·德龍先生。他的話無中生有無法證實。他是個騙子,所謂的氣質動作相像只不過是巧合而已。”
萬沒想到這位可憐的律師被艾爾一句話懟了回去——“哦?我是一個騙子?那麼,我親奶奶養了我十幾年,又該怎麼解釋?!”
此語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時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
那麼,艾爾所說的這位“親奶奶”,又是怎麼一回事?
Ⅲ、艾爾奶奶、阿蘭·德龍生母,到底是怎麼說的?
阿蘭·德龍的生身父母——法比恩·德龍(Fabien Delon)和伊迪絲(Edith)
阿蘭·德龍的父親法比恩·德龍是義大利科西嘉島人與法國人後裔,老爺子年輕時是一個標準文藝男青年,曾經開過一家電影院。阿蘭·德龍在父親的指導下,彈得一手好鋼琴,十四歲那年便得過一個鋼琴獎,因此受到電影界注意,1949年出演平生第一部電影《綁架》(Le rapt)。
然而,他的父親法比恩卻嫌惡妻子伊迪絲身材走樣,還沒什麼文化,很快二人離了。
被丈夫拋棄的伊迪絲只得改嫁,她嫁給了一個什麼人呢?用我們國人的話講,一個滷肉師傅,名字叫保羅·布洛涅。
曾幾何時,這個繼父令阿蘭·德龍成為法國演藝界笑柄,大家暗地裡嘲笑:“那個屠夫的兒子啊,註定是粗俗和擺不上臺面的。你想想,一個屠夫的兒子,除了熏製香腸、分辨公豬母豬肉,他還會幹什麼?他還能想什麼?”
阿蘭·德龍對這種傳聞安之若素,某次,他乾脆對一名記者說道:“那是啊,我小時候最大的理想就是當個屠夫。”
沒人公平地站出來替他張目,這個少年自幼就是一個鋼琴家,他出道時間比同期任何一位法國男演員都早、比任何男演員年齡都小。
面對同行的眼紅嫉妒、明槍暗箭,阿蘭·德龍逐漸將自己活成了一隻箭豬。
但阿蘭·德龍卻十分敬重這位與自己一點血緣關係沒有的繼父保羅,在他蜚聲影壇大紅大紫之後,也沒忘提攜自己幾位同母異父的弟弟。
在法國民眾的印象裡,阿蘭·德龍和媽媽很親近,母子倆不時出現在公共場合,各種典禮、各種晚會,一副血濃於水的樣子。
甚至有時會帶上羅密·施奈德。
1992年,就在伊迪絲去世的前三年,老太太接受過一次電視採訪。
這份珍貴的錄影資料至今看來依然令人動容。
當記者好不容易摸到巴黎一條窮街陋巷深處探訪老人家時,不禁驚奇了,人們真沒想到阿蘭·德龍的媽媽會住在這樣一間寒酸的房子裡面。
為什麼?彼時母子倆早已斷絕關係,因為艾爾。
老太太先是對記者開門見山說道:“很簡陋的房子,不是麼?人們以為德龍給我買了一座城堡,我住在有侍從的城堡裡。”
隨後老太太抬起右手拉住下眼皮,這是一個歐洲傳統民俗手勢,意為“見鬼!”
“然後我想說的是,沒有城堡我也能活!”
老太太很鋼啊!那麼,好端端的母子倆為何鬧到此等地步?形同陌路、勢同水火?
接下來,老太太坐在桌前,向記者攤開一堆雜誌,前塵往事,娓娓道來。
1963年,當那期惹火的《ELLE》刊出時,伊迪絲手捧雜誌,立刻喜歡上這個小寶寶。
她跟丈夫保羅不約而同有個心願,想當面親眼看看艾爾。
於是這對老夫妻倆輾轉找到妮可在巴黎的家,叩開門,向妮可說明來意,夫妻倆一走進正廳,剛剛學會走路的小艾兒蹣跚著直奔保羅,一頭撲到他的懷裡。
夫妻倆非常開心,感覺跟這孩子十分有緣,於是抱在懷裡愛不釋手。伊迪絲說:“我們非常感動,在艾爾身上看到了我自己兒子的影子。”
臨別時,兩位老人與艾爾已經難捨難分,於是向妮可提出,這個孩子能否抱回家?由夫妻倆撫養一段時間?妮可剛好有演出工作,沒時間帶寶寶,欣然允諾。
半年後,老倆口偷偷撫養艾爾的訊息被阿蘭·德龍得知,他委派自己的經紀人打電話給母親、養父,提出嚴正警告——“必須棄養艾爾,今後不再接觸妮可這對母子!否則斷絕母子關係、父子關係!”
