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光陰,61年獻給黨,點點滴滴都鐫刻了新中國成長的印記,這便是酈渭榮平凡卻又充滿意義的一生。
出生在舊中國,他曾在生活與命運的生死線上掙扎;求學於初生的新中國,他稚嫩的心靈被火熱的共產主義理想注滿;與新中國共成長,他歷經磨難與挫折……但一切命運的磨鍊都讓他越發堅強——自律、自立、自強,成為這位老人不敗的人生底色。
建黨百年之際,酈渭榮獲“光榮在黨50週年”紀念章。他說:“我是一個典型的、由黨培養的新一代知識分子。這一生,我聽黨話、跟黨走,是黨培養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績。回憶一生,我無愧於黨對我的培養!”
從少年到青年,再到成為一名黨員,酈渭榮的一生是紅色的。
少年 · 歷經深重苦難
1934年6月,酈渭榮出生於浙江諸暨,年幼的他與兄妹跟著父母艱難度日,在水深火熱的抗戰炮火中度過了童年。13歲時,父親去世,原本破敗的家庭又遭受一次致命的打擊。之後不久,他的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都因病夭折,從此酈渭榮與母親相依為命。
苦難的記憶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裡,以至跨過大半個世紀的今日,還從這位老人談話中的眼神裡流露出來。
1949年,新中國誕生。5月,酈渭榮的家鄉浙江解放了,黎明的曙光終於灑在了這片土地上。那時正在唸小學的他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城郊迎接浙東金肖支隊解放軍進城。熱血的氛圍、欣欣向榮的新氣象滋養著他的理想,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的種子埋進他的心裡。
當時,酈渭榮參加了許多政治活動,如動員參軍、參幹,組織解放浙江定海敢死隊,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等。小學時,他就是當地第一批少年先鋒隊成員。進入中學後,他成為第一批被吸收參加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團員,並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
校內外豐富的政治活動讓青年酈渭榮在實踐和理論兩方面均得到充分鍛鍊,為其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酈渭榮在金華二中讀高中時,與全體校團總支委員合影(1956年春)
由於經常參加校內外活動,他笑言自己學業“有所荒廢”。進入初三,在學校和老師的關照下,他決定轉變重心、專心學習。1953年秋,酈渭榮考入金華二中念高中。
金華二中是當地一所重點中學,在那裡他繼續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經常參加團幹部學習訓練,節假無休。酈渭榮聽了許多場政治教育報告,對黨的認識更深刻,心中的理想也更堅定。他坦言:“我對黨的感恩之情,慢慢地轉變為成為一個共產黨員的想法。”
高二,意氣風發的酈渭榮呈交了入黨申請書。
不幸的是,他再次遭受命運的打擊。相依為命的母親病故,赤貧的家境竟不足以讓酈渭榮為母親料理後事。這時,黨團又一次幫助了他。“團委書記代表團委給了我五塊錢,讓我給母親辦好後事。”帶著喪母之痛,他回到校園,孤苦無依,但在校黨支部和團委的幫助下,他從失去至親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堅持完成了高中學業。
青年 · 埋頭苦讀
1956年,酈渭榮考入華東政法學院,從此與華政、與法律結緣。剛入校的他抱著對知識的敬意,一心撲在學業上。再談起那段時光,他的思緒飄回到大學時期——那些與同窗一起抄筆記並熱烈討論的日子。
“一年級的時候那是一門心思讀書,每天早上6點,臉一洗,馬上就去教室佔位置,佔一個前排的好位置,好聽課。”他所說的教室,正是如今長寧校區四十號樓小禮堂,這裡也是孫中山先生曾經演講的地方。當年作為教室,常容納兩百多人一起上課。
受限於當時簡陋的教學條件,許多師生沒有教材,所學內容完全靠筆記。“筆記記下來以後,自己看筆記、抄筆記,再與同學一起校對筆記。”憑著這般刻苦認真,時至今日,這位老人對當年教授的許多知識依然記憶猶新。
下課後,他與同學常在大草坪上辯論。“我們的討論很廣泛,比如有罪推定論、無罪推定論,爭得面紅耳赤。”從法律問題到哲學問題,華政青年們在那片大草坪上留下了思想的印記。
當時,同學之間爭辯全憑知識學問,“儘管人家講得很有道理,但你課後要去找證據,如果他講對了,就要去鑽研書本。有些書我沒看過,別人看過了,哪一本書上怎麼講的,你也要去看。”酈渭榮總結道,“我們當時讀書讀得很有勁!”
