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鮮戰爭的本質是什麼
同一場戰爭,人們從不同的立場出發,看到的景象不一樣。
從南韓和北韓看來,朝鮮戰爭是南北韓為了爭奪朝鮮半島的主導權。
對於美蘇來說,朝鮮戰爭是美蘇冷戰的一部分,是美蘇兩大陣營劃分勢力範圍、試探彼此底線的行為。
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有兩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是國防。從國防上,我們是為了防止美國勢力直接逼近東北,因為如果不打的話,美軍以後就在鴨綠江南邊的河岸巡邏了,那樣就意味著我們從日本和蘇聯手上接收回來的東北重工業基地徹底廢了,損失非常大,大到不可估量。
第二重意義是工業化戰略。從國家發展戰略上,我們是為了鞏固中蘇同盟、以獲取蘇聯對新中國工業化事業的大力支援。
志願軍殺敵油畫
2、為什麼叫志願軍
那麼,我們入朝的部隊,明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何要叫做“中國人民志願軍”呢?
其實主要有兩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要把戰爭侷限在朝鮮半島,不讓戰火燒到國內。因為如果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那麼中國在法理上成為交戰國,那麼別國的飛機轟炸我國城市,例如上海廣州什麼的,他們就有藉口,我們沒必要引來這種麻煩,要避開。
第二重意義,當時聯合國軍是打著聯合國的名義,出兵的朝鮮半島,因此,我們如果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號,可能在法理上會使我國陷入和聯合國對抗的不利境地,論當時,論後世,在法理留下一個對我不利的口子,並不明智,所以,要用“志願軍”的名義,這樣,我們就能避開法理上的爭端。
有意思的是,因為我軍入朝打出“志願軍”的名義,一開始美軍和韓軍都誤以為只是一小股民間志願者,所以,這個名字在一開始,曾經很成功地迷惑過敵人。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弄清楚了志願軍就是解放軍之後,他們也樂意接受“志願軍”這個名號,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也不願意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內陸,所以“志願軍”這個名號,不但方便了我們自己,其實也方便了他們,交戰雙方,彼此心照不宣,是為當時一大默契也。
志願軍真實歷史照片
3、志願軍的規模
那麼,我軍當年入朝,兵力規模有多大呢?
答案是:當時我軍入朝,是分批輪戰,也就是說,並不是從頭到尾都是同一批人,不過我軍同時在朝鮮境內的規模最高峰時達到了135萬人。
那麼,我軍的傷亡有多少?
據我國戰史資料統計,我入朝部隊,陣亡將士114084人。
不過,陣亡人數不等於犧牲烈士的總數,如果把受傷不治犧牲的、凍亡的、病故的、支前職工被炸身亡的……等各種犧牲的烈士都算上,則人民志願軍犧牲的烈士總數為183108人。
所以,總的犧牲人數是這個:183108人。
4、美軍和韓軍的規模
在朝鮮戰爭當中,美軍出兵的總規模,是302483人,戰後統計,一共死亡36940人。負傷被俘資料略。值得一提的是,失蹤8177人。一般人理解,失蹤大體上就是死亡的同義詞,所以假設失蹤者都死了,那麼美軍在韓戰中的總死亡人數,是45117人。
那麼在這場戰爭中,南韓部隊的規模和損失如何呢?
南韓一共出兵590911人,陣亡137899人。負傷被俘資料略。此外,韓軍失蹤24495人,如果把失蹤算作死亡,那麼韓軍總死亡人數是162394人。
志願軍的軍容(影視劇照)
南韓部隊
5、北韓為何所向披靡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打響,朝鮮人民軍從北到南,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不到1個半月時間,就攻佔了朝鮮半島90%以上的地區和92%以上的人口。
相反,韓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釜山附近的洛東江,當時朝鮮人民軍放出豪言,說要“在8月15日光復紀念日(即日本投降日)完成祖國統一”。
試問,在韓戰初期,北韓軍隊對於南韓軍隊碾壓式的、摧枯拉朽式的勝利,是怎麼回事呢?南韓部隊為何那麼不經打?
