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女兒》新時代女性力量之屠呦呦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治療瘧疾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是首次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獲得諾貝爾獎。1968年,中藥研究所開始抗瘧中藥研究,39歲的屠呦呦擔任該專案的組長。
經過兩年的研究物件篩選,並受到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的啟發,專案組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敗了190次之後,專案組終於透過低溫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在接下來的反覆試驗中得出了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結果。
在沒有先進實驗裝置、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屠呦呦帶領著團隊攻堅克難,面對失敗不退縮,最終勝利完成科研任務。青蒿素問世44年來,總共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折磨。屠呦呦希望透過研究,將青蒿素應用於更多地方,為更多人帶來福音。
此生執著青蒿素,四十六年見功成。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967年,一個由全國60多家科研單位、500多名科研人員組成的科研集體,悄悄開始了一項特殊的使命,代號“523”,志在幫助北越政府“打擊美帝”,研究的目的正是——防治瘧疾新藥。
當時還是初級研究員的屠呦呦被任命為“523專案”研究組的組長。當時年僅39歲的屠呦呦開始著手於從中草藥中發現新的抗瘧藥。她查閱了大量的古代醫書典籍和民間藥方,尋找可能的配方。幾年時間,她“幾乎把南方的老中醫都採訪遍了”,青蒿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了屠呦呦的視野。
190次失敗之後的成功,“1971年10月4日,那是第191號樣品。”在190次失敗之後,1971年屠呦呦課題組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
1972年,該成果得到重視,研究人員從這一提取物中提煉出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後來被廣泛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相比於龐大的“523專案”,屠呦呦的名字卻從來不為人所知。
而內心安靜的力量、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真理的勇氣是支援屠呦呦不停超越自己,去求真務實、艱苦探索、專注事業、勇於創新的不懈動力。
行多遠,方為執著?思多久,方為遠見?屠呦呦說,自己和瘧原蟲“鬥”了一輩子,發現了青蒿素。她說:“青蒿素是個全新的化學結構,關於它的研究還遠遠沒有完成。在科學上,青蒿素作用的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學問題。”
如今面對新一輪的耐藥性挑戰,她依舊信心滿滿。在她看來,新出現的耐藥性問題,讓青蒿素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仍是炎黃孫。正是有著屠呦呦等的一系列的高山巍峨,我方知這世上仍有歲月需拼搏,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我不知道成功的背後蘊藏著什麼。
但我知道是一把把的辛酸與苦楚,還有希望的光和信念,為了黨、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既然選擇了為了這世界無數的美好與生靈去拼盡一切,哪怕是一直默默無聞,哪怕時間會忘卻,哪怕世界都無人與你合掌相鳴,可那又如何,埋頭苦幹,淡泊名利,一直低著頭,扛著生活與現實的重量邁步向前。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魄力,也要有濟懷天下,一心為民的境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源於女性,超越女性。看《黨的女兒》,真正觸動我們的是什麼,從不是她們的事蹟有多麼壯美或淒涼,而是她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
當男權社會成為板上釘子,主宰著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的呼吸時,我們這些人真正地失去了什麼,失去的是無外乎性別模糊的認知,我們都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了女性在步步退出主流的舞臺。
時代更迭,變得不是這個世界,而是我們,我們失去了對抗標籤化快節奏生活的能力,我們總是物化女性,唯生育論與工具論,子宮正確,女權主義大肆橫行,可我們真的把眼前僅有的目光放在了女性的身上嗎,不,我們沒有。
我們在乎的是博人眼球無論真假的新聞,而那些藏在時代角落中苦苦抗爭的女性在哭泣,我們不得而知。黨的女兒不僅僅是女性的感召,更是黨員幹部在女性身上的閃光點,她從不僅僅是一個身份上的認知,而是一種視角去思考黨員幹部的核心要義是什麼,是無私地為人民奉獻的熱忱,而絕非任何一個標籤化的形容詞。
這世界從不是因我們任何一個人而存在的,總有那麼的一群人願意並堅信著她們的努力可以創造一個天下為公,海晏河清的世界。
我堅信著,堅信著這世界因中國共產黨百年不變的初心使命而搏動,因這九千萬無私奉獻的中共黨員而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