這令夫妻倆十分為難。
伊迪絲回憶,當時妮可的經濟條件非常拮据,跟著一支搖滾樂隊四處流浪,睡在火車站、機場、地鐵通道,老人說到這裡還特地停頓了一下,看得出來,她在頭腦中撿選詞彙,慎重評價妮可當時的落魄,“嗯,她過著波希米亞的生活……”
說得好聽是詩和遠方、波希米亞的生活,說白了就是個盲流。
而且老倆口發現,被媽媽帶著滿世界流浪的艾爾,回到自己膝下,卻只吃薯條,似乎別的肉食蔬菜沒吃過,甚至叫不上這些食物的名字。
面對阿蘭·德龍的最後通牒,老爺子保羅·布洛涅左右為難,最後他對妻子伊迪絲說道:“我感覺你兒子可以自食其力,但是你孫子艾爾活下去比較難……”
這是老倆口最後的決定。
這個決定令老太太伊迪絲帶有侍從的城堡化為泡影。話說看到這裡小編真是心酸,人類那些質樸美好的情感從何時起泯滅殆盡?又從何時起走向浮華虛榮的不歸路?
大概現場攝影記者也有同樣感慨,特地給了老人家一個近景特寫。
最後的結果是,老倆口將艾爾養到十八歲成年,阿蘭·德龍果然與母親、養父斷絕關係,整整十八年裡沒見過一面!
這也不難理解長大之後的艾爾,為何不姓德龍,而是隨爺爺姓——布洛涅。
什麼歌手、明星、名流、公主、王子,仗義每多屠狗輩,貧賤者最高貴。
Ⅳ. 阿蘭·德龍果真是個無情無義之人麼?
事實上,就我們手頭現有資料來看,不論作為情人、丈夫、父親、演藝、藝術家,阿蘭·德龍都是一個情感充沛、浪漫多情的標準法國男子。
羅密·施奈德的兒子大衛·邁恩意外夭折後,阿蘭·德龍日夜陪伴在羅密身邊,須臾不離左右,一手操辦了喪事。
1982年5月29日,羅密·施奈德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後,阿蘭·德龍守在她的棺材旁三天三夜,最後拍下一張遺照,至今仍儲存在他的錢夾裡。葬禮上,阿蘭·德龍深情朗讀了一份悼詞——《別了,我的布娃娃》,情真意切,聞者無不潸然淚下。
同時,阿蘭·德龍還是一位好父親,對婚內生子安東尼·德龍異常寵愛。大概這個世界上唯一能令阿蘭·德龍屈膝下跪、低下高傲的頭顱,只有這個叫安東尼的小傢伙。
許多年後,阿蘭·德龍承認,自己當年大老遠跑去西班牙拍的那部爆米花電影《佐羅》,真正目的是為了哄兒子開心,儘管那一年安東尼已經十一歲,是個大孩子了。
即使是安東尼媽媽,娜塔麗·德龍,一個給他戴了綠帽的女人,雖然二人最後分道揚鑣,但阿蘭·德龍依然盡職盡責,贍養費分文不少,一直供她到老、到死。
前段時間有位記者登門拜望,二人聊得十分投緣,阿蘭·德龍一時興起,罕見地敞開心扉,將記者請進自己的私人領地,一座小型家庭展覽館。
這裡儲存著阿蘭·德龍名下的一些私人藏品、一些他最為珍視的記憶。
記者先是看到大量的羅密·施奈德照片、圖冊、雜誌,及一些絲巾衣物等私人物品。
接下來牆上的一隻相框,令記者分外驚訝。
畫面上,那個身姿婀娜、長腿酥胸的美女,正是阿蘭·德龍的前妻娜塔麗·德龍。曾經,她出軌阿蘭·德龍保鏢馬科維奇,釀成轟動世界的殺人慘案,馬科維奇詭異地死在巴黎郊區一片垃圾場。阿蘭·德龍一時間百喙莫辯,最後險些被打入死牢!
