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
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的百萬大裁軍中,醞釀已久的保留昆明軍區、撤銷成都軍區的方案,在兩區撤併定點的最後關頭,改變為撤銷昆明軍區、保留成都軍區,這被人們稱為“成昆之變”。
鄧小平提出,要對軍隊進行一次大手術——裁軍100萬
198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歷史上有著非凡的意義。6月4日,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鄭重宣佈:中國政府決定,減少人民解放軍員額100萬。說這話的時候,他伸出右手的食指在空中擺動了一下。一個手指,象徵著100萬,震動了整個世界。
20世紀6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軍隊建設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軍隊規模不斷擴大,比例嚴重失調,機構過於龐大、臃腫的問題相當突出,軍隊人數一度達600多萬。這不僅制約了軍隊的質量建設,也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展。
在1975年,鄧小平就提出軍隊要“消腫”。此後,人民解放軍進行過數次精簡。根據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1982年現役軍人已減為423.8萬人。但這個數字,仍相當於美軍的兩倍,與蘇軍的人數差不多。
1984年11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國慶閱兵後一個月,中央軍委召開了軍委委員和全軍各大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現場採寫會議新聞稿的新華社解放軍分社原社長劉回年,曾向我們講過會議情況:鄧小平準時進入會場,沒有寒暄,也沒有講稿,坐下來後就開講。他的開場白是一句設問:從哪裡講起呢?還是從這次閱兵講起吧。這次閱兵是不錯的,國內、國際反應都是不錯的,國際友人說,很好。我說,有個缺陷,就是80歲的老人檢閱部隊,這表現軍隊的老化。這個問題不解決不行。中國軍隊高層年齡老化,這個在當時最敏感的問題,被鄧小平直截了當地揭開了。鄧小平由此講到軍隊體制改革和進一步實行精簡整編的必要性:“消腫始終是我們軍隊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戰爭要爆發,我們也要消腫。腫,就是表現在我們指導戰爭的能力不高,虛胖子能打仗?”“我們的腫,又主要在高層。”“如果真正打起仗來,像我們現在這種臃腫狀態的高層領導機構,根本不可能搞好指揮。”“一個從節省開支看,一個從提高軍隊素質看,都必須消腫。就是戰爭比較早地到來,也得消腫。不消腫就不能應付戰爭。”
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還深刻闡述了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明確指出:講戰爭危險已經講了很多年,現在應該真正冷靜地作出新的判斷。仗打不起來這個話,我們多次講過。過去講10年,現在過了幾年,還可以說10年。有了新的判斷,才能真正安安心心地搞建設,才能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建設上來。鄧小平提出,要對軍隊進行一次大手術——裁軍100萬。會後,中央軍委根據這一重大決策,反覆研究裁軍百萬的整編方案,確定改革體制編制,加強合成,調整編成比例,精簡機關,減少幹部和保障人員,淘汰落後裝備。其中,解放軍三總部的人員和機構有大幅精簡,11個大軍區撤併為7個,陸軍的35個軍撤併升級為24個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團以上機關、部隊、院校和機關中相當於團級以上的部門裁減5900多個,機關、部隊的76種職務由軍官改為士官擔任,部分內衛、執勤部隊移交公安部門,改為武警部隊。
這次精簡整編,是我軍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數量大,變動大,涉及的單位和人員之多是空前的。尤其是這100萬,涉及的是人,是一支支戰功卓著的部隊。人的社會關係和活動,會令這個數字成倍地增長,延伸到各種領域、各個方面,觸及各種利益。無怪乎有人說,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立體震盪”、“全方位波動”。