其實,不是韓軍窩囊,而是在戰爭爆發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有5萬名朝鮮籍的官兵,加入了朝鮮人民軍,加上人民軍原本的底子,所以在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的兵力和南韓軍隊的兵力,是2比1的狀態。
不但人數是2:1,而且火炮的數量也是2:1,機關槍數量的比例更誇張,是7:1,半自動步槍的比例則為13:1,坦克數量是7:1,飛機數量是6:1……
總之,在戰爭爆發初期,朝鮮人民軍的總體軍事力量,佔了絕對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南韓部隊在一開始,根本抵擋不住。
金日成和人民軍士兵
6、我軍入朝第一仗
我軍入朝,雖然說是“抗美援朝”,但入朝第一仗,其實打的是南韓部隊。
事情是這樣的:
1950年10月19日,在全世界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我軍已經跨過鴨綠江。25日,當時志願軍118師偵察連,已經行進到朝鮮溫井地區兩水洞,當時韓軍正在追擊朝鮮人民軍,當天韓國陸軍6師2團前衛部隊的第3營,在兩水洞的地面遇到了我軍,他們不知道是志願軍,誤以為是朝鮮人民軍,於是,韓軍狂叫著向我軍開槍,我軍馬上組織反擊,一打起來,果然不同凡響,韓軍被打得哭爹喊娘,大部分被殲,剩下命大的,丟棄軍車、大炮等物資,狼狽逃竄。
韓軍獲悉3營遭到我軍攻擊,於是緊急派出2營過來增援,我軍則對韓軍整個2團展開攻擊,結果只用了2天時間,就把整個2團殲滅了。
這就是我軍入朝的第一仗。
第一仗打的不是美軍,而是韓軍。
7、上甘嶺戰役為何慘烈
說起抗美援朝,我們都知道上甘嶺戰役,也知道上甘嶺戰役很慘烈。
那麼,為什麼會有上甘嶺戰役呢?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呢?
事情簡單地說,是這樣的:
朝鮮戰爭從1950年開打,打到1952年下半年,其實雙方已經開始談判了,其中10月初有一場談判,美軍開出的條件較為苛刻,中朝一方不同意,雙方談崩了,那次談崩之後,美軍心裡很不爽,決定要“狠狠教訓一下中國人”,於是短短几天之後,美軍就向我軍駐守的上甘嶺陣地,發動猛烈的攻擊。
這,就是上甘嶺戰役爆發的緣由。
1952年10月14日大清早,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我上甘嶺陣地,發動了近乎變態的炮擊:不到4平方公里的陣地,在43天的時間裡,傾瀉了大約200萬發炮彈。注意,不是200發,而是200萬發,把上甘嶺陣地的泥土炸翻至少3米。
4平方公里,就是一個小村子的面積,美軍往這麼小的一塊地方,發了200萬顆炮彈,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把我軍炸成肉醬,不但為了恫嚇,而且是為了洩憤,是帶了情緒的。
那麼,不到4平方公里的地方,傾瀉了200萬顆炮彈,我軍豈不是傷亡慘重?
是的。慘重。上甘嶺一戰,我軍陣亡4838人,負傷6691人。
不過,由於我軍在上甘嶺事先有系統地挖好了複雜無比的坑道,所以,我軍仍然可以憑據坑道的保護,不時組織反擊,因此,聯合國軍一方,也陣亡了1461人,負傷4700多人。
上甘嶺一戰,是整個1952年裡,最血腥的一戰,也是整個朝鮮戰爭裡,最血腥的戰役之一。
硝煙滾滾的上甘嶺戰場
8、上甘嶺的現狀
讀到這裡,好奇的讀者可能會問:那麼這個著名的“上甘嶺”,它具體在哪裡?這個地方的現狀如何?
答案是這樣的:
上甘嶺,是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小村莊,從地圖上看,上甘嶺位於北韓和南韓分界處附近。
在打仗之前,上甘嶺所有的村民,早就已經跑光了,仗打完之後,村子也炸平了,上甘嶺也徹底變成了焦土和廢墟。
上甘嶺戰役打完之後不久,後來就有了朝鮮停戰協定,依照停戰協定,上甘嶺被劃成“非軍事區”,也就是“軍事禁區”的意思,也就是說,停戰之後,上甘嶺地區封鎖起來了,雙方人員都不能隨隨便便進入,所以今天的上甘嶺,人煙罕至,非常冷清,它靜靜地守在那裡,孤獨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谷歌地圖上找到的上甘嶺現狀
9、黃繼光烈士是怎樣犧牲的
志願軍著名的烈士黃繼光,其實就是犧牲在上甘嶺的戰場上。
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稍微一說,大家就明白了:
當年上甘嶺戰役的情況是這樣的:白天,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炮轟我軍陣地,轟完之後,敵軍佔領我陣地,並在陣地上架設簡單碉堡和機關槍,防守,然後呢,到了夜晚,在坑道里的我軍,藉著夜色的掩護,發動反攻,爆破敵軍的碉堡,把白天丟失的陣地奪回來。這就是當時的打法,雙方就這樣,反覆拉鋸。