華政園裡濃厚的學術氛圍,加之自身的勤奮刻苦,讓他獲得了充分的知識養料。酈渭榮也很感恩:“校方根據我的情況,特批我甲等人民助學金。”在學校的幫助下,酈渭榮順利完成四年大學學業。
1960年3月,年輕的酈渭榮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對我來說,這一年是一生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
不久後,他接到了黨指派的第一個任務——擔任一所市重點中學的團委書記,併兼任高中部政治教師。雖是初入社會,但從小接受的政治教育早已深入骨髓,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使他幹起工作來遊刃有餘,絲毫不遜色於其他老教師、老幹部。就這樣,他一干就是二十餘年。
酈渭榮經歷過調動和挫折,但他對黨、對工作的初心和熱情絲毫不減。改革開放後,他調任另一所市重點高中教導主任,工作頗有特色,期間發表了不少有關教育的文章,得到時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長杭葦的推崇和其他教育界專家的好評。
人師 · 積矽步至千里
1984年,酈渭榮響應黨中央關於“政法幹部歸隊”的號召,回到母校華政執教,開啟了一段與華政園攜手二十餘年的旅程。
重返華政後,由於當時中國法律尚有大量空白,已近二十年未接觸法律的酈渭榮只能透過自身努力來提高自己。他一邊跟著老教師學習、一邊潛心研究。經過兩年的刻苦鑽研和自我進修,酈渭榮走上講臺,成為一名高校教師,後來還晉升為高階職稱。
1985年4月,經司法部《關於增設專業的批覆》同意意見,華政增設了經濟法專業,而酈渭榮正是該專業得以創立的主要推動人之一。創立之初,該專業面對諸多難題:師資建設、教材編纂,課程建設以及資金困難等。面對一座座“困難大山”的阻擋,酈渭榮與全系同志迎難而上,成為法學建設的新一代“愚公”。
首先,對於急需解決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一方面,全系團結一致攻克師資短缺難關,從各個渠道招納賢才、擇選優才,聘請法學名家擔任教師,以擴充師資隊伍;另一方面,酈渭榮與老師一同努力,推動教師隊伍和學科帶頭人建設。
第二,針對文獻資料匱乏問題,老師們不僅主動拿出自己收藏的資料,還勇於創新、自主編寫教材,這才使得系內日常教學正常運轉。
第三,面對創立時的資金困難,他們也迎難而上、積極創收,極大緩解了初創時期的資金壓力。
經過多年努力,經濟法系初具規模。時至今日,華政經濟法專業已培養了無數法律人才,其長足發展正是諸多如酈渭榮這樣的教師,以跬步走出的千里之程。
1988年,酈渭榮任高教教研室主任,接踵而來的便是一項苦差事——創辦內刊《政法高教研究》。毫無前車之鑑,他帶領教研室同志白手起家,不僅成功創辦了學校內刊,以供教職工發表文章;還主動為政法高教建言獻策,在《政法高教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了諸多文章及課題。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上海市擬實施自主招生政策試點。在一場相關會議上,酈渭榮憑藉多年的高教研究積累及對華政發展的透徹瞭解,作為代表發言,為華政爭取到了第一批自主招生試點單位資格,極大地提高了學校聲譽。
酈渭榮與老院長曹漫之(左二)、黨委書記莊詠文(右二)一起談教改
在華政的數十載春秋裡,酈渭榮的工作和學術成果都相當豐碩。
工作上,他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工作經驗,曾擔任《經濟法學》《經濟合同法》等課程的任教老師;學術上,他在《法學》《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等雜誌上發表有《我國法學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設想》《當前開發教育法學研究的幾個問題》等專論,就高校法律教育改革方面提出了獨特觀點和見解,在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的發展歷史及其發展趨勢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酈渭榮堅信,一名黨員追求理想信念的道路永無止境。“入黨不代表進了政治保險箱!”
正是這樣的高度自律使他一直保持著自我省視和堅定初心,在61年黨員生活中始終以高度的黨性要求自己。1995年退休後,他從業專職律師20餘年,並擔任上海市東海學院法律專業主任。他說,“一個人如果不體現社會價值,就會頹廢和自暴自棄。”
黨齡61年,跨越大半生,他對“黨”的感念之情已融入血液:“華政老院長雷經天曾給我們作過一個動員報告,講了好些道理,他有一句話我一直記著。他說,共產黨從成立到現在,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中國人民?我們沒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中國老百姓,你們應該挺著胸膛相信黨!”
話落,眼前的老人似乎還是61年前那個剛入黨的年輕人,一腔熱血,初心不變。
採寫 | 李恆清 劉琴
審稿 | 金原原
編輯 | 胡恬
責任編輯 | 葉子芩
來源:華東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