軍委座談會後,為統一全軍思想,保證體制改革和精簡整編任務順利完成,軍委和總政治部組織全軍各部隊,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服從大局教育。
昆明軍區開始了接收成都軍區機關同志的準備
1984年初冬的一個早晨,春城昆明已有幾分寒意。昆明軍區領導踏著散落在大院路上的梧桐樹葉,走向黨委會議室,率先進行服從大局教育。我作為宣傳部幹部教育處負責人,是會議工作人員。
張銍秀司令員在會上說,今年,我國的軍費只有191億元,大約只佔美國軍費的2%,比蘇聯更少,而我軍員額卻是世界的首位,高達400多萬人。官兵比例,我軍是1∶2.45,遠高於美軍的1∶6和蘇軍的1∶4.5。人頭費佔了軍費開支的大部分,加重了國家負擔,限制了武器裝備更新發展。我軍總體上是一支諸軍兵種合成軍隊,但戰鬥編組缺乏合成性,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進行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抓住了軍隊建設的關鍵。
隨後,他放緩了語速,以同大家談心的口吻說,裁軍百萬,意味著部分單位將不復存在。一些老部隊的光輝歷史,有可能要在我們這一撥人手上結束,這一頁是很難翻過去的。但是,精簡整編是大局。今天在座的同志,都是跟黨走了幾十年的老黨員,在關鍵時刻,一定要堅定地聽黨的話,個人服從組織,區域性服從全域性,感情服從原則,一切都要從大局出發。
謝振華政委在大家發言後講了三條意見:一、要抓住一個環節,深入進行講黨性、顧大局、守紀律教育。百萬裁軍,思想先行,要把全區上上下下的思想,切實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和部署上。二、要叫響一個口號,在大局下行動。全區部隊都要服從大局、聽從指揮、加強管理、保持穩定。只有立足大局算大賬,才能算好單位和個人的小賬。考慮到精簡整編即將進行,要從嚴控制幹部提升。三、要把握一個關鍵,以上率下。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軍區常委個人的安排,是上級考慮的事情,我們無條件服從組織,叫幹叫退都不講二話。全區團以上領導幹部,都要增強政治責任感,以身作則,模範帶頭,為部屬做出好樣子。
軍區所屬軍級黨委班子也率先開展教育。雲南省軍區司令員李金橋、政委張志銘,貴州省軍區司令員王爭、政委焦斌,昆明陸軍學院院長劉子波、政委趙坤等領導同志,分別在黨委會或幹部大會上表示,堅決聽從黨安排,宣佈離休愉快服從,繼續工作標準不降,調動單位不講價錢。一個講黨性、顧大局、守紀律的濃厚氛圍,很快在全區部隊中形成了。
1985年春節前夕,昆明軍區機關和部隊,到處喜氣洋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總政治部主任餘秋裡,專程到雲南看望部隊,向指戰員祝賀春節,祝賀對越作戰的勝利。
胡耀邦等領導同志深入前線,親切看望參戰官兵,並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作戰的勝利和昆明軍區部隊全面建設的成績。視察期間,胡耀邦還為昆明軍區揮毫題詞:“國威軍威看西南”。
2月19日,是農曆大年三十。下午3時,楊尚昆、餘秋裡和同行的瀋陽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在國防劇院接見了我們軍區機關幹部和駐昆單位師以上幹部。隨後,又參加了軍區舉行的春節報告會。楊尚昆、餘秋裡在講話中高度評價昆明軍區各項工作“在張司令員、謝政委的領導下,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堅決,成績是很大的,取得了整黨、作戰雙豐收”。
大年三十晚上,連續忙碌了幾天的我正在家中休息。響起一陣敲門聲,開門一看,是宣傳部曹學文副部長。他拿著一盤磁帶對我說,這是楊副主席下午講話的錄音,今晚務必整理出來。當晚,我一字一句地聽錄音、作記錄,並參照聽講話時的筆記,認真進行整理,一直工作到大年初一清晨。根據軍區首長的指示,“國威軍威看西南”的題詞印發到全區部隊,並組織“國威軍威看西南,我們怎麼辦”的討論。這些工作,也是由我們宣傳部承辦的。胡耀邦等領導同志視察和看望昆明軍區部隊,引起很大反響。機關有的人概括說,中央、軍委領導表揚昆明軍區有四好:仗打得好,黨整得好,幹部年輕化搞得好,還有一條,張、謝首長領導得好。
當時,機關中就已經有保留昆明軍區的傳聞。一些同志分析:第一,在11個大軍區中,昆明軍區是唯一還在打仗的大單位。這幾年南疆硝煙不斷,軍區處於戰略前方、攻守一線。這是保留昆明軍區最充分的理由。第二,昆明軍區主要由原第二野戰軍主力第四、第五兵團組成,傳承著二野的血脈,鄧小平是二野的老政委。第三,胡耀邦為軍區題詞“國威軍威看西南”,顯然是保留昆明軍區的前兆。