即使是這樣累家累室的奪命仙妻,依然在阿蘭·德龍心目中葆有一席之地。她依然是他的女神。
而同樣美豔萬分、同樣名模出身的妮可,為何被阿蘭·德龍恨之入骨,在他的記憶裡挫骨揚灰、渣都不剩?
Ⅴ. 詩和遠方,一位女文青的單程車票
阿蘭·德龍恨妮可恨到什麼程度?
1995年6月30日,阿蘭·德龍的母親伊迪絲去世。在老人家的葬禮上,阿蘭·德龍第一次見到艾爾,立刻調轉視線,強迫自己將眼睛望向別處。
這一年艾爾已經三十三歲!
三十三年裡他頭一次見到生身父親,而這位父親只給了他一個大大的白眼,全程一句交流沒有,哪怕是一句問候、一個手勢。
這令小夥子傷心到極點。
讓我們再來看看小夥子的媽媽妮可,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1938年10月16日,妮可出生在德國科隆,比阿蘭·德龍小三歲。因為戰爭緣故,全家漂泊在柏林。她童年時代的煙花就是柏林上空漫天的戰火。
若說阿蘭·德龍的正牌妻室娜塔麗,與妮可比起來,無非是一介野模。
妮可一出道即巔峰,十七歲成為香奈兒簽約模特,很快又成為迪奧代言人。
1961年,當阿蘭·德龍跑到美國與妮可拍攝《陽光燦爛》時,紐約街頭到處都是妮可巨幅廣告牌。那時的她,面孔甜美,身材曼妙,職業光鮮,名字無須備註。
對於她與阿蘭·德龍的緋聞,歐美文藝界普遍的情緒是——妮可怎麼會看上他?
他配不上妮可,在她眼裡,他太粗俗了,嗯哼,一個屠夫的兒子。
妮可當時很有可能是嫌惡阿蘭·德龍的,因為她很快愛上了來頭更大的安迪·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先鋒藝術家!時下年輕人再熟悉不過,他有一句名言比較經典——“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能在十五分鐘之內出名。”
不曉得妮可後來抱著孩子登上《ELLE》封面,是否受此觀點影響,我們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安迪·沃霍爾的影響下,她從一個美豔的女模特,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女文青!一個法國版大野洋子!
畢竟那個時代流行“垮掉的一代”,年輕人基本“在路上”,妮可也想趕這個時髦!
通常文青都會有一個悲慘的童年,妮可也是當仁不讓。她自己主動向媒體爆料,他的德國籍父親二戰時,在法國一條山路上行軍,不小心被美軍狙擊手擊中頭部。父親當場沒死,大概是子彈在大腦小腦之間滯留,德軍上司不確定他是否能被救活,所以當場一槍爆頭,斃掉了父親。
妮可解釋道,這就是為什麼我熱衷哥特妝的原因,不會被人發現,不會被當成射擊目標。
老實說這樣的段子後來我在吳宇森的電影《變臉》裡見過,可那是電影。
這番話在現代人看來頗有些牽強,怎麼什麼事都要扯上童年陰影?
“童年陰影”啥時成了軟蝟甲、啥時又成了胡作妄為的通行證?在“童年陰影”這個詞彙沒被髮明之前,人類千百年來都是怎麼過日子的?
但是在那個逆風千里的時代,這樣一席話卻備受追捧!人們紛紛獻上一鞠同情之淚。
妮可立刻紅了,爆紅!這次是作為搖滾歌手紅透半邊天。
香奈兒模特太老土了,太落伍了,太微不足道了。
作為歌手,一個文青,妮可是個怎樣的存在呢?
舉個例子,不曉得大家現實生活中是否參加過這樣的飯局,一大張桌子,四周坐滿文藝青年,東道主開始熱心介紹,這位是大作家,他的生平作品是……那位是大音樂家,他的代表作是……這個呀,是舞蹈家,哪個著名的堂會就是她跳得……
等東道主介紹一圈,飯菜早涼了。這時候你會萬分膩歪,真正的藝術家是拿作品說話的,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備註。
我根本不關心他們寫過什麼唱過什麼,相比之下,我更關心桌子正中間那尾大鯉魚,到底是紅燒的、還是清蒸的?因為那條鯉魚帶給我的口腹之歡,遠遠超過這些文藝青年帶給我的藝術享受(話說真沒享受過,也沒聽說過)。
妮可就是這樣一種文藝女青年,顯然,她並沒有紮紮實實鑽研業務,只想憑空透過一個逆風千里的姿態揚名立萬、重新分配社會資源。呵呵,怎麼可能?