而黃繼光烈士,就是在這樣的一次爆破碉堡、奪回陣地的過程中,挺身堵槍眼犧牲的。
那時是1952年10月19日凌晨,志願軍135團2營通訊員黃繼光接到任務:爆破美軍一個簡易碉堡的火力點。當時那個火力點裡,有好幾挺機關槍,密密麻麻的,像蜂窩一樣,黃繼光匍匐到它的腳下,途中負傷了,但是,他成功地爆破了那個火力點,不過,沒能徹底炸燬,他確實炸燬了幾挺機關槍,但沒能炸徹底,不一會,僥倖剩下的敵軍機關槍又冒了出來,突突突地打,我軍被機關槍壓制,無法發起衝鋒,這個時候,黃繼光同志負傷流血嚴重,而且,攜帶的爆破器材,也用盡了。
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刻,黃繼光的任務沒能完成,執行任務失敗了,你要知道在部隊裡,任務執行失敗,是一件很令人著急的事情,人一旦急起來,就會做出異乎常人的舉動,這就是為什麼黃繼光在最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堵槍眼犧牲了,而事實上黃繼光的犧牲非常有價值,因為就是因為他這麼一堵,把敵人的機槍手給嚇懵了,機關槍暫停了幾十秒,而就是在這寶貴的短暫時間裡,我軍攻了上來,把碉堡攻下了。
黃繼光烈士遺體
說到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志願軍進入朝鮮的土地,絕大部分的戰士,就沒有想過活著回來,換句話說,在跨過鴨綠江的那一刻,多數將士都認為自己已經“死”了,以後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的。美軍比5年前的侵華日軍更難打,這個大家都清楚,所以對於犧牲,當年的戰士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美援朝的過程中,志願軍裡面敢於用身體去堵機關槍眼壯烈犧牲的,遠遠不止黃繼光一個,除了他以外,至少還有許家朋、李家發、陳開茂、蔡朝興、趙永旺、李曙荷……可見在我軍,黃繼光是一個榜樣,但並不是唯一。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鮮的戰場上,朝鮮人民軍也有用身體堵槍眼的戰鬥英雄,據統計,朝鮮人民軍在韓戰當中,一共湧現了22名用血肉之軀堵槍眼的戰鬥英雄,他們的名字有:金昌傑、黃淳福、申甲新、樸石峰、金仁煥、李亨煥……等等,還有一個名叫金聖鎮的,堵槍眼之後,竟然還被搶救了過來。
黃繼光烈士犧牲之後保留下來的破洞軍服
10、四川省犧牲最大
那麼在抗美援朝一戰當中,我國哪個省份的犧牲最大呢?
答案是:四川省。
是的,朝鮮一戰,我國犧牲的烈士當中,四川人最多。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四川人。
抗美援朝戰後統計,四川省犧牲30519人,排第一位,山東省犧牲19766人,排第二位,吉林省犧牲18499人,排第三。
邱少雲烈士照片,他也是四川人
11、戰後北韓一度比南韓發達
說一個在歷史愛好者裡鮮為人知的事:其實韓戰停戰之後,北韓曾經一度在經濟上,領先於南韓、比南韓要發達。
是的。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有點顛覆三觀,但,這是真的。
為什麼呢?答案有兩點:
首先,北朝鮮自從日治時期以來,一直都是工業基地,北朝鮮的工業基礎比南韓先進不是一點點,而南韓是後來追隨美軍參加越戰才獲得美國援助、並迅速工業化起來,後來居上。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蘇聯大力援助北朝鮮,所以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這段時間裡,朝鮮的經濟增長,是“千里馬速度”,發展得很好,北朝鮮人民當時的生活水平,也普遍優於南韓,只不過後來在越戰之後,北朝鮮又被南韓趕超了。
而到了1990年代,北朝鮮的經濟不但被南韓遠遠甩到後面,而且實際上經濟已經崩潰了。為什麼呢?
答案是:蘇聯解體。
是的,北朝鮮在經濟上太過於依賴蘇聯,他們誤以為蘇聯這個大哥不可能會垮,可結果就是垮掉了。蘇聯解體之後,朝鮮經濟就崩潰了,人民陷入饑荒,為什麼會陷入饑荒呢?因為蘇聯的援助中斷了,包括裝置援助、技術援助、物資援助等等,舉個具體的例子:蘇聯解體之後,北韓的拖拉機用完了,就斷了供應,以前都是蘇聯大哥給的,大哥一垮就沒了,拖拉機等農業機械都沒有了,農業產量急劇下滑。
後來國際社會出於人道主義,對朝鮮施以經濟援助,朝鮮才勉強走出饑荒,其中我國是北朝鮮最大的經濟援助國之一。
今日平壤街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