是年4月,全軍各大單位參謀長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形成的傾向性意見是保留昆明軍區,撤銷成都軍區,機關部分人員併入昆明軍區機關。
隨著情況的逐漸明朗,昆明軍區開始了接收成都軍區機關同志的準備。軍區黨委再次決定,嚴格控制幹部提升,以便給成都的同志留位子。到6月1日前,軍區司、政、後機關有26個二級部正副部長缺編。下面報上來的遞補方案,軍區黨委一律不批。軍事法院院長、軍事檢察院檢察長缺編,連簽署法律文書都成了問題,有些同志覺得就是從工作角度考慮,也應破例報批一下,但軍區黨委的答覆仍然是:留待合併後統一考慮。
與此同時,軍區抓緊動員臨近離、退休年齡的同志離職,以便騰出位子;已離、退休的同志提前搬進幹休所,以便騰出宿舍。軍區政治部52號院剛修好一幢可安排50戶幹部的宿舍樓,一律不分,全部留給成都方面來的同志。
我當時是軍區宣傳部幹部教育處的副處長,任副團職已有幾年。1984年8月,原處長提升。宣傳部劉連清部長與我談話,明確由我代理處長工作。同時,軍區政治部上報我任該處處長。軍區黨委考慮到精簡整編,沒有同意。1985年1月,軍區政治部將這一方案再次上報,又因兩區將合併,需要留位子,被軍區黨委再次否定。類似我這樣情況的,機關中還有一些人。面對有位子不讓提升,相關幹部沒有怨言,仍兢兢業業工作,大家理解這是大局的需要。
1985年二三月份,成都軍區可能撤銷的訊息就傳到成都。成都軍區黨委深感這是一次嚴峻考驗。軍區一方面組織部隊開展正確對待精簡整編、顧全大局教育;另一方面,為防止利用精簡整編突擊提拔幹部,停止了提幹工作,並加強部隊管理和經費、物資管理,嚴防發生問題,保持高度穩定,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進行。機關各大部堅持集體出操、點名,嚴格上下班和請銷假制度。一天清晨,到軍區檢查工作的一位軍委領導在大院散步,聽到幹部戰士出早操嘹亮的口號聲,看到寬闊的機關大院整潔有序,轉身對陪同的王誠漢司令員、萬海峰政委稱讚道:“你們這裡一切如常,不像個要解散的樣子嘛。”不久,軍委、總部通報表揚了成都軍區“精簡勁不減,整編心不散”的好作風。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討論貫徹減少員額100萬的戰略決策,並部署落實的步驟和措施。
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在京西賓館舉行。張銍秀、謝振華住進賓館時的心情是坦然的,隨行的軍區軍務部、幹部部領導,帶來了對成都軍區合併到昆明軍區有關問題的初步方案,以備在會議上彙報,並與成都軍區的同志協商。
會議開始時提交討論的精簡整編方案,是將成都軍區合併到昆明軍區,定點昆明,稱昆明軍區。這無疑是軍委已基本確定的意見,昆明軍區到會的同志心中更踏實了。
王誠漢、萬海峰作為成都軍區的軍政主官,此時的心情是複雜的。這兩位從戰爭年代走出來的老紅軍,有很強的黨性。他們對身邊工作人員說,如果軍委最終作出定點昆明的決定,我們無條件地堅決執行。在軍委最後確定之前,出於公心,著眼大局,可以把想法按程式向上反映。
王誠漢曾親筆簽名贈送了我一本《王誠漢回憶錄》。在回憶錄中,王誠漢談到了有關情況:我把成都軍區參加會議的幾位工作人員召集在一起,談了我的想法,叫他們抓緊起草《關於昆明、成都軍區合併後定點問題的幾點想法》的建議信。信寫好後,徵得萬海峰政委同意,以我們兩個人的名義,分別送軍委楊尚昆副主席和楊得志、餘秋裡、張愛萍、洪學智副秘書長。我們在信中提出,“大軍區定點要考慮到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通訊等歷史因素和發展狀況,要有利於作戰指揮,便於組織部隊向其他戰區機動,因此設定上應具有一定的彈性和穩定性,不宜過於靠前”。建議信的主要內容有:“從四川和成都在西南的政治、經濟、軍事地理位置看,定點成都比較合適;從西南地區的作戰指揮看,定點成都可以更好地兼顧西藏、雲南兩個作戰方向;從後勤物資保障看,定點成都有利於整個西南戰區的物資籌措、調運和供應;從利用現有軍事設施看,成都到昆明、西藏的交通、通訊設施比較完善,特別是成都到拉薩一線經過30多年建設,公路、通訊、倉庫、兵站等,都比較完善,定點成都有利於減少新的投資;從軍區空軍的作戰任務和指揮位置看,定點成都有利於整個西南空軍的組織指揮。”“在軍委擴大會議分組討論會上,我又和萬海峰政委按照這封建議信的內容,作了聯名發言。會議內部簡報刊登了我們的發言,發給與會人員並報送中央領導同志和軍委首長。”
“成昆之變”在這一刻成了定局
大軍區撤併的定點問題,事關重大,參與軍委擴大會議的領導同志,都在認真思考。
