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首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登上了回家的專機。
北京時間上午十一點,飛機在瀋陽機場緩緩降落。
與此同時,瀋陽烈士陵園外,十幾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高舉著“迎接親人回家”的橫幅,焦急地等待著靈柩的到來。
其中,一對年過花甲的老人一直等到最後一輛靈車駛入陵園,才黯然離去。
他們是鄧其平、鄧菊平兄妹。
63年前,他們的父親鄧仕均犧牲在了韓國洪川江畔,毛主席還為其親自下達指示,命令戰士們務必要找回鄧仕均的遺骸。
如今63年過去,他們犧牲的父親,又在何方呢?
鄧仕均,四川廣元人,自從1932年參加紅軍後,就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親人。
革命戰爭時期,鄧仕均跟隨著大部隊走南闖北,一封家書都未曾寫過,一直到1950年,才終於和父母取得了聯絡。
當時全國剛剛解放,郵路還不甚暢通,信件寄出後,輾轉了好幾個月才到鄧仕均的父親手中。
收到信的二老喜極而泣,不敢相信失聯了18年的兒子竟然尚在人世,而且還當上了團長。
鄉親們得知後紛紛趕來道賀,鄧家一時間門庭若市,老兩口激動得一連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覺。
幾個月後,年近花甲的鄧父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陝西尋找兒子的旅途。
當時鄧仕均所在的63軍187師駐紮在陝西開荒,國無戰事,部隊安定,也給這對父子換來了難得的團圓時光。
那個年代的農民樸實熱忱,鄧父更是如此。
他一心想著要見兒子,就帶了幾雙草鞋,靠雙腳走出了四川的大山,待走到陝西時,腳上的水泡都不知長了幾輪了。
老人一路上又是討飯,又是編竹蓆換盤纏,經歷了大半個月的艱難險阻,才終於見到兒子。
鄧仕均見到風塵僕僕、衣衫襤褸的父親,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從未在傷痛面前留過一滴眼淚的硬漢,此時卻泣不成聲,哭得像個孩子一般。
鄧父的一顆心在見到兒子的那一刻也踏實了下來,時隔18年再見的父子倆抱在一處失聲痛哭的場景,令在場的所有人都幾欲落淚。
此時已是1950年的深秋,陝西天高氣爽,鄧父每日心情舒暢,滿面紅光,逢人便說:“知道嗎?我兒子是團長!”
兩歲的小孫子已經會叫爺爺,兒子兒媳感情和睦,沒有比這更讓老人舒心的事了。
然而,這樣的日子沒過一個月,鄧父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就畫上了句號。
入朝作戰的命令下來了,鄧仕均含淚揮別老父親和臨盆在即的妻子,揣著一張與兒子的合影,再次踏上了為國出戰的征程。
1951年2月,在彭德懷的率領下,中國志願軍渡過鴨綠江,正式踏上了朝鮮戰場。
18日,鄧仕均奉命帶人前往勘察地形,卡車剛載著一行人爬上一個小坡,就遭到了美軍的空襲。
朝鮮半島地勢崎嶇,司機受到襲擊的干擾,反應不及,一下子將卡車帶下了山溝——
車上的兩名戰士當場犧牲,鄧仕均與警衛員等人則負傷回到了部隊。
由於傷勢過重,鄧仕均被勒令休養,不得上前線指揮作戰。
這讓鄧仕均心中很是焦慮,前線戰事吃緊,自己又即將被升任為副師長,往後參戰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此時不為國拼殺,更待何時?