別說創作什麼彪炳史冊的音樂作品,就連日常三餐都無以為繼。
據阿蘭·德龍母親回憶說,妮可長年在外漂著,曾經長達兩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兒子。突然某天,她出現在伊迪絲家裡,兩手空空,沒給老人帶來一件禮物。
為了保住妮可被棄養的兒子,兩位老人被阿蘭·德龍棄養,然而妮可看作理所當然,沒有一絲感恩之心、沒有一份回報就算了,就連她帶給兒子艾爾的禮物都讓人瞠目結舌。
“她兩年沒出現了,你猜她給艾爾帶來了什麼?”伊迪絲讓記者猜,記者搖頭,老人筆劃道:“一個桔子,你信麼?我和丈夫面面相覷,無話可說。”
即使是這樣,老人家最後還是補充道,她是個漂亮的姑娘,我從沒見過那麼美的姑娘。
可見老太太真是個厚道人。
老太太沒有提到的一件事是,某次妮可歸來,看到成年之後的艾爾,塞他手上不是桔子了,這次她進步了,那是一包某某因。
彼時她已渾身針眼,半人半鬼。
老人家還算幸運,她還沒看到妮可倒黴的經紀人艾倫·懷斯。
這位經紀人看妮可可憐,年華老去容顏已改,好心好意收留她,某次妮可在乘車途中突然掏出一把刀,架在前排座位艾倫脖子上,口口聲聲喊道:“我要殺了你!我要殺了你!”
一車人嚇壞了,亂作一團,車子偏離了山路,衝上對面一座小小的山丘。
按理說,作為邊緣人物,樂隊成員理應認可妮可吧?
其實才不,她在那裡神憎鬼厭。
許多年後,樂隊鍵盤手詹姆斯·楊回憶妮可,印象最深的是,當她第一次敲開他家門時,他還不認識她。妮可跟個鬼似地站在門前,木然說道:“能不能借我用下洗手間?”說罷沒等主人同意,徑直走入,一頭扎進洗手間,在裡面呆了半個多小時。
詹姆斯·楊問身邊旁人,“這人是誰啊?”
那人說道,“是妮可啊,以前的名模,現在的搖滾樂手。”
詹姆斯·楊恍然大悟,“哦,是她啊!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她在洗手間裡呆上半個小時了。”
作為一介“風雲人物”、一個搖滾女歌手,在同行眼裡,最深刻的印象也就無非如此了——“她在洗手間裡呆了半個小時”。
還有一次詹姆斯·楊差點動了殺她的念頭。
某次二人在機場過海關,正跟著隊伍前行,憂心忡忡的妮可突然從包裡抓出一堆東西塞進詹姆斯手中,他頓時呆住了——“前面就是海關邊檢,三米開外的我,手裡舉著一堆注射器。”
最後隊友們評價她說:“她太壞了,她是如此的自我,根本不像一個女人……”
呵呵,很有意思,被搖滾界人士批評“太過自我”。
Ⅵ. 妮可後來是怎麼死的?
妮可/ 原名:克里斯塔·帕夫根(1938年10月16日-1988年7月18日)
妮可死得非常突然,還沒活過五十歲!還沒活過老太太伊迪絲。
1988年7月17日,一個曼妙夏日,四十九歲的妮可與兒子艾爾一起度假,二人在西班牙伊比沙島一起悠悠騎著腳踏車進行環島遊。
途中妮可心臟病突然發作,一頭栽倒在路上,她的頭被撞出一道口子,當場昏迷不醒。
艾爾和路過的好心人一起將她送入醫院,醫生診斷之後說,這是中暑,留院臥床休息兩天就好了。
然而可憐的妮可“休息”到凌晨兩點之後,再也沒有醒來。
她死後,屍檢報告顯示,當時妮可摔倒在路面,導致顱內出血,然而被醫生誤診,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
一個馬馬虎虎對待人生、對待事業、對待家庭的人,遇到了馬馬虎虎學藝不精的醫生,最終客死他鄉。
妮可若地下有靈,不知有何感悟?作何感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