昆明、成都軍區合併,一軍軍長傅全有擬任軍區司令員。軍委擴大會議期間,總參謀長楊得志專門為軍區定點問題找傅全有談話,徵求意見。傅全有坦誠地談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機關是領率,其駐地設在哪兒,應該從長遠、從全面加以考慮。雲南邊境有戰事,放在昆明固然有道理,但這一戰事是階段性的、是區域性的,不是永遠的戰場。一旦戰爭結束,昆明偏於一角,對於整個軍區部隊建設和管控西藏方向,都是不利的。而成都西接西藏,南依雲、貴,東臨中原大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論是物質基礎,還是戰略地位,機關定點成都,對軍區部隊建設和保障西藏供應,都是十分有利的”。楊得志點點頭說:“你的意見很好。我們整理一下,會把你的意見上報軍委的。”
分管軍務工作的副總參謀長何政文,兼任軍委體制改革、精簡整編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擔負具體組織和落實工作的責任。研究確定軍區合併的方案,是經過上上下下多次反覆商討、論證的。在討論成都和昆明兩個軍區如何合併的問題時,包括何政文在內,基本傾向是成都軍區合併到昆明軍區,方案也是這麼報的。但後來經過再三考慮,認為成都軍區擔負著保衛西藏、守衛邊疆的重任,而且成都又是西南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歷代的軍事重地,交通發達,人口眾多,物產豐富。軍區指揮機關放在成都,可關照雲南、西藏兩個方向,且戰略縱深比較廣闊,一旦發生戰爭,部隊的活動範圍、機動餘地比較大。此時剛卸任副總參謀長的何政文思忖再三,寫報告向鄧小平、楊尚昆提出定點改為成都的建議。
6月3日上午,軍委常務會議集中各組對精簡整編方案提出的意見,再次進行研究。下午召開大會,楊得志總參謀長拿著一份手稿,宣讀了軍委對這次整編討論後的15點意見。其中第一條就是成都、昆明軍區合併,機關定在成都,稱成都軍區。會場上鴉雀無聲,人們安靜地聽著、記著,“成昆之變”在這一刻成了定局。
6月5日,中央軍委任命了新的成都軍區領導班子。萬海峰繼續擔任政委,一軍軍長傅全有任司令員,十一軍軍長廖錫龍、二十八軍軍長張太恆任副司令員,六十四軍政委李碩任副政委,四十二軍副軍長陶伯鈞任參謀長,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邵農任政治部主任,昆明軍區後勤部部長馬秉臣任後勤部長。隨後,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軍區黨委常務委員會由上述8人組成。新任常委分別來自南京、成都、昆明、北京、瀋陽、武漢6個軍區,平均年齡54歲,比過去老班子年輕10歲。
為搞好精簡整編工作,軍委決定向各合併軍區派協調小組,協助軍區貫徹有關指示和決定,執行軍委賦予的任務。謝振華任成都軍區協調小組組長,張銍秀、王誠漢任副組長。在協調小組的協助下,成都軍區和昆明軍區,分三步緊張而有序地開展了交接工作:第一步,7月17日至24日,張銍秀、謝振華帶領昆明軍區司、政、後領導赴成都,向成都軍區介紹昆明軍區成立30年來的軍事、政治、後勤工作情況,介紹中越邊境作戰情況和作戰預案,對部隊的整編方案和擬去新的成都軍區的二級部領導等提出了建議。根據領導的安排,我參與了情況介紹有關部分的起草。第二步,7月20日至7月30日,昆明軍區在麻栗坡向成都軍區移交作戰指揮,介紹了作戰部隊情況及敵我態勢,對進一步完成好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提出了建議。第三步,8月4日至16日,傅全有、萬海峰帶領成都軍區司、政、後機關同志赴昆明軍區,對編制、裝備、器材、物資、經費等進行了全面的對口交接。交接過程中,雙方顧大局,講風格,處處體現了團結精神。
經兩區協商確定,昆明軍區機關219名幹部合併到成都軍區機關工作。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十四軍參謀長魏兆生、十一軍副政委楊德福、昆明軍區後勤部財務部長劉伯然,分別擔任成都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政治部副主任、後勤部副部長。我有幸作為219名機關幹部中的一員,到成都軍區宣傳部任政治教育處處長。
8月17日,隨著蒸汽機車的一聲長鳴,昆明軍區合併到成都的200多名機關幹部,乘火車緩緩離開昆明站。當火車啟動的那一刻,大家的感情閘門敞開了。車上的同志和車下送行的軍區首長、機關戰友,相互揮手致意,高聲喊著:再見,再見。我們集聚在車窗旁,望著車下首長和戰友們一雙雙飽含囑託、期望的眼睛,更增添了不辱使命、幹出好樣子的責任感。
8月23日,在新落成的成都軍區大禮堂,隆重召開了歡迎昆明軍區機關幹部大會。傅全有、萬海峰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成都軍區翻開了新的篇章。
——摘編自《百年潮》2021年第四期
作者:郭正新
編輯:蔣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