他於是再也坐不住了,不顧戰士們的勸阻,時隔幾個月,再次加入到了戰鬥之中。
5月15日,鄧仕均帶傷出征,率領一、二營向敵軍縱深穿插,以掩護東線的主力部隊。
全團在鄧仕均的帶頭衝鋒下,很快便渡過洪川江,挺進到了佳日裡。
19日清晨,部隊遭到了敵軍一個團的猛烈攻擊。
鄧仕均帶著警衛員和司號員衝在最前線指揮,帶領全團戰士與敵激戰了整整一天,打退了敵人團營規模的6次進攻。
晚上十二時,戰鬥逐漸平息,鄧仕均接到師部命令後,開始組織戰士分批撤出洪川江北岸。
由於敵人不斷的狂轟濫炸,撤離任務進行得很是艱難。一直到20日晚上7時,鄧仕均才得以率領二營開始撤離。
然而就在一行人透過一個狹路口時,一枚炮彈呼嘯而至,瞬間擊中了鄧仕均。
硝煙瀰漫,跟在其後的警衛員陳明月幾乎看不清四周的情況,只聽見團長的聲音傳來:“明月,明月!我掛花了!”
隨後陸續有傷員求救的聲音傳來,陳明月顧不上別的,立即跑到了鄧仕均身邊。
只見他的左大腿處鮮血直流,皮肉綻開,陳明月趕忙拿出兩個急救包準備為其包紮。
就在這時,又一發炮彈接踵而至,堪堪在兩人身邊炸開。
彈片飛迸,一下子擊中了鄧仕均的頭部,瞬間奪走了他的生命。
陳明月抱著鄧團長的身體,心中大悲,回頭再看剛剛向他求救的戰友,也已經犧牲在了當場。
敵人的炮火太過猛烈,抬著遺體很難過江,在和政委商量過後,陳明月等人將鄧仕均的遺體抬到了洪川江附近的一個幹河溝中。
他把隨身攜帶的一塊防雨布拿出,鄭重地蓋在了鄧仕均的身上,又在邊上的一棵樹上做了記號,這才離去。
21日清晨,陳明月狼狽不堪地回到了營地,他身上也有好幾道傷口,揹著的望遠鏡都被炸燬了。
當天傍晚,師長親自找到他佈置任務,
“上級下了命令,一定要把鄧仕均的遺體搶回來,能不能做到!”
陳明月含淚應下,帶著一個排,在全軍火炮的掩護下,再次踏上了洪川江北岸。
部隊行進了大約六公里,再翻越一個山頭便是鄧仕均遺體的位置。
晚上十一時,眾人即將到達目的地,卻見那片開闊地上一片燈火通明,到處都是敵人的坦克,讓他們根本無法前進分毫。
陳明月幾次伺機而動,想要靠近埋遺體的那條河溝,卻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無奈之下,他只好拿起步話機,將情況如實彙報給了師長。
“原地待命。”師長沉吟片刻,只說出這樣一句命令,一行30餘人便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靜靜地等待了兩個多小時。
凌晨時分,陳明月收到撤離的命令,他最後回頭看了一眼埋葬著鄧團長的方向,轉身帶著戰士們離開了。
軍長傅崇碧、師長徐信以及一干軍中領導,都站在江邊,等待著這批戰士的歸來,這晚,所有人都沒有閤眼。
後來,陳明月從師長的口中得知,這次搶回鄧仕均遺體的行動是毛主席親自指示的。
追悼大會上,他坐在臺下聆聽著首長們的發言,手中緊緊攥著鄧團長生前留下的照片,心中悲慟不已。
2012年5月,年過古稀的陳明月親手將這張珍藏了60多年的照片交給了鄧仕均的兒子鄧其平,說起往事,老人的眼淚再次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
鄧其平時年64歲,父親離家時他才三歲不到,小他兩歲的妹妹更是一眼都沒見過父親。
據母親說,父親犧牲的訊息傳來時,她甚至不敢將訊息帶給遠在二老,只能獨自承受痛苦。
鄧父鄧母經歷了一場短暫的歡喜後,在四川的大山中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臨終闔眼,也沒有等到兒子平安歸來的訊息。
洪川江兩岸的青山一年綠過一年,鄧仕均烈士的英骨仍然留在江畔的芳草之中。
他將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祖國,卻無緣再見祖國的大好河山,甚至沒有機會好好看看自己的父母子女,就離開了人世。
青山處處埋忠骨,烈士英魂千古存!惟願祖國昌盛,願烈士早日回家。
文/木中青
參考文獻:《黨史縱覽》《志願軍英雄團長鄧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