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夏目漱石在《我是貓》中說:
“不管你怎麼了不起,人世上畢竟不可能使你萬事如意。
既不能使落日回升,又不能使加茂川倒流,能夠約束的,唯有自己的心靈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心藏怒氣或大發雷霆,一定要追問出為什麼、憑什麼。
到頭來,問得越多,傷得越深;爭得越激烈,自己越難過。
只有與生活交手幾個回合後,才終於明白:唯有心平氣和,才能處之泰然,自在心安。
上週,同事旭姐住院了,因為三天沒吃飯。
問起原因,她說:“我已經極力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了,但我一看兒子那不聽話的樣子,就忍不住生氣。
剛開學兩天,早上叫他起不來,問他學校什麼情況也不知道。真的,這兩天,我一口飯都沒吃下去。”
看著她一個人躺在病床上,扎著點滴,臉色蒼白,很是心疼。
現實裡,很多人都如旭姐一樣,常常因為生活中的瑣事暗生悶氣,趕走了開心,傷害了身體。
會因為陌生人的一次碰撞,氣得滿頭大汗;會因為尋找不到一件東西,氣得火冒三丈;會因為同事間的一句爭論,氣得頭昏胃痛。
習慣了拿生氣來懲罰自己,沉浸在這種強大的負面情緒裡,憤怒和怨懟越積越多。
可當真的倒下,回想起之前發生的事情,才發現:那些事兒根本沒有想象的嚴重,甚至更是不值一提。
作家老楊的貓頭鷹曾說:“生氣的後果,永遠比生氣的原因要嚴重的多。”
看到過這樣一組資料: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專家約翰·巴爾福特,對118名參試大學生進行的25年跟蹤調查發現:
對他人敵視程度高的參試者,50歲前死亡的比率高達近20%;
相比之下,“敵視度”最低的參試者50歲前死亡機率僅為5%。
原來,情緒生病比身體生病更可怕,因氣傷身,是最划不來的事情。
真正懂得善待自己的人,都在歲月的沉澱裡明白了這些道理。
不把健康的希望全都寄於養生、鍛鍊、早睡早起,而是,學會了管住脾氣,另尋開心。
因為,養好心情,才護得住身體。
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夫妻因為生活瑣事吵架,妻子一氣之下,把丈夫的微信拉黑了。
丈夫悶了一天,下班剛到家,就急忙找妻子理論:“還學會把我拉黑了?好,今天晚上的飯我不做了,看你吃什麼!”
妻子看丈夫沒有好臉色,頂著說:“誰讓你惹我,不做飯是吧,那我就點外賣。”
兩人你來我往,越吵越厲害,話也越來越難聽。
終於,僵持不下中,丈夫轉身,奪門而出。
十幾分鍾後,敲門聲響起,妻子去開門。
沒想到,丈夫拿著她最愛吃的回鍋肉回來,說:“你的外賣到了,給個五星好評吧,加個微信可以嗎?”
妻子忍不住笑了,兩個人內心的火氣,也都消了。
有時候,我們越生氣,越控制不住自己。
總想爭個對錯、辯個明白,傻傻地以為吵贏了就是這段關係的勝利者。
殊不知,針鋒相對的過程,早已刺傷了對方,寒了心,傷了情。
若能試著平復內心的情緒,溫柔相待,反而更易把對方的激烈反應拉回來。
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用偏激的話語講述著關心別人的內容,可這樣,對方也往往只能接收到斥責。
然後,漸漸把理解變成誤解,把溫和變成激烈,把愛變成了厭,甚至是恨。
有人說,感情就像毛衣,是一點點“織”起來的。
千萬別讓衝動、怒吼和指責,將好不容易連線起來的感情,一下子扯開好遠。
真正懂得善待自己的人,都明白任何人和事,都會成為過去,不會因它去中傷對方,更不會用惱怒去抵消幸福。
因為,溫柔相待,才能相伴長久。
上季度專案例會上,負責人李偉,連著發了兩次火。
因為對財務資料存有疑問,會計小文解釋了30分鐘,他都沒有認同。
於是,便質問財務經理:“你們財務都是怎麼工作的?業務資料都核不準,乾脆不用做了。”
財務經理,看了看他,沒說話,示意主持人繼續。
接著輪到李偉部門彙報,在介紹了立項內容後,副總建議,要進一步瞭解下客戶的資質和需求。
他立刻站起來,催促道:“這個專案很急,再拖業務就沒了,這次會上務必得定下來。”
見領導沒簽字,他本就沒消的火氣再次發了出來,直接把合同摔在了會議桌上,摔門而去。
留下領導和同事,面面相覷,無奈尷尬。
那次之後,同事與李偉相處變得更加小心,領導也對他有所擔心。
漸漸地,他負責的專案越來越小,得到的機會越來越少,路也越走越窄了。
王陽明說:“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如果總是認為出錯的都是別人,佔理的都是自己,就很容易產生不滿的情緒。
一旦控制不住,讓怒氣佔了上風,往往就會吃大虧。
因為,一句傷人的話,足以改變一段關係,也足以改變自己的運氣。
生活裡,不管我們職位多高,權利多大,都不能事事順心,時時如意。
遇見不同的聲音,試著去接受,如果不能,就先交給時間。
不要心生怒氣,因為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事態發展得越來越糟。
真正懂得善待自己的人,都明白適時控制和排解情緒,不輕易動怒,更不妄言失禮。
不會讓一時的衝動,擾亂生活的節奏,打破一生的好運氣。
因為,平心靜氣,才能一路順風順水。
有一句話說:“不管你因何生氣,到頭來傷的還是自己。”
世間紛擾,怨念常積於心,難免心生怒氣;若能從容釋懷,便可通透豁達。
走過半生,我們都曾遇過溝坎險灘,也看遍了山河遼闊。
願餘生,我們都可以看得開,想得通,擁有一副好脾氣,恬淡溫和,自在歡喜。
作者 | 劉小暢,熱愛生活和文字。
圖片 | 視覺中國