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肝臟的問題都是有肝火,比如經常聽到肝鬱化火、肝火旺盛或肝陽上亢等等,所以一說到養肝要麼泡菊花枸杞茶,要麼泡蒲公英茶,感覺養肝就是要清火。
但實際上肝臟除了有肝火外,還有肝寒一說,而且其實肝寒也不少見,只是大家平時很少提肝寒這個詞而已。
為什麼要來聊聊肝寒呢?
一是糾正大家對養肝的片面看法及做法,一味地誇大蒲公英茶等“養肝”作用或許讓肝更受傷;二是讓大家瞭解肝寒,因為它比較常見。
那麼我們就來說說什麼是肝寒,其實顧名思義肝寒就是肝臟有寒證,這個寒有虛有實。
可能有人覺得怎麼雲裡霧裡的呢?一個肝寒又虛又實的,聽得有些蒙圈。不用急,我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肝寒有虛證,當肝的陽氣不足時,就會表現出肝寒的症狀(所謂陽虛則寒嘛),比如出現疲倦,乏力,膽怯,易驚,手足不溫,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脈遲等。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肝寒的虛證。
那肝寒的實證又是什麼呢?就是外來的寒邪侵犯肝臟引起的,這個也好理解。比如我們穿的衣服不夠,身體就容易受涼(也就是感受寒邪):
如果侵犯到面板表面,可能就引起怕冷、感冒、發燒,這叫表寒證;
如果侵犯到肺裡,引起咳嗽咳喘,這叫肺寒(專業術語叫寒邪犯肺);
如果侵犯到脾胃,可能引起胃痛、腹痛、拉肚子,這叫胃寒或脾寒(專業術語叫寒邪犯胃或寒邪直中);
如果侵犯到肝臟,那就容易出現頭頂痛,小腹冷痛,墜脹,或睪丸痛等,這就叫肝寒(專業術語叫寒滯肝脈)。
這下應該知道什麼叫肝寒,以及肝寒有虛有實了吧。
不過可能大家感覺自己離肝寒很遠,好像都不會有這些肝寒的症狀,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完全對照上面的症狀來看,好像自己的確不會有肝寒,但是如果有以下症狀呢?
平時不耐勞作,易疲勞乏力,耐力差,負重能力也差,那可能也是肝寒(中醫講肝為罷極之本,是指肝能耐受疲勞,如果肝虛寒,就容易出現不耐疲勞)。
平時沒事喜歡吐口水,不自主的口水比較多,容易乾嘔,頭暈頭痛,也是一種肝寒的表現;
平時容易小腹涼或冷,小腹拘急,喜歡嘆氣,容易胸悶,這也是一種肝寒的表現;
很多女性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男性則出現小腹墜脹,疝氣,脘腹冷痛等,這也是一種肝寒的表現。
說了那麼多什麼叫肝寒以及肝寒的症狀,那應該怎麼調理呢?
其實肝寒的調理相對來說也是好調理的,因為是寒,所以得用溫藥,比如吳茱萸、乾薑、當歸、小茴香、丁香、桂枝、肉桂、花椒等;
另外寒邪容易導致氣機阻滯,所以會容易這痛那痛的症狀,因此理氣行氣的藥不能少,比如木香、香附、烏藥、沉香、川楝子、荔枝核等。
可能有人會說,這麼一堆藥我們沒學過,哪敢用呀,如何搭配如何用量都不知道,咋整呢?
那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藥省事,比如暖肝煎、十香丸、四逆湯、茴香橘核丸、艾附暖宮丸、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等等。
看完這篇文章後,下次不要一提養肝就是各種清肝瀉火茶,如果肝有熱有火,那可以用些清肝的茶飲。但是如果肝沒有火,且有寒,一定不能用這些寒涼的藥物,應該選擇溫性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